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之路
在今天的国际工商业界,特别是密 切联系生产、流通和消费,即所谓社会经济活动三大部分的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已经成为该行业经营管理的首选重点。
供应链必须密切关注物流的各项指标的变化,采取一切有利于防范财金风险,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重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亏损规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等一系列举措。
什么是成本?不同行业就有不同的成本归类,不同的职能部门(如运输、仓储、广告等)都要分类计算业务费用,而当遇到职能交叉,公司企业之间交易活动的时候,成本费用的认定和核算并不简单。仅仅从物流供应链的功能上讲,成本就可以分好多种类。例如:(1)在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通常可以预计并与某种层次活动(如运输每一票货物)直接有关的变动成本。因此变动成本只有在运输工具未投入营运时才有可能避免。(2)在短期内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又必须补偿的固定费用,如公司企业遇到关闭、休假、罢工等等,总而言之,固定成本在原则上不受货物装运量的直接影响。(3)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联合成本。例如,当承运人决定把一只40英尺的集装箱货物从上海运到南京,表明这项决定中已经产生了从南京返回上海的“联合”运输成本。这种联合成本要么必须由最初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输弥补,要么必须找一位从南京到上海的回程货的托运人来弥补。联合成本对于运输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影响很大。(4)公共成本是承运人按照具体业务活动的水平和标准,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者某一个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具有企业一般托收管理费用的特征。
由于物流是跨地区、跨国境,涉及多种运输模式、信息、存货、仓储、搬运和包装等,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物流范围不断延伸、扩大,而其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创造物流的附加值,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的物流公司,交通运输经营人和远洋承运人纷纷派出自己的业务精英到位于美国中北部的威斯康星大学经理教育班深造,学习怎样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在艰难时期如何在市场上捕捉商机,确保本公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威斯康星大学并没有把努力仅仅停留在成本的概念探索上,也没有把研究局限在理论到理论之间,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把物流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过程分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把职能性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这个阶段中,每个人在其职能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并且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竭尽全力把成本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例如,在采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条件,都要尽可能压低购买货物的进货价格和有关服务费用。在运输货物方面,则要压低货物的运输费用。在处理存货的时候,要把存货保持在最合理的低水平上。在操作货物仓储的时候,必须把仓储预算经费降低到最低水平。在生产过程中,则必须把每一件产品的附加值成本尽量降低。包装方面,则必须坚持最低限度的包装成本,达到产品质量、市场价和包装的合理统一。据统计,大约有50%甚至更多的公司企业和生产厂商承认,只要他们的职工在其责任范围内加倍努力,成本的降低必然是大有空间的。
第二阶段, 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必须指出,把包括交货成本在内的各项职能性成本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仅仅是一个经营管理原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业务经营守则,更不是交货价越低越好,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公司企业不可以让职工像操刀手那样到处乱斩客户,否则适得其反。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根据进口和出口的不同类型货物,仔细分析行情,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费用,必须在货物质量、采购、资产管理、运输服务和其它因素之间,全面权衡利弊。在商业关系中,双方为了达成协议,各以一定的权益退让,换取对方同等的权益退让,最后才能在采购的时候达成客户同意的低廉成本费用。在采购的过程中,运输模式、包装要求和产品资源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交货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仓储和生产基地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交货成本。对于生产厂商和客户自己的货物搬运也可以用同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必须指出,有些生产厂商从供应商进货(原材料)和向客户送货两个流通上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踪和分析他们自己内部流通渠道中必然发生的成本,其实对这种成本的充分认识将有助于降低交货成本。据估计,这种不认真核算产品在企业内部之间流通过程中所发生成本的生产厂商在全球总数中大约占25%。因此,在物流领域内,从生产厂商开始,一直到物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要发挥团队精神,在广泛的范围内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不同需要和具体条件上不断改善工作质量,将会在更大的幅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阶段,把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公司企业内部是否有大笔现金项目遗漏?是否有公司和企业的分析项目被疏忽?例如,存货会产生成本,以及根据公司企业有多少产品流进、通过和流出企业所做出的决定,以及支持这个决定所引进的资产投资,往往是被疏忽和遗忘的成本项目。负责产品的进来、经过和出去的企业部门在这个阶段必须分析成本和财产投资,把成品交给直接客户的交货总体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于是要设计出专门处理“客户要求截至”的标准模式,权衡利弊,做出一定的利益退让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日本的即时零库存管理办法,按照时间表提供数量较小的货物,满足各家生产厂商的要求,于是可以让公司企业从第二阶段起就可以分析交货成本和把握留出多少存货这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于此可以看出,比降低成本和存货最小化更加重要的是,公司在发展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各方面经营管理之间的平衡。
第四阶段,进一步降低企业销售增值成本
依照欧洲和国际经济标准模式,所谓“企业增值成本”的概念是属于第二阶段的成本。那么什么是企业贡献给供应链的增值成本?这种增值成本实际上是在物资所有权总成本以外的附加客户价值。现在的企业正在开始致力于降低与市场营销、销售、工程技术支持、场地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费用和行政费用有关联的成本。公司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中对产品和客户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而公司分析的重点就是总体成本补充,也就是对进货价格再加上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零售价,以补充费用及保
第五阶段,减低与最接近的贸易伙伴有关的企业内部附加值成本
到目前为止,不少公司没有对企业内部之间的成本交换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集中在 《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之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6628.html
供应链必须密切关注物流的各项指标的变化,采取一切有利于防范财金风险,合理调整债务期限结构,降低筹资成本,保证重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控制亏损规模,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等一系列举措。
什么是成本?不同行业就有不同的成本归类,不同的职能部门(如运输、仓储、广告等)都要分类计算业务费用,而当遇到职能交叉,公司企业之间交易活动的时候,成本费用的认定和核算并不简单。仅仅从物流供应链的功能上讲,成本就可以分好多种类。例如:(1)在一段时期内所发生的通常可以预计并与某种层次活动(如运输每一票货物)直接有关的变动成本。因此变动成本只有在运输工具未投入营运时才有可能避免。(2)在短期内虽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又必须补偿的固定费用,如公司企业遇到关闭、休假、罢工等等,总而言之,固定成本在原则上不受货物装运量的直接影响。(3)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不可避免的联合成本。例如,当承运人决定把一只40英尺的集装箱货物从上海运到南京,表明这项决定中已经产生了从南京返回上海的“联合”运输成本。这种联合成本要么必须由最初从上海到南京的运输弥补,要么必须找一位从南京到上海的回程货的托运人来弥补。联合成本对于运输效益和降低成本的影响很大。(4)公共成本是承运人按照具体业务活动的水平和标准,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者某一个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具有企业一般托收管理费用的特征。
由于物流是跨地区、跨国境,涉及多种运输模式、信息、存货、仓储、搬运和包装等,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物流范围不断延伸、扩大,而其最终的目的之一就是尽可能创造物流的附加值,同时又要尽可能降低成本。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欧美一些国家的物流公司,交通运输经营人和远洋承运人纷纷派出自己的业务精英到位于美国中北部的威斯康星大学经理教育班深造,学习怎样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在艰难时期如何在市场上捕捉商机,确保本公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技能。威斯康星大学并没有把努力仅仅停留在成本的概念探索上,也没有把研究局限在理论到理论之间,而是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把物流供应链的成本降低过程分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 把职能性费用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这个阶段中,每个人在其职能范围内做好管理工作,并且直接向公司管理部门负责,竭尽全力把成本降低到尽可能低的水平。例如,在采购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条件,都要尽可能压低购买货物的进货价格和有关服务费用。在运输货物方面,则要压低货物的运输费用。在处理存货的时候,要把存货保持在最合理的低水平上。在操作货物仓储的时候,必须把仓储预算经费降低到最低水平。在生产过程中,则必须把每一件产品的附加值成本尽量降低。包装方面,则必须坚持最低限度的包装成本,达到产品质量、市场价和包装的合理统一。据统计,大约有50%甚至更多的公司企业和生产厂商承认,只要他们的职工在其责任范围内加倍努力,成本的降低必然是大有空间的。
第二阶段, 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必须指出,把包括交货成本在内的各项职能性成本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仅仅是一个经营管理原则,而不是千篇一律的业务经营守则,更不是交货价越低越好,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公司企业不可以让职工像操刀手那样到处乱斩客户,否则适得其反。在实际操作的时候,要根据进口和出口的不同类型货物,仔细分析行情,为了保持最低的成本费用,必须在货物质量、采购、资产管理、运输服务和其它因素之间,全面权衡利弊。在商业关系中,双方为了达成协议,各以一定的权益退让,换取对方同等的权益退让,最后才能在采购的时候达成客户同意的低廉成本费用。在采购的过程中,运输模式、包装要求和产品资源地理位置的选择对于交货成本的降低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还有仓储和生产基地的远近等因素也会影响到交货成本。对于生产厂商和客户自己的货物搬运也可以用同样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必须指出,有些生产厂商从供应商进货(原材料)和向客户送货两个流通上做了大量的管理工作,却没有跟踪和分析他们自己内部流通渠道中必然发生的成本,其实对这种成本的充分认识将有助于降低交货成本。据估计,这种不认真核算产品在企业内部之间流通过程中所发生成本的生产厂商在全球总数中大约占25%。因此,在物流领域内,从生产厂商开始,一直到物流供应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大家都要发挥团队精神,在广泛的范围内满足客户提出的各种不同需要和具体条件上不断改善工作质量,将会在更大的幅度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把交货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第三阶段,把总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
在公司企业内部是否有大笔现金项目遗漏?是否有公司和企业的分析项目被疏忽?例如,存货会产生成本,以及根据公司企业有多少产品流进、通过和流出企业所做出的决定,以及支持这个决定所引进的资产投资,往往是被疏忽和遗忘的成本项目。负责产品的进来、经过和出去的企业部门在这个阶段必须分析成本和财产投资,把成品交给直接客户的交货总体成本降低到最低水平。于是要设计出专门处理“客户要求截至”的标准模式,权衡利弊,做出一定的利益退让以便满足客户的要求。根据日本的即时零库存管理办法,按照时间表提供数量较小的货物,满足各家生产厂商的要求,于是可以让公司企业从第二阶段起就可以分析交货成本和把握留出多少存货这个非常困难的问题。于此可以看出,比降低成本和存货最小化更加重要的是,公司在发展的一开始就要注意各方面经营管理之间的平衡。
第四阶段,进一步降低企业销售增值成本
依照欧洲和国际经济标准模式,所谓“企业增值成本”的概念是属于第二阶段的成本。那么什么是企业贡献给供应链的增值成本?这种增值成本实际上是在物资所有权总成本以外的附加客户价值。现在的企业正在开始致力于降低与市场营销、销售、工程技术支持、场地服务支持、信息技术费用和行政费用有关联的成本。公司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中对产品和客户获利情况进行分析。而公司分析的重点就是总体成本补充,也就是对进货价格再加上一定的百分比作为零售价,以补充费用及保
证利润的总体成本进行分析。企业划定总体成本补充的幅度,分析研究如何补充采购成本,补充附加值成本,确立税前税后利润幅度,补偿筹资成本。企业的高层领导开始理解,所谓附加值概念实际上是协调互相交叉的职能性团队活动战略性和系统性方法。在这个阶段中进行这种操作的公司企业不多。
第五阶段,减低与最接近的贸易伙伴有关的企业内部附加值成本
到目前为止,不少公司没有对企业内部之间的成本交换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研究集中在 《物流供应链降低成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