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间碟软件


草市场一样,在提供客户使用的同时,应该告诉用户我们搜集你的个人信息,可能在搜集过程中会涉及到你的个人隐私,可能会窃走你的银行账号或是你企业客户的重要信息!”
一场事先未做准备的战役
  没有相应的法规限制、没有合适的安全软件来进行防范,我们在面对Spyware(间谍软件)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没有”。我们只能告诉自己,Spyware(间谍软件)所做的一切符合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我们只能让自己在网络上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谨慎小心。在悄无声息之中Spyware(间谍软件)占据了每一台电脑,无论是安全厂商还是执法者,乃至企业的CIO,均是在一夜之间才发现敌人已经攻破了城门。更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直到现在,专家和学者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性质还是有所争议。
立法正在悄然进行
  美国联邦贸易商务委员会专员Mozelle Thompson指出“现在很难估算到底有多少家企业在与Spyware(间谍软件)做斗争,此外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定义也十分困难,毕竟它涉及到的领域太宽泛了。”
  今年3月,美国三位参议员Ron Wyden、Conrad Burns、Barbara Boxer提交了一份名为SPYBLOCK(间谍软件限制法案)。这三位参议员早先曾在美国率先提出制定反垃圾邮件法案。目前,美国联邦商务委员会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定义为:该种软件在个人或是组织单位没有获知的情况下,搜集他们的信息并且将信息发送给另外一家组织单位,或者是在没有得到消费者获知的情况下控制用户的电脑。
  此外,美国一些州正在考虑制定反间谍软件的法律,美国犹他州最近颁布了一项相关法律。由此可以看出Spyware(间谍软件)在美国已经越来越引起个人和企业的重视,但是我国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监管力度还很弱。甚至我们的电脑用户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这样的现状不能不令人们担心。
  虽然在美国关于反Spyware(间谍软件)的立法已经开始启动,但随之而来的争议也是颇多。首先是来自一些自认为合法的Spyware(间谍软件)厂商。他们觉得自己的软件并没有涉及到偷窥和窃取个人和企业信息的行为。但是犹他州以及国会的立法将很有可能限制他们今后的发展。
  是什么原因招致那些Spyware(间谍软件)软件厂商叫苦连天呢?目前互联网上流行一种名为Adware(广告软件),它的行为与Spyware(间谍软件)极近相似。Adware(广告软件)大多是以给用户提供免费服务,例如游戏、当地天气预报、免费网络存储空间等方式,进驻到个人的电脑之中。用户为了享受到这些服务,需要接受Adware在自己的电脑桌面上推出的跳出式网络广告。
  从对Adware(广告软件)的分析来看,它与Spyware(间谍软件)的区别就在于如何判断它是否在用户未察觉的情况下,获取用户、企业的信息。Adware(广告软件)厂商面对质疑,总会说自己很清白,但当专家让他们拿出足够的证据的时候,这些厂商大多采取沉默。之所以Adware(广告软件)厂商无法应对指责,主要是因为他们需要不断的给自己的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他们承诺可以针对电脑用户的使用喜好,来为广告客户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这种针对性的服务,需要有一个先决条件才能完成,那就是Adware(广告软件)厂商要知道每一个电脑用户的上网喜好。掌握的手段只能依靠搜集用户的个人上网信息。因此绝大部分专家和立法者统统将Spyware(间谍软件)和Adware(广告软件)画成一类软件。
  Spyware(间谍软件)与Adware(广告软件)之间还是有所区别,但是那些臭名昭著的Spyware(间谍软件)所留下的恶疾是难以在一夜之间消失。曾经在互联网泡沫阶段,有两家公司Radiate、Conducent。他们采用在免费软件上面刊登商业广告来获取利润。问题就出在,他们在没有告诉使用者的前提下,跟踪并记录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使用记录。在此基础上,这两家公司还对信息加以分析,其中某些信息涉及到了用户的隐私。
  今天这两家公司已经不复存在,但是他们的这种行为却被很多的网络广告商所使用。虽然广告软件(Adware)与现今人们谈起的间谍软件(Spyware)在某些行为特点上有相似之处,例如跟踪用户上网行为,对用户的使用信息加以分析。如果非要让用户去冷静的面对Adware(广告软件)和Spyware(间谍软件)之间的区别,人们必须承认,某些Adware(广告软件),虽然令很多用户心生厌烦,但它们毕竟不会做出诸如窃取用户私密聊天信息、电子邮件信息以及账户口令的敏感信息。广告软件至多是强迫用户去访问某些商业网站。尽管有些Adware(广告软件)号称自己非常的“老实、本分”,但是面对其他同辈的恶劣手段,也只能静静的等待判决。毕竟一个行业规范能否得到所有人的遵守,还是要看每一个参与者的职业道德。
商业危害大 治理更难
  Spyware(间谍软件)最初是一种针对个人用户的商业软件,但现今它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深入到企业、政府之中。这种改变同现今企业员工的工作模式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Yankee Group资深分析家Eric Ogren认为当今Spyware(间谍软件)对企业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今天、员工的移动性越来越高,他们从事商业活动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原有的企业内部。“企业内部网络正在向外延伸,你可以看到很多员工在使用笔记本电脑,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在飞机场,甚至有些员工利用家里的电脑在进行工作。”
  对于那些使用笔记本电脑的员工,往往会在工作、生活两个截然不同的场合使用同一台计算机设备,而一旦被安装上间谍软件之后,企业的很多关键数据就会被窃取走。从目前来看,企业员工的移动性越来越强,因此对间谍软件的防范意识也应该逐渐提高。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位企业员工将自己的网络生活和工作混为一谈,这里所指的混淆,是员工很容易利用同一台笔记本电脑既从事网上购物又在进行企业财务汇总等工作。似乎现在还没有办法从根本上解决用户这

种使用习惯。也许这正是笔记本电脑在企业之中得到普及之后,带来的一些后患。
  企业内部员工一旦下载Spyware(间谍软件),就等于给企业内部安放了一个特洛伊木马病毒。Spyware(间谍软件)可以肆意的跟踪该员工的所有网络行为。不知道当CIO得知这些情况后,会做何感想。Forrester分析家Michael Rasmussen在接受国外媒体采访时说道:“现今,大多数企业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熟视无睹,他们可能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防范病毒方面,并没有考虑到Spyware(间谍软件)给他们会带来多大的危害。也正因为这样,我相信它(间谍软件)会对企业更具杀伤性。”
  任何一份敏感信息的丢失均会给企业招致不堪设想的后果,但这一切全部发生在无所准备的情况下。员工在抱怨自己并没有作错任何事情,而CIO也认为自己很无辜,毕竟Spyware(间谍软件)至今还没有被划分到病毒或是黑客的范畴之内。
  Spyware(间谍软件)除了造成企业敏感信息丢失,同时还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运营成本。首先Spyware(间谍软件)将会严重消耗企业的网络带宽。因为该软件的运行特点就是要不断向后台服务器发送信息,因此它会始终占用企业的带宽。随着企业员工电脑上Spyware(间谍软件)数量的增加,网络带宽会被这些“窃贼”消耗殆尽。今天很多美国企业的CIO,越来越听到员工对于带宽速度下降的抱怨,而实际上企业所提供的带宽是足够的。通过调查之后,CIO发现90%网速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企业员工已经被Spyware(间谍软件)所盯上。
面对偷窃 从自救开始
  受到Spyware(间谍软件)危害最大的企业可能要算是金融、电信行业的用户了。Spyware(间谍软件)的危害不是针对这些企业内部的运营,而是严重影响到了他们客户的安全。2004年6月Gartner透露,在针对过去12月的调查发现,网络诈骗损失的金额达到198万美元。分析家希望银行加强网络商业的安全性以及银行的电话支付系统。
  在对5000名成年互联网使用者的调查中,网络欺诈给他们带来的直接损失达到了24亿美元。盗贼并非来自于银行内部,他们大

《间碟软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448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