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商务管理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正文

间碟软件


修饰的销售行为,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来说,不会招致更多的非议。“这种销售方式,就如同在美国销售枪支是合法的一样,购枪者可以用枪支来自卫,也可以用于杀人。”专家对Spyware(间谍软件)今天所采取的销售模式表示忧虑。
  很多企业管理者正在购买Spyware(间谍软件),他们希望监控自己员工的上网行为。他们想知道在工作时间里,员工到底在做些什么。公司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手段,管理者是有其充足的理由。来自调查现实,38.1% 的员工平均每天会访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商业网站,而14.6%的员工则是经常在上班时间浏览各种与工作无关的网站。另外12.4%的员工平均每天会发送6到10封与工作无关的电子邮件。
  在面对这样的统计结果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必须要采取某些措施。鉴于这样的情况,Spyware(间谍软件)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那些管理者的视野之中。因此在欧美地区的企业,专业化的Spyware(间谍软件)正在被接受,但由此也引发出另外一个争议。那就是谁来保护企业员工的个人隐私。
  在企业之中使用Spyware(间谍软件),掌控信息搜集的权利握在管理者的手中,员工只能被动地接受。专家也早已指出,在移动计算日益普及的今天,个人生活和商业活动之间的界限,在移动计算设备上面的界定越来越不明显。员工无法忍受自己被领导的“偷窥”。
  那些限定个人隐私的法律条款仅仅适用于日常的工作生活,而针对互联网,乃至企业网络平台之中的隐私权保护,现在还没有在法律上得到保护。员工一切的网络行为全部暴露在企业面前。尽管公司的管理者也承诺他们会有限度的控制Spyware(间谍软件)所搜集的信息。但又有谁来监督他们呢?没有人知道。
  Spyware(间谍软件)的消灭并非像专家和学者想像的那么简单。当它将自身转换成一个合法的商业工具的时候,便把所有的问题一股脑的推向了使用者。就像现在构建一个网站那样,商家即可以通过他进行合法的商业活动,也可以铤而走险的开展网络欺诈。无论什么样的角色,Spyware(间谍软件)所引发出来的事情便是让每一个被牵涉进来的用户、企业深深地体会到保护自身隐私是那么的困难。
审视窥视背后的多样性

  Spyware(间谍软件)之所以如此泛滥,令我们不得不去冷静思考企业、个人现有的计算平台的多样性。任何一个对于Spyware(间谍软件)的调研结果,大多会告诉人们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的桌面计算平台80%-90%是采用微软的操作系统。
  正如病毒、黑客给人们带来的危害一样。单一的计算平台,降低了Spyware(间谍软件)开发成本。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不敢轻易去更换自己的计算环境。毕竟这样的做法所带来的风险是无法预估的。这种风险不是来自于对安全性的考虑,是因为企业管理者大多对现有的IT投入采取谨慎的态度。
  在单一化的世界里面,Spyware(间谍软件)已经不存在什么技术壁垒。它已经成为一个简便易用的软件程序供那些商人肆意使用。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看到在Linux桌面环境下,出现太多的Spyware(间谍软件)。用户只能抱怨他们在微软的桌面系统上面如何遭受Spyware(间谍软件)的折磨。
  当微软所推出的Internet Explorer(以下简称IE)软件通吃整个互联网浏览器市场的时候,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微软放慢了IE升级的步伐。但Spyware(间谍软件)正是抓到了IE原本存在的缺陷,在用户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策略的情况下,通过微软的IE悄无声息的进入到用户的电脑之中。专家坚信,哪怕市场上有一个还可以与IE为之抗衡的浏览器,也不会让Spyware(间谍软件)如此的有恃无恐。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想过多的去指责微软的垄断行为。只不过当我们解析浏览器市场这种一方独霸的现状时,一个极具讽刺意

味的现实让人们不得不惊叹互联网游戏规则的害处。那就是IE的成功也无法逃脱掉“免费午餐”的手段。
  还记得当初Windows XP发布时候所引发的争议么?为了保证自己的软件不被盗版,微软采用了“账号激活”的策略。一时间用户狂呼微软有可能会搜集他们的个人隐私,经过了几番解释,微软才澄清了自己清白。面对微软对于桌面计算平台的统治,人们无从选择只能接受Spyware(间谍软件)所给他们带来的危险。
  Spyware(间谍软件)的泛滥已经成为现实,在没有相关法律约束的前提下,在“免费午餐”在互联网的世界里成为家常便饭的时候,在专家和学者在口枪舌箭的争论不修的境遇下,用户和企业该何去何从?在他们面前似乎只有一条路可以选择,那就是无可奈何的谨慎前行。
防范间谍软件的方法

  ◆ 只从你信任的软件网站下载软件。在下载软件之前,可以试问自己一下,那家网站对自己来说是否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下载站点,如果答案不确定,应该询问一下相关的专业人员。
  ◆ 在安装任何软件之前,应确保自己认真阅读了软件协议,尤其是许可证协议以及隐私保护声明之类的文件。对于一些恶意的软件,在没有提供“不”或是“不接受”等按钮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软件窗口关闭。
  ◆ 警惕免费的音乐交换软件。目前该类型软件是Spyware(间谍软件)的重灾区。各种调查现实,绝大多数采用P2P方式的免费音乐交换软件,均附带这一些Spyware(间谍软件)


《间碟软件(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4480.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电子商务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