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实验》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结合农村实际,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的实验》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研究,是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国内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在深化改革,对人才需求提出了更高要求的形势下进行的。经过实验研究,我们认为有以下几方面重大意义。
⒈ 研究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类面临着各种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93年《学会关心》的报告中强调,21世纪的教育要倡导“全球合作的精神”,教育青少年要“团结、协作”,从关心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这就直接触及到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责任感。
⒉ 研究适应了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
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教育的总目标为: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创造”。其中“学会做人”为“四会”之首。“学会做人”又必须首先涉及“学会负责”这一重要内涵。只有具有责任感的人才会被社会所接纳,它是未来社会成熟人类的重要标志之一。
⒊ 研究适应了小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
当今小学生中,缺乏责任感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对学习不负责,上课不认真,作业马虎、拖拉;对他人不负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同学,不关心家庭成员;同学间不会相互协作等。而就当前学校的德育工作来看,德育目标定位偏高,层次单一,空洞的说教成分过多,造成德育工作泛化、无序的局面,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缺乏实效。为此,我们试图把责任感的培养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突破口,并以此带动和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及内容的完成情况。
1、通过研究,课题组将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细化为若干个能具体操作与落实的具体内容,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并在每一个具体的目标实施过程中,形成教育实效,达到了增强学生责任感的教育目的。
2、研究内容分层次逐步落实到位。第一层面:按学生生活范围制定出了五个层面的教育内容,它们是: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第二层面:确定了不同年龄段责任感培养的侧重点:在不同的年龄段,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其责任感的培养也安排有不同的侧重点。低年段主要对学生进行“对自己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中年段主要进行“对同伴负责”和“对家庭负责”的教育,并渗透“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高年段在巩固低、中年段教育成果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对社会负责”和“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的教育。这五个方面的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坚持做到:循序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
三、课题研究的创新和成果。
我校经过1年多的研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㈠ 进行了培养小学生责任感相关理论的初步研究。
通过研究,我校教师提高了对责任感的认识。责任感是人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是人们在完成自己分内应当做的要求、职责和义务时所产生出来的道德感情。一个人完成了自己应尽的义务,会表现出一种尽心尽责的负责心情,良心上会得到宽慰;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成自己应尽的义务,或犯了错误,则会产生一种没有尽到责任的愧疚之情,良心上会受到责备。负责之情和愧疚之情是责任感表现的两个方面。每个人都有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对集体、对他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个没有责任感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很难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的。因此,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是小学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责任感包含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第一,对客观存在的社会道德要求,道德义务认识的程度。第二,根据自己对社会道德要求的认识,去选择支配自己的行为方式,建立与社会道德要求相协调的生活方式。第三,对自己的道德行为后果,作出负责任的判断和评价。根据责任感的三要素,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必须做到以下三点要求:①要努力提高小学生对社会道德责任与义务的认识水平,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不同的认识要求。②要努力提高小学生选择适当的道德行为去完成社会道德义务的能力。③要努力提高小学生判断行为善恶后果的判断能力和评价能力。根据以上要求,我们把责任感细化为五个具体的内容,即对自己负责、对同伴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类的生存环境负责,形成了系列化的内容体系。实践证明,这五个具体内容是全面而恰当的。在责任感培养的研究中,我们调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力量,设立家校社区联系卡通过联系卡让学校、家庭、社区及时沟通,从多方面来督促规范孩子的行为,设置联系卡效果明显。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责任感融入常规教育、学科教学、家庭教育和学校活动之中,并开展了丰富多采的假日小队活动,使责任感培养落到实处。在这个过程中,我校教师的认识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目前学校有相当一批教师都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渗透对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我们的校训就是“做有责任感的六小人”,因此,全校同仁的责任感意识在不断增强。
㈡掌握了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基本原则。
⒈ 认知教育与行为引导相结合。
传统的德育工作重知识灌输,而轻情、意、行的培养。这种教育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学生“只会说不会做”“只愿玩不愿做”,无形之中助长了学生言行不一的毛病。因此在责任感培养实验中,课题组成员采取了以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加强对责任意识的体验,将外化的教育转化为学生的内在自我教育。再通过开展“实景训练”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自觉地主动地在实践中完善主体道德人格。让学生在一定位置、岗位的实践中充分体验和感受,在切身的实践中接受责任感教育,从而逐渐内化为健康的责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