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题研究报告:语文实践为基础的教与学的研究
②在品词析句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文本的意韵、情感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词语、句子或明或暗地表达出来。学生只有对语言文字具有敏锐而又丰富的感悟能力,才能心领神会,引起情感共鸣。反过来,只有引导学生善于对那些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才能不断提高学生语感的精确性和敏锐性,使学生的语感能力不断提高,以此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不断实践,逐步的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并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并形成良好的语感。
③在发挥想象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小学生的对文本的阅读感悟往往携带着丰富的想象色彩,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比如,他们会说“下雨”是“天空爷爷哭了”,“太阳下山”是“太阳要休息了”等。基于此,本人以为,只有充分发挥小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让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变成具体形象的画面,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和形态,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感。
④在广泛阅读中培养、发展语感,加强语言积累。实践也表明:大凡爱看书的学生,语感都较强,表现为想象力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强,对语言文字把握非常准确。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感悟能力越强。语感训练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必须把课堂精读与课外泛读结合起来。课堂精读是基础,是知其要领,悟其方法;课外泛读是发展,是转化为技能,养成习惯。扩大了阅读量,积累了语言,就增强了学生语言感悟能力。
(四)课题研究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① 丰厚了学生的语言材料积累。学生积累背诵的优美词句、语段、古诗词非常丰富。主要是词句、成语、优秀段落或古诗等形式,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②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实验后,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写作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每当作文时,学生不在觉得是在做“无米之炊”,优美词句,成语脱口而出。学生陈逸菲等同学参加全国“海峡冰心”杯小学生作文大赛获得了二、三等奖。许轮轮同学在秀屿区小学生演讲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③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积累习惯。通过老师各种语言积累形式的引导,以及语文时间活动的开展,以激发了学生的语言积累的兴趣,养成了语言积累的习惯。现在,这些学生已经人手一本读书笔记,而且看好书、读好书巍然成风。如有的班级人均订阅报刊2份,有效地促进阅读的开展。
④ 提高了学生的组织能力及自我表现能力。由于实验中所有的语言积累的途径、过程都是由学生们自己组织的,而且每个学生都有多次上台的机会。因此,实验后,学生们的自信心增强了,他们上台不再妞妞捏捏,而是俨然一位严肃的小老师,大大方方地组织同学背记优美词句等。
四、对现有研究结果的讨论思考
(一)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阶段成果均是建立在语文实践的基础上的。
(二)学生对文本独特体验与文本价值取向必须统一。学生在训练语感时,通常会暴露出认识上的不清晰、理解上的不全面、领会上的不深刻、感受上的不到位、体验上的不切实、直觉上的不准确等诸多问题,而且有时会由于学生语言感悟的自由度过大,导致偏离教学目标的现象发生。要求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引导策略,保证学生的语言感悟始终朝着目标的方向发展。要求我们既要尊重文化的多元性,又要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让学生从中去辩明是非,形成个性化的人格。在尊重多元性和独特性的前提下,也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认识不违背基本的价值取向,让学生始终成为真、善、美的追求者。
(三)丰富语言积累与培养语感是辩证统一的。语言感悟是一个思维过程,思维活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生活阅历和知识面。因此,扩大阅读、增加积累是学生“语言感悟”的关键。语言积累越丰富,“语言感悟”的能力就越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仅靠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学生高度重视课外阅读。
(四)语感的形成,是语文传意现象的积用,需要长期的历练、内化,希望学生从文字上去感受它所代表的全部意义,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语感训练毕竟是语文教学的方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实践。
(五)要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研究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习惯于接受知识,而不是去发现,我们的课题研究要求学生积极积累语言,获取新知识,这样对于习惯接受性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挑战。
(六)家庭与社会在课题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本课题研究给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以新的内涵。因为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的场所,那么家庭与社会都要为学生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必要的帮助,努力使社会、家庭都成为开放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