虚拟经济并非虚假经济
自1997年7月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虚假经济的关系问题,就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关注。究竟如何看待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和虚假经济,对我国深化改革,推进市场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论题简述如下: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基本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它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人们较多使用的是"虚拟资本"。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资本。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第二券,第340页)。由此来看,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从这方面说,虚拟经济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发行和交易相关票券,透明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引导资金流动,促进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促进企业组织制度的完善(例如,没有股权分散、股票交易,则没有现代股份公司及其内部治理结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的分散。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是黄金等贵金属。纸币、电子货币等作为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货币及创造货币的过程,与实体经济相比,也属"虚拟"范畴。货币、资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已离不开虚拟经济。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银根一收紧,实体经济部门立即就有反映。纵观世界各国,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
近50年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在金融创新中,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散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通过促进资金流动(包括国际流动)来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80年代中期,随着"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与美元的比价从240:1急速升至140:1),由此导致了我国的日元外债在价值上的严重损失(一些使用日元外债的企业,迄今难以"翻身"),如果我们在借入外债中,能够及时地运用外汇期货中的某些运作手段(如套期保值),则不致发生这类损失。在国际社会中,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防范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毫无疑问,正如世间其他事物,金融衍生产品也有其负作用,但这些负作用,是可通过严格金融法治、加强金融监管等予以控制和防范的。
实体经济与虚假经济的关系
"虚假经济"是用于描述经济运行中虚假成份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这一概念用得不多,近年较为流行的是"泡沫经济"。实际上,所谓"泡沫",指的就是经济运行中的虚假成份。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与银行、股市等金融活动直接相关,东南亚危机冠以"金融"危机,这是一些人认为,虚假经济主要来源于金融部门,是虚拟经济的产物。但是,这一认识,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更不利于实现"两个转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上看,从1825年至1920年的9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11次经济危机(其中,1857年以后的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主要不是由虚拟经济引发(此时,虚拟经济并未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现象)的,而是由实体经济部门中的虚假因素导致的。对此,恩格斯曾深刻地描述说:"运动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反社林论》,单行本,第273页)从现实来看,日本泡沫经济与房地产"热"直接相关,而房地产业属实体经济范畴;东南亚金融危机虽从金融市场发生,但其深刻原因则在于实体经济部门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外汇储备剧减。如果说,在日本泡沫经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还有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的话(例如,在日本泡沫经济中,有股市"热"、银行信贷不严等问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有汇市和股市的"热炒"、银行信贷不严等问题),那么,韩国的危机,则主要是由实体经济部门(大企业)的虚假问题所引致的。
事实上,实体经济中并非没有虚假经济。在实体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的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虚假的市场繁荣,使已生产出来的相当一部分产品实际上已成为过剩产品,这部分产品成为经济的虚假部分。1920年以前,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属这种情形;日本、东南亚等国房地产"热"的后果,也属这种情形。其二,由于科技进步缓慢、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产品(服务)缺乏基本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销售。这些生产能力及产品,成为经济的虚假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卢布大幅贬值,不是由于卢布发行过多,根本原因在于,由科技进步缓慢、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所造成的经济严重贬值。其三,由于体制弊端、管理制度混乱、资产质量低下等原因,使产品成本过高、性能不全、使用不便,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为客户所接受。这些生产能力及其产品,形成了经济的虚假部分。东南亚国家、韩国的危机,相当程度由此引发。
此外,"假、冒、伪、劣"、走私、地下经济也属实体经济中的虚假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产出的低估,属虚拟经济的另一种形态。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相当一部分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相当一部分实物采取非货币化形式直接分配或消费,由此,造成实际的经济产出大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或者说,宏观政策调控的经济活动小于实际经济活动。这种低估型虚假经济,在直接关系上,虽不致于引发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及危机,但对市场经济建设、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均有负面制约。
虚拟经济与虚假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虚假经济的联系,似乎一目了然,但事实并不如此。虚拟经济运行中,虚假成份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表现也各种各样。简单地说,主要有三种情形:
其一,货币发行过多,导致投资膨胀、消费膨胀和通货膨胀。货币投放量过大,一方面由中央银行投入流通中的货币造成,另一方面则由商业银行创造的派生货币造成,在经济膨胀的场合,大于真实经济的部分,形成泡沫,即经济的虚假部分。
其二,金融资产质量低下,金融资产价格膨胀。金融资产质量低下,有多种表现。对银行等存款机构来说,坏账、呆滞帐过多,是资产质量低下的表现;对证券市场来说,债券到期不能如期兑付本息、股票市价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等,也是金融资产质量低下的重要表现。在资产质量低下的场合,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已大大低于帐面价值,其差额
其三,币值高估或低估。在币值高估的场合,以外币计算的经济总量被扩大,扩大的部分属虚假范畴;在币值低估的场合,以外币计算的经济总量被缩小,缩小的部分也属虚假范畴。
虚拟经济中的虚假成份,是引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1929年的世界大危机,主要原因在于纽约股市崩溃。但是,虚拟经济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虚拟经济中所发生的诸多虚假,与实体经济的虚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多数场合,前者主要是由后者引致的。简要地说:
第一,货币投放量过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体经济挤压引致的。我国1992-1994年间的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就主要原因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尚在银 《虚拟经济并非虚假经济》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19948.html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基本关系
在经济运行中,"实体经济"是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它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建筑业、邮电业等产业部门。
"虚拟经济"则是用于描述以票券方式持有权益并交易权益所形成的经济活动的概念。在现代经济中,它主要指金融业。"虚拟经济"目前尚未成为学术界通用的概念,人们较多使用的是"虚拟资本"。在马克思理论中,虚拟资本是指在资本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资本的所有者以股权(或股票)形式所持有的资本。在《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虚拟资本是指通过信用手段为生产性活动融通资金"(第二券,第340页)。由此来看,虚拟经济不仅包括证券业、资本市场,也不仅包括货币市场,而且包括银行业、外汇市场等,是一个含盖金融业的概念。在历史过程中,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并以推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基本目的。从这方面说,虚拟经济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通过发行和交易相关票券,透明企业的财务信息及其他有关信息,引导资金流动,促进和调整经济资源在各实体经济部门和企业间的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二是促进企业组织制度的完善(例如,没有股权分散、股票交易,则没有现代股份公司及其内部治理结构),同时,通过提供各种金融工具,促使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的分散。在现代经济中,货币已不是黄金等贵金属。纸币、电子货币等作为信用货币,本身就是"虚拟"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经营货币及创造货币的过程,与实体经济相比,也属"虚拟"范畴。货币、资金等金融工具,有如血液,已深入到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行,已离不开虚拟经济。一个典型的例证是,银根一收紧,实体经济部门立即就有反映。纵观世界各国,可以说,没有虚拟经济,就没有现代经济。
近50年来,尤其是80年代以来,虚拟经济中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是,在金融创新中,金融衍生产品快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分散和防范金融风险,并通过促进资金流动(包括国际流动)来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80年代中期,随着"广场协议"签署,日元大幅度升值(日元与美元的比价从240:1急速升至140:1),由此导致了我国的日元外债在价值上的严重损失(一些使用日元外债的企业,迄今难以"翻身"),如果我们在借入外债中,能够及时地运用外汇期货中的某些运作手段(如套期保值),则不致发生这类损失。在国际社会中,运用金融衍生产品来防范金融风险的例子,不胜枚举。毫无疑问,正如世间其他事物,金融衍生产品也有其负作用,但这些负作用,是可通过严格金融法治、加强金融监管等予以控制和防范的。
实体经济与虚假经济的关系
"虚假经济"是用于描述经济运行中虚假成份的概念。在国内外学术界,这一概念用得不多,近年较为流行的是"泡沫经济"。实际上,所谓"泡沫",指的就是经济运行中的虚假成份。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与银行、股市等金融活动直接相关,东南亚危机冠以"金融"危机,这是一些人认为,虚假经济主要来源于金融部门,是虚拟经济的产物。但是,这一认识,既不符合历史,也不符合现实,更不利于实现"两个转变",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历史上看,从1825年至1920年的95年间,主要西方国家先后发生了11次经济危机(其中,1857年以后的经济危机成为世界性经济危机)。这些危机主要不是由虚拟经济引发(此时,虚拟经济并未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现象)的,而是由实体经济部门中的虚假因素导致的。对此,恩格斯曾深刻地描述说:"运动逐渐加快,慢步转成快步,工业快步转成跑步,跑步又转成工业、信用和投机事业的真正障碍赛马中的狂奔,最后,经过几次拼命的跳跃重新陷入崩溃的深渊。如此反复不已。"(《反社林论》,单行本,第273页)从现实来看,日本泡沫经济与房地产"热"直接相关,而房地产业属实体经济范畴;东南亚金融危机虽从金融市场发生,但其深刻原因则在于实体经济部门缺乏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从而,导致对外贸易的持续逆差,外汇储备剧减。如果说,在日本泡沫经济、东南亚金融危机中还有虚拟经济的负面作用的话(例如,在日本泡沫经济中,有股市"热"、银行信贷不严等问题;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也有汇市和股市的"热炒"、银行信贷不严等问题),那么,韩国的危机,则主要是由实体经济部门(大企业)的虚假问题所引致的。
事实上,实体经济中并非没有虚假经济。在实体经济运行中,虚拟经济的形成的原因相当复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形:其一,虚假的市场繁荣,使已生产出来的相当一部分产品实际上已成为过剩产品,这部分产品成为经济的虚假部分。1920年以前,主要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属这种情形;日本、东南亚等国房地产"热"的后果,也属这种情形。其二,由于科技进步缓慢、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原因,造成产品(服务)缺乏基本的市场(包括国际市场)竞争力,难以销售。这些生产能力及产品,成为经济的虚假部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卢布大幅贬值,不是由于卢布发行过多,根本原因在于,由科技进步缓慢、设备陈旧、工艺落后等所造成的经济严重贬值。其三,由于体制弊端、管理制度混乱、资产质量低下等原因,使产品成本过高、性能不全、使用不便,从而,在国际市场竞争中,难以为客户所接受。这些生产能力及其产品,形成了经济的虚假部分。东南亚国家、韩国的危机,相当程度由此引发。
此外,"假、冒、伪、劣"、走私、地下经济也属实体经济中的虚假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经济产出的低估,属虚拟经济的另一种形态。例如,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相当一部分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相当一部分实物采取非货币化形式直接分配或消费,由此,造成实际的经济产出大于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或者说,宏观政策调控的经济活动小于实际经济活动。这种低估型虚假经济,在直接关系上,虽不致于引发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及危机,但对市场经济建设、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均有负面制约。
虚拟经济与虚假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虚假经济的联系,似乎一目了然,但事实并不如此。虚拟经济运行中,虚假成份的形成原因相当复杂,表现也各种各样。简单地说,主要有三种情形:
其一,货币发行过多,导致投资膨胀、消费膨胀和通货膨胀。货币投放量过大,一方面由中央银行投入流通中的货币造成,另一方面则由商业银行创造的派生货币造成,在经济膨胀的场合,大于真实经济的部分,形成泡沫,即经济的虚假部分。
其二,金融资产质量低下,金融资产价格膨胀。金融资产质量低下,有多种表现。对银行等存款机构来说,坏账、呆滞帐过多,是资产质量低下的表现;对证券市场来说,债券到期不能如期兑付本息、股票市价远高于其内在价值等,也是金融资产质量低下的重要表现。在资产质量低下的场合,金融资产的实际价值已大大低于帐面价值,其差额
属虚假成份。所谓金融泡沫、股市泡沫,实际上,指的就是这种由金融资产质量低下或金融资产价格膨胀所形成的虚假成份。
其三,币值高估或低估。在币值高估的场合,以外币计算的经济总量被扩大,扩大的部分属虚假范畴;在币值低估的场合,以外币计算的经济总量被缩小,缩小的部分也属虚假范畴。
虚拟经济中的虚假成份,是引发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的重要根源。1929年的世界大危机,主要原因在于纽约股市崩溃。但是,虚拟经济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虚拟经济中所发生的诸多虚假,与实体经济的虚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大多数场合,前者主要是由后者引致的。简要地说:
第一,货币投放量过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实体经济挤压引致的。我国1992-1994年间的货币投放量大幅增加,就主要原因来说,是计划经济体制尚在银 《虚拟经济并非虚假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