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局工作报告 和谐创建结硕果 机关形象大提升
和谐创建结硕果 机关形象大提升
刘成兵 刘淑君
青山区财政局是一支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年轻队伍,内设六个股室和一个股级事业单位。即办公室、预算股、国库股、综合股、行财股、非税股和会计核算中心。全局共有职工63人。其中,女职工48人,占职工总数的80%;大专以上学历57人,占职工总数的95%;年龄在35岁以下的39人,占职工总数的65%;党员23人,占职工总数的38.33%;少数民族干部8人,占职工总数的13.33%;中级以上职称31人,占职工总数的51.67%,是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知识型队伍。
近年来,青山区财政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把创建“和谐机关”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以“创建促财政、创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创建树立财政新形象”为要求,围绕一个目标,紧扣两个标准,把握三个关键,做好四个结合,扎扎实实地开展了创建“和谐机关”活动,营造了一种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股室与股室之间相互配合、人与单位之间相互依存、单位与外部环境融洽联通,整个机关团结协作、气顺人和、运转有序、公平公正的良好氛围。
通过创建和谐机机关,广大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及专业素质不断提高,整个部门发展理念、管理水平、工作绩效、政风行风进一步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在市财政系统年度业务工作评比中,财政总决算工作、部门决算工作名列前茅,被评为企业所得税税源调查工作先进单位;会计核算中心荣获包头市“三八”红旗集体、青山区五四红旗团组织和包头市文明示范窗口称号;苏文莉同志荣获自治区财政系统先进个人称号。财政各项工作均受到了青山区委、区政府和上级财政部门的肯定与表彰。精神文明的跨越式发展,给物质文明建设注入了新动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青山区财政收入连续五年在全市九个旗县区中名列第一(剔除开发区),有力地推动了青山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建设和谐青山提供了强大的财力保障。
围绕一个目标。根据区委、区政府和谐创建有关文件精神,围绕创建“和谐机关”这一目标,严格坚持创建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局长对重大事项、关键事项都亲自过问,一抓到底。在此基础上,我局把目标责任制管理引入到创建工作中,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并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为创建工作的全面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扣两个标准。一是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以人为本,构建一种和谐的、融洽的、健康向上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机关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我局紧扣这一标准,根据机关干部职工特点,通过制定严格的干部任用、轮岗、奖罚制度,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的工作竞争机制。局机关和核算中心实行轮岗制度,进一步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近年来,通过民主推荐、公开测评提拨任用的十余名青年干部脱颖而出,走上了股长、副局长的领导岗位。近年来,我局职工进修了更高的学历文凭,参加了职称考试,专业素质进一步提高。同时,组织开展岗位练兵、业务比武、技能考试等活动,巩固和提高了干部职工业务素质。定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座谈会、联谊会,让大家畅所欲言,对同事缺点提出建议,对自己的错误做出自我批评,为干部职工提供了一个谈心提意见、聊天增感情的平台,增强了凝聚力和向心力,全局“比、学、赶、帮、超 ”蔚然成风。
二是工作条件良好。制订了《青山区财政局内部管理制度》、《青山县财政局廉政制度》等多项管理制度,并规定了文明服务和忌语,从根本上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行为。开展“五争五创”考核活动,从德、能、勤、绩、廉各个方面对股室和个人进行综合考评,激发了全体职工争先创优的积极性。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责任制,开展行风评议和行政效能建设,并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公开”,将工作职能、规章制度和工作进展情况都公布在财政局网站上,把财政工作置于各部门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全面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有力地推进了公共财政与民生财政的建设进程。形成了“人人都是软环境、个个都是排头兵”良好工作氛围。从硬件方面来说:及时购置办公设施、电脑设备,为业务科室配置交通工具,购买业务书籍、软件,订阅专业刊物、报纸,办公设施明显改善,为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把握三个关键。着力建设“勤政、廉洁、务实、开拓”的好班子,树立起团结和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形象。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下各项党内生活制度和规范,一贯坚持集体领导、坚持分工负责、坚持广开言路和广求善策、坚持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之间讲党性、讲大局、讲原则,在政治上互相信任,工作上互相支持,感情上互相尊重,勇于负责,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班子成员处处以身作则,工作率先垂范,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承担各项目标任务,受到全体干部职工的一致拥护,在全局形成“团结协作谋事业,勤政务实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有力的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其次,股室之间的和谐。各股室形成围绕局中心工作分工负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工作机制。股室之间职责清楚,任务分明,股室对分管领导负责,一般工作人员对股室负责人负责,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局办公室综合协调,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和谐。作为政府经济管理的职能部门,服务面广、业务性强。为全面提高服务质量,青山区财政局根据财政职能特点,改变传统的理财方式和工作模式,突出为发展、为群众、为基层、为部门服务的重点,推出了一系列服务新举措。转变职能,提供优质服务,对上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不拖不压,手续齐全的一次办结,资料不全的一次告知,做到一次办结、两次办完、杜绝三次。更新服务理念,拓宽服务范围。主动为工资统发的单位统一代缴个人扣款,变分散缴费为集中代缴,极大地减轻了税务和社保部门及单位日常工作量,确保了各项费用及时、足额上缴。开展“一站式”、“特事特办”服务。将政府采购部分业务移至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窗口集中办理,“一站式”服务,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政治理论学习相结合。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党员党性锻炼和品德修养,树立起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干部职工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发展明显放缓以来,青山区财政局把时事政治纳入学习范畴,教育干部职工深刻领会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措施,积极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来,有效提高了干部职工运用理论、政策指导具体工作的能力。
二是与扶贫帮困工作相结合。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区红十字会和区团委义工的组建活动,积极参加全区植树造林、清理积雪等活动。组织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七一 ” 、“八一”和春节前夕,看望慰问困难党员和优抚对象,使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积极开展与社区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康乐二社区建设党建长廊、购置了垃圾桶,加强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捐赠衣物和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谢旭峰、渠雅婷圆了上学梦;积极开展“博爱一日捐”和为地震灾区捐款、捐棉衣被活动,共捐出善款9438元,特殊党费3300元,棉衣被60 件,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良好精神风貌,干部职工的社会责任意识日益增强。
三是与改善民生工作相结合。按照建设公共财政的要求,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用于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2008年,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为民承诺的16件好事实事和 “五大民生工程”的部署,圆满完成财政资金保障任务,努力构建民生财政。一是加快民生财政构建步伐,积极落实区政府为民承诺的16件好事实事。投资4000万元新建昌福学校;投入400万元为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增加200元工资,并缴纳养老、医疗和意外伤害保险;投入 340万元扩建了区图书馆业务楼;投入1300 万元进行小区治理改造;投入2180 万元建设青山路;投入 647万元进行廉租住房建设;为654户低保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177万元;投入427.9万元建设社区居民公共卫生设施,实现社区居民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投入350万元对1000多户特困家庭发放一次性大额救助;投入1500多万元完善教育城域网二期;已投入2600万元为中小学扩建、改造教学楼及操场;投入267.5万元为全区6.3万名城镇居民办理医疗保险;投入23万元为270名社区干部缴纳医疗保险;投入 300万元对文化路、富强路进行美化、亮化。二是积极落实各项增资政策,投入7362万元,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提高工资补贴。三是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拨付141.24 万元,为城镇低保对象增加补助,使我区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280元/月。四是坚持教育公益性,下拨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学杂费”和“教科书”补助资金共计1298.5万元,实现了真正的义务教育;拨付国家助学金255.7万元,资助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五是加大涉农补贴政策实施力度,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政策,将各类农补资金 共计19.1万元全部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有力的提高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投入15万元对因三鹿奶粉事件受损失的奶农进行临时性补贴,有效稳定了我区奶牛养殖基础。充分发挥了社会“安全网”“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四是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认真贯彻“财政引导投入”的鼓励政策,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围绕打造自治区乃至中西部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对装备制造产业园区进行建设和改造,建成了“三横三纵”的路网体系,为入驻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支持北奔车桥扩能改造、新型驾驶室等重点项目顺利实施,推进了装备制造业基地快速崛起。坚持好字优先,大力支持科技创新。财政投入重点支持产学研结合、节能减排等项目投入,努力实现发展与环保的和谐统一。加大道路交通设施建设,完善城区综合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投资金对110国道青山段进行综合改造,并为新建青山路等5条道路、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等区重点项目提供资金保障,城区的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坚持把培育现代服务业作为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重点支持商务区建设、特色街区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等流通领域发展,繁荣和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五是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有效缓解财政紧张的状况。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