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价交换的秘密
主观的使用价值,也无不可。但有一点,真正有意义的是意义本身,而不是物本身。在涉及拍卖的商业模式中,拍卖品具有独立的私人价值。换言之,每个竞买人仅凭所掌握的私人信息就可以精确地对拍卖品估价,即使知道了所有其他人的估价信息也不会改变自己的估价。这其中不排除个人对意义价值的估价。
这个道理对前现代经济也适用。从现代性的观点看,原始社会的礼品交换可能是不等价交换,但当事者本人却觉得是等价的。原因在于,这里等的“价”,不是交换价值,而是意义价值,这个意义有可能是面子,也可能是舆论评价,可能是人际关系,也可能是地位。比如,在夸富宴中,意义价值相等表现为交换前后,面子上扯平了。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区别仅仅在于,前现代经济最终形成的价格中,可能不包含交换价值,而后现代经济最终形成的价格中,包含了交换价值在内。只有抓住了意义价值相等这一点来看交换,才能抓住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否则只能看到一片混沌。
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的宏观转换
在所有关于意义价值交换原理的阐述中,鲍德里亚的研究最到位。鲍德里亚术语中的象征交换,相当于意义交换。最值得注意的是,鲍德里亚深入分析了商品交换与意义交换的内在联系。相形之下,布尔迪厄谈语言交换,虽然深入到资本和权力层面,表现了过人之处,但却给人从外面贴上去的感觉。
鲍德里亚区分了四种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符号学的能指-所指关系来表现。他认为,交换价值类同于能指,使用价值类同于所指,符号价值类同于能指,象征价值相当于所指。符号价值与象征价值之比,等同于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之比。
鲍德里亚认为,符号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文化表征可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是第一阶段,社会文化表征形式为象征交换;在第二阶段,工业化社会的社会文化表征为政治经济学;然后到第三个阶段,政治经济学的充分发展将象征交换完全否弃;而第四个阶段完成一个循环后重又回到象征交换。
在我看来,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并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只有两种交换,一种是现代性交换,是具体的使用价值向抽象的社会价值的转换;另一种是前现代性或后现代性交换,是抽象的社会价值向具体的意义价值的转换。鲍德里亚的理论给我们建立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之间的价值转化关系,提供了启发,但作为非专业的分析,他忽视了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区别。
关于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的转换,我个人的观点都包含在我几年前提出的扩展费雪方程中。这个方程的含义是:第一,实物商品使用价值(商品量Q)与交换价值(商品价格P)之积,等于货币使用价值(货币量M)与交换价值(货币价格水平V)之积;第二,货币使用价值(货币量M)与货币交换价值(货币价格水平V)之积,等于意义使用价值(信息量B)与意义交换价值(信息价格水平H)之积。鲍德里亚的公式,相当于扩展费雪方程的一个推论:实物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积,等于意义使用价值与意义交换价值之积。
我们可以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看到这种关系的宏观对应现象,而对同样现象提供了微观基础描述的,正是行为金融学。如果按照微观行为金融学与宏观扩展费雪方程原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不等价交换现象的宏观含义或股市含义的话,就是:人们在追涨杀跌这种形式上的不等价交换中,追求的是意义价值的均衡,而意义价值均衡本身,往往就是资本货币市场或实体资本市场不均衡的原因。显然,股市首先锚定的是人们的意义价值,牛市代表快乐,熊市代表痛苦。带着对交换规律的新理解设计互联网商业模型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注意对以人为本的意义价值的挖掘。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6902.html
这个道理对前现代经济也适用。从现代性的观点看,原始社会的礼品交换可能是不等价交换,但当事者本人却觉得是等价的。原因在于,这里等的“价”,不是交换价值,而是意义价值,这个意义有可能是面子,也可能是舆论评价,可能是人际关系,也可能是地位。比如,在夸富宴中,意义价值相等表现为交换前后,面子上扯平了。前现代与后现代的区别仅仅在于,前现代经济最终形成的价格中,可能不包含交换价值,而后现代经济最终形成的价格中,包含了交换价值在内。只有抓住了意义价值相等这一点来看交换,才能抓住交换价值运动的规律。否则只能看到一片混沌。
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的宏观转换
在所有关于意义价值交换原理的阐述中,鲍德里亚的研究最到位。鲍德里亚术语中的象征交换,相当于意义交换。最值得注意的是,鲍德里亚深入分析了商品交换与意义交换的内在联系。相形之下,布尔迪厄谈语言交换,虽然深入到资本和权力层面,表现了过人之处,但却给人从外面贴上去的感觉。
鲍德里亚区分了四种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符号价值、象征价值。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符号学的能指-所指关系来表现。他认为,交换价值类同于能指,使用价值类同于所指,符号价值类同于能指,象征价值相当于所指。符号价值与象征价值之比,等同于交换价值与使用价值之比。
鲍德里亚认为,符号学意义上的人类社会文化表征可分为四个阶段:前工业化社会是第一阶段,社会文化表征形式为象征交换;在第二阶段,工业化社会的社会文化表征为政治经济学;然后到第三个阶段,政治经济学的充分发展将象征交换完全否弃;而第四个阶段完成一个循环后重又回到象征交换。
在我看来,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并没有本质区别。实际上只有两种交换,一种是现代性交换,是具体的使用价值向抽象的社会价值的转换;另一种是前现代性或后现代性交换,是抽象的社会价值向具体的意义价值的转换。鲍德里亚的理论给我们建立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之间的价值转化关系,提供了启发,但作为非专业的分析,他忽视了存量与流量之间的区别。
关于交换价值与意义价值的转换,我个人的观点都包含在我几年前提出的扩展费雪方程中。这个方程的含义是:第一,实物商品使用价值(商品量Q)与交换价值(商品价格P)之积,等于货币使用价值(货币量M)与交换价值(货币价格水平V)之积;第二,货币使用价值(货币量M)与货币交换价值(货币价格水平V)之积,等于意义使用价值(信息量B)与意义交换价值(信息价格水平H)之积。鲍德里亚的公式,相当于扩展费雪方程的一个推论:实物商品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之积,等于意义使用价值与意义交换价值之积。
我们可以在金融市场分析中看到这种关系的宏观对应现象,而对同样现象提供了微观基础描述的,正是行为金融学。如果按照微观行为金融学与宏观扩展费雪方程原理,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不等价交换现象的宏观含义或股市含义的话,就是:人们在追涨杀跌这种形式上的不等价交换中,追求的是意义价值的均衡,而意义价值均衡本身,往往就是资本货币市场或实体资本市场不均衡的原因。显然,股市首先锚定的是人们的意义价值,牛市代表快乐,熊市代表痛苦。带着对交换规律的新理解设计互联网商业模型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加注意对以人为本的意义价值的挖掘。
《不等价交换的秘密(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