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


性的劳动力和修建厂房等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显著节约的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资金和劳动力,从而节约其内部生产成本。由此我们得出命题4: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生产成本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前者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对内部生产成本的节约更显著。

  从协调成本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由此所导致的机会主义行为也易于发生。知识密集型企业进行交易的产品多为无形的知识和信息,属于经验产品——这类产品在交易前无法了解具体内容和功效,只有交易之后通过使用才能准确评价其效用。但是知识和信息这种经验产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一旦使用后它对购买者的效用将急剧降低直至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产品卖方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交易之前是对其产品——知识和信息高度保密的,因为一旦泄露产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因此,买卖双方之间关于产品的内容、质量以及效用等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买方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产品的相关信息。正是由于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产品购买方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以及确保物有所值,就必须在交易产品——知识和信息的鉴定和使用上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以最大化的发挥产品的功能。这种专用性的投资往往也是了解和运用作为交易产品的无形知识和信息的知识和技能。由于交易双方投入的资产都是高度专用的知识和能力,同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所以交易双方处于一种双边垄断状态,易于发生机会主义行为。而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一方面交易的产品(知识和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传递,从而节约了交易成本;另一方面,交易双方可以借助于通信技术耗费低廉地就产品的内容和功效进行持续性的协商和有针对性的合作,使双方各自所拥有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得到交流与共享,从而不仅可以使原来分散在双方身上的私有核心知识和能力汇聚成一个整体而成为显性知识固化在交易过程中,而且还增进了双方之间的信任与进一步的合作。交易双方之间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降低以及信任程度的增加极大地避免了攫取可占用专用性准租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因此,知识密集型企业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降低交易的信息不对称和资产专用性程度,减少机会主义行为的发生,大大节约了其与交易伙伴之间的协调成本。由此我们得出命题5: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协调成本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得后者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对市场协调成本的节约更显著。

  将上面的分析比较进行归总,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更利于其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大幅节约内部生产成本,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则更利于其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大幅节约市场协调成本。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总命题:应用信息技术之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内部生产成本显著节约,从而其边界发生扩大,以最大化地节约内部生产成本;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市场协调成本显著节约,从而其边界发生缩小,以最大化地节约市场协调成本。

  四、结论及启示

  信息技术在企业应用过程中所发挥的信息效率效应和信息协同效应能够有效节约企业的内部生产成本和市场协调成本,从而最终引起边界的相应变动。至于这种变动是朝扩大的方向还是缩小的方向,则由企业的类型所决定。研究表明: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后对内部生产成本的节约幅度要大于对市场协调成本的节约幅度,其边界将朝扩大的方向发生变动;而对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应用信息技术后对内部生产成本的节约幅度要小于对市场协调成本的节约幅度,其边界将朝缩小的方向发生变动。这一结论与现实中企业边界两极化变动的事实较为贴近。对于那些正处于全球化、信息化所造成的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而急需提高效率、增强自身实力的中国企业来说,本文的结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之中,资本密集型企业居于主流地位,知识密集型企业为数不多。相比之下,当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企业比比皆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也正在加速向知识密集型经营转型。因此,从总体上看,信息技术应用对中国企业和西方企业的边界变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而言,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应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将更多地体现在企业边界扩大、诱发企业规模扩张方面;而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促使更多的企业朝着边界缩小、强化核心经营业务的方向发展。从动态发展的观点看,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企业的知识化经营。因此,对于许多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说,即使它们早期的信息技术应用导致了企业边界的扩大和经营规模的扩张,但是随着企业经营知识化程度的提高和经营性质的转变,其后续的信息技术应用仍很有可能促使企业的边界趋于缩小,向核心业务回归。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应用对企业边界的影响可能呈现“扩大一缩小”的变动特征。图2以曲线形式对此进行了说明。

  第二,就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看,企业界对“做大”与“做强”之间的区别仍缺乏明确认识。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一些知名的企业在参与全球竞争中提出“做大做强”的口号,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企业在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之后纷纷建立新厂、兼并收购以扩大规模。这种为了“强”而“大”、为了“大”而盲目扩张和多元化的行为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率、增强企业的实力,反而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削弱了企业的核心资源和能力,得不偿失。而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改变当前的这种认识误区:做“强”不一定非要做“大”,合理地做
 “小”同样能够使企业做“强”。企业的效率边界没有惟一的标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企业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于其他企业的效率边界,必须根据自身的组织特征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规模。当企业维持原有效率的均衡被打破(例如,引进了新的技术手段——信息技术)时,其边界将发生相应的变动,最终达到一个新的效率均衡,而不论这种变动是朝扩大的方向还是朝缩小的方向。因此,正如本文所指出的,企业边界的变动方向是由其所处的行业以及自身的特征所决定,并不是一味地扩大规模就能提高效率,有时小的反而是最好的。我们的研究结论还表明,来自发达国家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经验和相关实证结果,未必完全适用于中国的具体情况。由此看来,中国企业界和学术界在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经验的同时,必须更加积极地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信息化发展道路,从而有效地发挥先进技术手段的作用,加速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诚然,本文的研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我们只考察了企业组织特征上的差异对其应用信息技术后边界变动的影响;实际上,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和文化背景、整个社会的信用水平都会对企业边界变动产生影响。而如何将这些因素纳入到分析框架之中将是下一步所要研究的课题。


《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边界的变动(第6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0975.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