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与美国经济的起落相伴随
1996年12月30日,美国《商业周刊》首次提出“新经济”概念。1997年2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官方语言确认了新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概念。虽然目前国际上对何为新经济并无统一认识,但综合有关学术资料,可以初步将新经济归纳为:新经济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以生命科学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7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其核心是观念的创新、运行模式的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新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技术样式,其对世界经济尤其是美国经济的发展所发挥的举足轻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高新技术的运用带来劳动生产率的较大提高,弥补了劳动力成本的增加,抑制了通货膨胀,从而减弱了经济增长、通货膨胀间的关联度。
其次,企业利润、信贷和投资成为新经济的重要支撑点,而高科技产品的特点决定了企业在信息充分的条件下,可迅速进行投资战略调整,增加应对市场供求的灵活度。
第三,通胀率和物价水平被控制在较低范围,从而弱化了货币政策干预经济的效能,且政策时滞较前拉长。
第四,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诸多因素有效结合,提高了传统产业及其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并使传统经济的生产、运作、管理模式出现新的变化,较有力地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发展。
新经济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推进了美国工业制造部门、服务部门和流通部门的发展。1990年到1998年的8年时间里,美GDP增长了26.7%。其间,电子和电力装备产业产值增加了224%,机械工业增加了107%,商业服务、通讯、流通和交通产业产值的增幅亦均在42—68%之间。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57亿美元,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上升到31.54%。2001年,持续增长近十年的美国经济开始出现周期性调整的迹象,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在此影响下,作为信息产业经营状况晴雨表的纳斯达克指数出现急剧波动,高新科技企业利润下降、库存增加,企业裁员、倒闭现象急剧上升。而“9·11”事件的发生则使美国经济雪上加霜,导致股市再次暴跌,缩水达6.5万亿美元,其中在股市重开的第一周,纳指就下跌16.1%。美国经济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创击。但是,“9·11”事件发生后不久,美国经济,其中包括新经济即出现反弹势头。2001年第四季度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三季度的负1.3%摸底回升至1.4%,全年经济增长1.3%。进入今年以来,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即攀升到5.8%。美国总统布什年初宣布“美国新经济依然健在”,并且预计在未来11年内,美国劳动生产率可年均增长2.1%,与整个90年代相同。业内专家评称,各种迹象显示,新经济依然生机盎然。
存在即合理?
对新经济,褒之者有,贬之者亦有。贬之者以新经济缺乏存在与发展的科学理论为由,将其列为后工业时代的一种泡沫现象而难以为继。“9.11”事件后,这种持否定的论调更是甚嚣尘上。但是,从新经济兴起以来的十年进程综合分析,新经济的确具有较为广泛而牢固的理论基础。
从亚当·斯密所提出的经济发展原则来看,分工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发展,而分工所能达到的程度取决于市场规模的大小,市场规模的大小则又取决于市场交易的成本。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使市场规模扩大,分工更趋细化与合理,经济效率大幅度提高。此外,根据熊彼特所提出的著名的“创新理论”,新经济绝不仅仅是个技术概念,它不简单等同于技术上的发明和应用,新经济之所以发展迅速,一个重要原因是它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等的广泛普及,创造了包括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在内的新的经济运行体制和组织管理体系。
从迈克尔·波特的管理学理论来分析,新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高新科技的运用使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可以满足消费者千差万别的需求,企业更加容易利用差别化赢得比较优势;微电子、软件与网络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巨大发展要求进行大规模生产,实行高度分工协作,产业聚集成为必然,并且上升为加速经济变革的一种工具。
前景令人看好
虽然美国新经济尚未走出阶段性调整,但是可以预计,新经济依然令人看好,其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十年来推动美国新经济成长的现实条件依然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虽然信息产业在去年底出现了阶段性调整,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却为技术革命推动经济发展提供了持久而强劲的动力。与历次美国经济衰退不同的是,美国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受到严重创伤,依然保持连续增长,现仍维持在5%的水平。这表明,无论是在新经济的繁荣期还是调整期,技术革命创造的高水平劳动生产率依然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二是经济全球化浪潮。尽管经济全球化引发了新一轮的南北矛盾,但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运动的客观现实无法回避。在当前形势下,国际商品、资本流动、信息技术扩散和国际化经营继续得到发展,欧盟、北美、东亚等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稳步向前推进。经济全球化已使以信息产业为中心的新一代工业体系出现新的变化,全球生产力要素组合与生产力布局出现新的特点,在全球化浪潮中,企业正加紧进行结构调整,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市场制度与企业制度的创新亦正在加速进行。经济全球化不仅使美国企业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占据有利位置,而且在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中,将自身优势与国外广大市场和廉价劳动力进行利润最大化的“合理配置”,谋取了巨额经济利益。
其次,新经济为美国成功实现产业结构大调整,赢得先发优势创造了牢固的物质基础,美国将会继续从国家利益的战略高度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实际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信息技术革命最初得益于80年代里根和老布什政府的减税政策,减税大大减轻了企业负担,增强了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经济的全面发展准备了条件。目前,布什政府正面临使美国经济摆脱低迷和推动经济全面增长的双重任务,其在经济政策上沿袭了共和党“务实”和“自由放任”的传统特征,这将为今后新经济的走强注入巨大活力。布什政府以“里根经济主义”为依据,再次提出供给学派理论,认为生产和供应能创造需求,自行调节经济。主张削减联邦政府权限,弱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其中包括减少对作为美国经济基础的私人企业的干预,政府依靠企业进行决策,不断扩大私人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应有作用;实行大幅
减税;限制货币供应量等。去年,布什政府已向国会提交了10年减税1.6万亿美元的方案,该方案将有助于政府扩大预算盈余,刺激企业投资和个人消费,从而拉动经济增长。此外,美国政府为有效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还在政策、法规制定,人才培养,资金投入与科研部门协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营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此外,90年代以来的企业购并和重组,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发展为新经济的持续增长创造了新的基础。它反映了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对抗性竞争正逐步被协作性竞争取代,企业经营理念和经营战略正发生新的变化。尽管近一两年来,企业购并和重组出现了一定降温势头,但总的发展趋向没有逆转。它有力地促进了企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巩固了企业的市场份额,减少了重复劳动,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增强了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并且带来了不同经营发展模式的相互接近与融合。由于高新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