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实施方案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在3月21日街道教办组织的教学视导中,周东群主任也建议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她认为,课前三分演讲活动时间短、受益面却广。“课前三分钟”训练所用的时间不长,一般不会影响当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受到锻炼的是全班学生。同时,三分钟演讲也满足了学生渴望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心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
因此,教导处决定从第七周开始,在全校语文课堂上,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待形成一定规模,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慢慢推广到所有学科。
实施目的:
首先,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明了、轻快、准确、令人信服。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展现。“三分钟演讲”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表达能力: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因此,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把学生的“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大胆说话能力,树立了信心,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可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平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这都对学生思想有教育意义,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第四,“课前三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为了准备演讲,学生要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进行认真地思考。怎么把话讲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都要进行认识、分析、归纳、整理等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此外,“课前三分钟演讲”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实施细则:
1、每堂语文课在讲授新课之前,由一名学生先进行约三分的演讲。可以先请那些表现大胆,平时就活跃积极的学生先讲;也可以按学号进行,这样安排有利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乏味单调。
2、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始时,站在座位上讲,后来到台上讲;从自由讲话逐渐发展为命题讲话,即兴演讲;先可以拿着稿子上台讲,最后发展到脱稿讲。先讲一两分钟,最后讲三分钟。内容可讲所闻所见所感;可以是自己写的小作文;也可以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优美句段;甚至可以是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老师注意指导,避免出现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至于演讲的形式等,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3、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老师在点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句精彩的语言,一个张扬的动作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4、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演讲稿,并在演讲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演讲稿誊正到小作文本上。做到一周一总评,适当奖励讲的好的同学,适当树立榜样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演讲稿装订成册,再由学生商议把册子定个有班级个性特色的名字,如“撷英 班演讲文集”等,印发给学生。
语文教研组
2013、03、27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实施方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1492.html
指导思想:
“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目的是学好知识、培养能力。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最被忽视的就是“说”的训练。在3月21日街道教办组织的教学视导中,周东群主任也建议性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她认为,课前三分演讲活动时间短、受益面却广。“课前三分钟”训练所用的时间不长,一般不会影响当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受到锻炼的是全班学生。同时,三分钟演讲也满足了学生渴望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心理,这就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和平台,也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竞争。
因此,教导处决定从第七周开始,在全校语文课堂上,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待形成一定规模,积累一定经验后,再慢慢推广到所有学科。
实施目的:
首先,它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把准备好的内容表达出来。要求明了、轻快、准确、令人信服。通过演讲,学生内在的表达能力在全体同学面前真实展现。“三分钟演讲”使学生比较准确地了解自己表达能力:在讲话中语言是否准确,吐字是否清楚,声音是否宏亮,节奏是否合适,声调是否恰当,表情是否自然,感情是否真实等。在讲话中,学生看到了别人,也看到了自己,讲评别人的同时,也在规范着自己。 因此,课前三分钟演讲,能把学生的“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大胆说话能力,树立了信心,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次,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每人每学期写作文八篇,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总是不甚明显。通过“课前三分钟演讲”可有效地弥补这一不足。因为学生要想三分钟演讲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演讲前要组织好材料,经过立意,构思,成文,最后修改成稿。因而说的过程,也是写的过程,要想说好必须写好,不能应付,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对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裨益的。
第三,“课前三分钟演讲”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平台,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学生演讲内容摄取身边所见、所闻、所感,内容丰富多彩。诸如理想抱负、人生价值、社会生活现象、个人生活感受、班级活动、家庭关系、读书心得、学生之间关系等,这都对学生思想有教育意义,做到了润物细无声。
第四,“课前三分钟演讲”锻炼了学生逻辑思维。为了准备演讲,学生要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进行认真地思考。怎么把话讲好: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开头,怎样结尾。这些都要进行认识、分析、归纳、整理等各种形式的思维活动。此外,“课前三分钟演讲”还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敏捷的思维能力。
实施细则:
1、每堂语文课在讲授新课之前,由一名学生先进行约三分的演讲。可以先请那些表现大胆,平时就活跃积极的学生先讲;也可以按学号进行,这样安排有利学生掌握自己的出场时间,同时也避免了乏味单调。
2、坚持由易到难的原则。开始时,站在座位上讲,后来到台上讲;从自由讲话逐渐发展为命题讲话,即兴演讲;先可以拿着稿子上台讲,最后发展到脱稿讲。先讲一两分钟,最后讲三分钟。内容可讲所闻所见所感;可以是自己写的小作文;也可以是从课外书上看到的优美句段;甚至可以是课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自然段。老师注意指导,避免出现那种任由学生低头念稿、敷衍了事的做法。至于演讲的形式等,则不作过多限制,以留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
3、多鼓励少批评。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自尊心强、渴望受到鼓励的心理特点,所以老师在点评时一定要以鼓励为主。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演讲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别致新颖的题目、一段引人人胜的开头、一段发人深思的结尾、一句精彩的语言,一个张扬的动作等。这样既可以使演讲者受到鼓舞,又可以使听者深受启发,在以后的演讲中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
4、老师注意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演讲稿,并在演讲结束后,再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演讲稿誊正到小作文本上。做到一周一总评,适当奖励讲的好的同学,适当树立榜样力量。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把演讲稿装订成册,再由学生商议把册子定个有班级个性特色的名字,如“撷英 班演讲文集”等,印发给学生。
语文教研组
2013、03、27 《“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