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段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与反思
5、教师成人化的解读扼杀了学生习作的创造力。我们平时反复强调要写真话,可当有一天学生把真人真事、童言稚语写进作文时,我们却念起了“立意要高”、“题材要新”的“紧箍咒”。为了迎合教师的“有意义”、“立意高”,他们只好瞎编几个与“高尚”、“伟大”挂得上边的故事搪塞。其实我们对学生的真实生活知之甚少,而批改学生习作时,认为这也不是,那也不行,把学生的作文改得面目全非,惨不忍睹,有时甚至造成了习作评判中不少的“冤假错案” ,使学生丧失了写作的自信心。
6、过多的技法指导加重了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教师作文指导大讲作法,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小学生来讲,那种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束缚了手脚,限制了思路,使作文无所适从。
针对上述成因,为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困难,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应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改进,处处为学生服务,我们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1、乐做“公仆”,排忧解难,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
作文教学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适当降低习作要求,诱导兴趣,疏导思维,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厌恶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内需”,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针对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适当采用范文启发,给学生提示一些开头的方法,切实解决作文中的“开头难”。
拓展命题思路。在命题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闭格局,开拓思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命题变窄为宽,角度由单变多,要求由严变松,畅通作文渠道。课堂作文时,教师一是要为学生现场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二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更应追求课堂现场生成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难度。
例:《掰手腕比赛》作文指导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两个“大力士”的掰手腕比赛。赛前,让孩子们猜一猜谁会是冠军的得主。赛时由两位“小记者”作现场直播。课堂上场面之热烈,赛势之激烈,孩子们个个投入,人人欢心。赛后,小记者当即采访两位大力士当时的心情。接着进入习作。我给孩子们提供多维视角:
﹡可以写一场比赛;也可以写两场比赛,中间加一过渡句,把两场比赛连起来,(片段练习)。
﹡可以在两场比赛写好后,加上开头结尾,完成一整篇。
﹡如果你是小记者,可以写采访的内容和介绍的内容。
﹡如果你是大力士,可以写你赛前、赛时、赛后的真实感受。
同一项活动,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确实广开作文思路。既体现了分层教学模式,又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通病。
提倡写“休闲文”(尤其适合中段学生)。即教师并不给学生作任何限制,注重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角度自定,题目自命,材料自选,文体自择。让学生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喜笑怒骂皆文章”。那么在师生共同开放、愉悦的心境下,学生放下了包袱,自觉地把作文变为自己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载体,就能不由自主地调动各种感官进行相应的习作活动,他们感到作文不再是件害怕的事,而是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
2、甘为“琴师”,拨动心弦,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
创设习作情境,加强情感体验。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经历,诱导他们从生活出发,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教学时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习惯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拥抱自然,用自己的心灵去热吻万物,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开发习作资源,拓展写作思路。教师要积极开发现实题源,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源头活起来。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搞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习作情趣,巧妙地将无意主意和有意习作结合起来。当活动一结束,顺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说说活动的过程,谈谈参加活动的真实体验,然后放开手脚写,兴之所致地写,自然学生玩得高兴,写得更开心。
例:今年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贺卡的系列活动。第一步,先布置学生收集贺卡。我也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些漂亮的贺卡,让学生欣赏。接着布置学生制作几张“新年贺卡”,并写上赠言,对某同学的优点加以赞赏,以希望的口气提出缺点,再配上漂亮的插图,美化贺卡。然后夸夸自己制作的贺卡(口头作文),最后把制作“新年贺卡”的过程写下来。
第二步,我请同学把新年贺卡投进“邮箱”(讲台抽屉),选了8个工作负责的同学当“邮递员”投递贺卡。其余同学闭上眼睛,静等贺卡。然后让同学把发卡前、发卡时、发卡后的心情来个真情道白(口头作文)。或者把朋友送的贺卡来一番夸奖。
通过这次系列活动,由于教师为学生开辟了习作交际的应用舞台,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了亲身体验,写文章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乐此不疲。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写了“收集贺卡”、“制作贺卡”、“赠贺卡”、“夸贺卡”,“我当上了邮递员”。学生写的文章精彩纷呈,有状物的、记事的、心理描写的,有的还写成想象作文——《20年后的贺卡》。可见,只要我们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文就能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
3、勇当“伯乐”,发现金子,使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
教师要教育孩子有选择地观看优秀电视节目。引领学生阅读优秀读物,提高阅读品位,以读促写。
指导一些作文讲评的方法。结合每一次的作文讲评课,教师要指导一些作文讲评的方法,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评价。唤起了学生主体精神,使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渗透与强化“我来评”、“我能评”的意识。
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我们的教学评价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应以新的理念指导、评价学生习作,不妨来个角色反串——“假如我是学生”,蹲下身来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孩子的角度解读作文。放低过高的要求,“笔下留情”,对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大加赞赏,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断地激励与赏识,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从 《小学中段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与反思(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376.html
6、过多的技法指导加重了学生习作的心理负担。教师作文指导大讲作法,而对写作体验不多的小学生来讲,那种所谓的技巧很难派上用场,反倒束缚了手脚,限制了思路,使作文无所适从。
针对上述成因,为帮助小学生解决写作困难,激发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应顺应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进行改进,处处为学生服务,我们教师要扮演好以下角色。
1、乐做“公仆”,排忧解难,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
作文教学应充满人文关怀。教师要适当降低习作要求,诱导兴趣,疏导思维,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厌恶心理,激发学生写作“内需”,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针对小学生善于模仿的年龄特征,适当采用范文启发,给学生提示一些开头的方法,切实解决作文中的“开头难”。
拓展命题思路。在命题方式上,要逐步突破封闭格局,开拓思路,以激发小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兴趣。命题变窄为宽,角度由单变多,要求由严变松,畅通作文渠道。课堂作文时,教师一是要为学生现场提供丰富的写作素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二是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更应追求课堂现场生成的内容,这样有利于降低学生习作难度。
例:《掰手腕比赛》作文指导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两个“大力士”的掰手腕比赛。赛前,让孩子们猜一猜谁会是冠军的得主。赛时由两位“小记者”作现场直播。课堂上场面之热烈,赛势之激烈,孩子们个个投入,人人欢心。赛后,小记者当即采访两位大力士当时的心情。接着进入习作。我给孩子们提供多维视角:
﹡可以写一场比赛;也可以写两场比赛,中间加一过渡句,把两场比赛连起来,(片段练习)。
﹡可以在两场比赛写好后,加上开头结尾,完成一整篇。
﹡如果你是小记者,可以写采访的内容和介绍的内容。
﹡如果你是大力士,可以写你赛前、赛时、赛后的真实感受。
同一项活动,从不同的维度来思考,确实广开作文思路。既体现了分层教学模式,又避免了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通病。
提倡写“休闲文”(尤其适合中段学生)。即教师并不给学生作任何限制,注重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角度自定,题目自命,材料自选,文体自择。让学生随感而发,随情而抒,不管章法,不论首尾,“喜笑怒骂皆文章”。那么在师生共同开放、愉悦的心境下,学生放下了包袱,自觉地把作文变为自己发表意见、交流思想的载体,就能不由自主地调动各种感官进行相应的习作活动,他们感到作文不再是件害怕的事,而是生命世界中的一方绿洲。
2、甘为“琴师”,拨动心弦,使作文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
创设习作情境,加强情感体验。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情景和经历,诱导他们从生活出发,让他们从身边的小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教学时以情境创设为手段,以情趣激发为核心,注重改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引导学生用眼观察,用心感受丰富多彩的写作情境,把作文教学与智能训练、语言表达、习惯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还可以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用自己的身体拥抱自然,用自己的心灵去热吻万物,拓展广泛的选材空间,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开发习作资源,拓展写作思路。教师要积极开发现实题源,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源头活起来。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搞一些喜闻乐见的活动,将“活动”与“习作”结合起来,让欢乐的活动点燃学生的习作情趣,巧妙地将无意主意和有意习作结合起来。当活动一结束,顺着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说说活动的过程,谈谈参加活动的真实体验,然后放开手脚写,兴之所致地写,自然学生玩得高兴,写得更开心。
例:今年开学初,我组织学生开展了制作贺卡的系列活动。第一步,先布置学生收集贺卡。我也在电脑上下载了一些漂亮的贺卡,让学生欣赏。接着布置学生制作几张“新年贺卡”,并写上赠言,对某同学的优点加以赞赏,以希望的口气提出缺点,再配上漂亮的插图,美化贺卡。然后夸夸自己制作的贺卡(口头作文),最后把制作“新年贺卡”的过程写下来。
第二步,我请同学把新年贺卡投进“邮箱”(讲台抽屉),选了8个工作负责的同学当“邮递员”投递贺卡。其余同学闭上眼睛,静等贺卡。然后让同学把发卡前、发卡时、发卡后的心情来个真情道白(口头作文)。或者把朋友送的贺卡来一番夸奖。
通过这次系列活动,由于教师为学生开辟了习作交际的应用舞台,让习作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学生通过亲自实践,有了亲身体验,写文章自然是有话可说,有感而发,乐此不疲。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写了“收集贺卡”、“制作贺卡”、“赠贺卡”、“夸贺卡”,“我当上了邮递员”。学生写的文章精彩纷呈,有状物的、记事的、心理描写的,有的还写成想象作文——《20年后的贺卡》。可见,只要我们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寻找学生情感表达与写作的最佳结合点,让学生情动于中而言于外,作文就能成为学生生命的呼喊和情感的歌唱。
3、勇当“伯乐”,发现金子,使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
教师要教育孩子有选择地观看优秀电视节目。引领学生阅读优秀读物,提高阅读品位,以读促写。
指导一些作文讲评的方法。结合每一次的作文讲评课,教师要指导一些作文讲评的方法,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每个学生都来参与评价。唤起了学生主体精神,使学生在作文评价中体现出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渗透与强化“我来评”、“我能评”的意识。
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我们的教学评价应该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教师在讲评学生作文时,应以新的理念指导、评价学生习作,不妨来个角色反串——“假如我是学生”,蹲下身来 ,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从孩子的角度解读作文。放低过高的要求,“笔下留情”,对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好句,大加赞赏,肯定每个学生的成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不断地激励与赏识,让作文成为学生成功体验的载体,从 《小学中段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与反思(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