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会计论文 >> 正文

会计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


一、问题的提出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国际性、历史性的问题,它一直是世界会计学界研究的重点课题,也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部门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会计信息失真事件仍然困扰着世界各国。比如,美国的目前正处于调查之中的著名的“安然事件”,以及我国的“银广厦事件”、“红光事件”等。我们认为,目前之所以没有在会计信息失真的研究与治理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将会计信息失真进行恰当的分类,从而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分别予以治理。
  会计信息是会计规则 执行人 根据一定的会计规则而生产出来的。如果会计信息是失真的,那它必然与会计信息生产的某个或所有环节相关。高质量会计规则是产生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基础,因此,会计信息失真首先与会计规则的质量相关;当然,即使会计规则的质量再高,也只有得到有效执行才能产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故会计信息失真又与会计规则的执行紧密相关。总的来看,会计规则没有得到有效的执行,无外乎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会计规则执行人故意违背会计规则;二是会计规则执行人由于客观上的原因在会计规则的执行上存在偏差。据此,我们对会计信息失真提出“三分法”,即将会计信息失真区分为规则性失真、违规性失真和行为性失真 .本文拟对这三类会计信息失真进行简要分析,并分别给出不同类型会计信息失真的证据,在此基础上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基本的治理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如何有效治理会计信息失真奠定基础。
  二、会计域秩序与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
  资源是稀缺的,而社会公众则是有多种需求的 ,这种资源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人们必定追求利益。从满足每一个社会公众基本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公众首先会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一定数量的财富是社会公众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实际上,只有在社会公众积累了一定的绝对财富量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之后,人们才会开始追求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而这种需求的满足则是通过相对财富比重的增加而得到实现的。当然,社会公众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或者不降低其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可以说,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是实现财富相对比重增加的重要途径。社会公众之所以将其拥有的资源进行投资,其目的就在于通过追求财富绝对量的增长,以提高或者至少不降低其财富在社会总财富中的比重 .因此,站在社会公众个体的角度来看,他们对投资行为的选择都将以有利于自己的利益为标准。这样,整个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其结果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当然也就无法获得财富绝对量的增长,更谈不上财富相对比重的提高;也就是说,社会公众不仅不能提高他们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且连他们基本的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这就如在十字路口,每个人都不顾他人而只顾自己地走,其结果是道路处于极度无序状态,结果谁也无法通过这个十字路口一样。因此,如果社会成员想要满足自己最基本的需求,想要提高满足自己需求的程度,他们必须进行合作,而被迫放弃以完全有利于自己利益为标准的投资行为。这样,不同的社会公众就成为该合作投资的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而利益相关者的合作投资的结果,就是社会形成一种自生自发的投资秩序 .实际上,利益相关者在发生投资行为过程中所进行的合作,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是,合作若要取得成功,其基本前提就是需要对利益相关者所投入的不同资源和利益相关者所享有的收益进行计量。因此,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合作之前,资产计量方法必定是他们协调的重要内容。另外,利益相关者绝对财富和相对财富的增长,其根本途径就在于从投资中获取报酬,而且这种报酬越多越好不准盗库。合作投资到底实现了多少收益,各成员又能得到多少收益,都需要依靠会计对收益进行计量。由此可见,包括资源和收益价值的计量以及相关信息的披露等内容的会计域秩序,它实际上是利益相关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源为依据而进行互动的结果,是他们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
  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以其所投资的资源为依据而进行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它是一种自生自发的秩序,而会计规则则是以会计域秩序为基础的人为制造的秩序。因此,按照会计规则所产生出来的会计信息,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特征,就应该以它与会计域秩序的一致性为标准。然而,不同时期和不同范围内的利益相关者存在差异,这两方面因素便决定会计域秩序会因环境和主体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即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这也是会计规则“被限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实行”(唐寿宁,1998b)的原因所在。具体来看,决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因素主要有制度环境、资源的供求关系、资源投入量、资源的信号显示机制、资源的可抵押性、资产专用性、风险选择以及组织化程度等 ,它们直接影响着利益相关者在决定会计域秩序方面的权力,它们始终处于变化之中;同时,利益相关者的投资动机的种类、投资群体的结构以及投资群体的组织化程度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中国投资者动机和预期调查数据分析》联合课题组,2002)。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动态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不同国家的利益相关者的结构不同以及制度环境存在的差异,决定不同国家的会计信息就有不同的真实性。
  会计域秩序是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冲突与协调的结果,它的动态性决定会计信息真实性也是一个动态过程。但是,我们务必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按照会计规则要求所生产和披露出来的会计信息就具有真实性特征;相反,它却一定是失真的,也就是说,会计规则作为人为制造的秩序,虽然是以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为依据的,但它与会计域秩序一定是不相吻合的(这种不一致是由会计规则本身所造成的,故我们称其为“规则性失真”)。企业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之所以客观存在,其原因就在于会计规则制定者将自生自发的会计域秩序转变为会计规则的过程中存在偏差。这种偏差主要是由知识的相对性和人的有限认知理性所造成的不准盗库。若要消除制定会计规则中存在的偏差,制定者不仅必须完全把握会计域秩序,而且必须能够运用会计知识真实地予以表达。但是,对于任何一个人或一个制定机构来说,他(它)无法完全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其原因在于以下三方面:(1)会计域秩序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始终处于变动之中;(2)能够对会计域秩序进行真实表达的会计知识,部分已经在现实中存在,另一部分尚未在现实中存在 ;(3)已经在现实中存在的与此相关的有用知识存在于会计理论界和会计实务界的所有人的脑中不准盗库。由于组成为制定机构的人员同样是有限理性的,他们不仅不可能具备尚未在现实中存在的知识,而且他们也不可能具备所有与此相关的已在现实中存在的会计知识,更不可能随时动态的会计域秩序,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重要问题 .虽然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问题尚未引起学术界和实务界的足够重视,但事实中的确存在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的问题,目前正处于调查之中的美国著名的“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曾在美国500强公司中排名第七,1995年起被《财富》杂志评为“最富创新能力”的公司,连续六年排名居于微软、英特尔这些大公司之前。但正是这样一个备受业界尊重的超级公司,于2001年12月2日正式申请破产,它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宗破产案不准盗库。安然公司的股票价格2001年初最高曾达到90.75美元,而申请破产时股票价格一落千丈至50美分。我们关心的问题是投资者为什么在此之前没有知悉安然公司真实的现状。而能够达到这一“理想状况”的原因,主要在于安然公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为能源产品开辟期货、期权和其他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对能源商品“金融化”;二是利用关联企业结构,避免企业直接的债务负担,同时灵活地扩大企业规模。安然公司有3000多家关联企业,LJM资本管理公司和马林信托基金是其中的两家。安然公司2000年从LJM资本管理公司的互换协议中至少“受益”5亿美元,2001年“受益”4.5亿美元;而安然公司通过将水厂等剥离给马林信托基金的方式也获得大量资金。由于安然公司对它们所拥有的股份达不到合并会计报表的要求,这样,“受益”成为安然公司的营业利润,取得资金的背后无法反映相应的债务 .的确,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会计规则都规定,投资公司在占有被投资公司50%以上股份时才要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而安然公司则运用这一规则,它拥有许多子公司50%的股份,但不需要合并会计报表,从而使利润的来源和负债的存在得到了隐藏不准盗库。仅从这个角度看,安然公司并没有违背会计规则,而真正的问题却在于有关合并会计报表的会计规则 .当然,我们无法判断这一规则原来是否为会计域秩序,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利益相关者现在自发选择的结果肯定会不同于原来的规则,即它已不是现时的会计域秩序,它说明会计信息在现时已经发生规则性失真另外,1999年我国上市公司开始实行计提“四项准备” 的会计规则,沪深两市966家上市公司当年年报中,因计提“四项准备”使每股收益平均下降0.094元/股,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下降3.67个百分点(谭青春,2000);“四项准备”的计提对不同公司的盈利影响不同,大约13%的公司集中了样本公司“四项准备”总额的50%,有些公司计提的“四项准备”金额相当高,对公司当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数据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如“粤金曼”仅计提“坏帐准备”一项就高达9.80亿元(于建国等,2000)。戴奉祥(2001)于2000年7月就“四项准备”计提对上市公司1999年报主要财务指标的影响程度向300家上市公司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87份,问卷回收率为29%.在这87份问卷中,54%的被调查公司认为它对年报主要指标影响“大”或“较大”,约38%的被调查公司认为影响

《会计毕业论文:会计信息失真的三分法:理论框架与证据》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279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会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