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的两翼——实用性写作与文学性写作
目标的认知写作发挥的正是这样的工具性作用,不可忽视,且应加强。但是另一方面,文学性写作体现的是语文审美教育的又一高度,它同文学阅读一起支撑起了语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理念大厦,显然不应被削弱。人类在进入21世纪后,已经开始对曾经顶礼膜拜的科学理性主义进行质疑,重新认识技术的价值,反恩人类对自然的肆无忌惮的掠夺,反思科学的神话。“因视科学为唯一的途径,我们却失去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我们失去了或至少忽视了故事(我们的文化)与精神(我们作为人的意识)。”为此,当我们向一个新的时代前进之时,“我们需要将科学的理性与逻辑、故事的想象力与文化以及精神的感觉与创造性结合起来”。作为以审美意识形态存在的文学性写作,以塑造让人怦然心动的文学形象为己任,以至诚至真的文学情感净化人类的心灵,为纷扰多变的物质世界固守着人类最纯粹、最美好的精神家园。我们没有理由让它从我们的视界中削弱乃至消失。
当然,文学性写作本身不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知并接受一种对世界的关照方式,而且是人类实现幸福的、诗意的、有尊严的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人类避免被现代社会物化为工具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文学性写作,热情地投身生活,真诚地反思生活,过滤和提纯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这就是文学性写作的目的。文学性写作是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至于他能不能成为文学艺术家,那取决于他自己的天分、兴趣和动力,已与写作的基本目的无关。
总之,实用性写作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需要,更多地体现为理性精神的价值;文学性写作致力于培养学生审美地关照世界的品质,最终实现人类“诗意地柄居”的美好梦想。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翼。
参考文献:
[1]李海林.重构“语言训练观”[J].中学语文教学,2009(12).
[2]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3]倪文锦,新课程标准语文科高考大纲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4]于军民.论中学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J].语文建设,2010(3).
[5]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于根元,等.语言哲学对话[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77.
[9]王彬彬,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目的[N].南方周末,2003-04-24.
[10]饶杰腾.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J].中学语文教学,2002(1).
[11]董小玉,现代实用写作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6.
[1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1-158.
[13](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8.
[1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1-136.
[15]童庆炳.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16](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作文教学的两翼——实用性写作与文学性写作(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29780.html
当然,文学性写作本身不是写作教学的目的,我们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感知并接受一种对世界的关照方式,而且是人类实现幸福的、诗意的、有尊严的生活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人类避免被现代社会物化为工具的有效方式。学生通过文学性写作,热情地投身生活,真诚地反思生活,过滤和提纯自身的情感体验,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对美的感知力、想象力,这就是文学性写作的目的。文学性写作是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至于他能不能成为文学艺术家,那取决于他自己的天分、兴趣和动力,已与写作的基本目的无关。
总之,实用性写作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工作需要,更多地体现为理性精神的价值;文学性写作致力于培养学生审美地关照世界的品质,最终实现人类“诗意地柄居”的美好梦想。二者共同构成了中学作文教学的两翼。
参考文献:
[1]李海林.重构“语言训练观”[J].中学语文教学,2009(12).
[2]丛立新.讲授法的合理与合法[J].教育研究,2008(7).
[3]倪文锦,新课程标准语文科高考大纲简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7(5).
[4]于军民.论中学作文教学的真实性问题[J].语文建设,2010(3).
[5]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于根元,等.语言哲学对话[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277.
[9]王彬彬,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目的[N].南方周末,2003-04-24.
[10]饶杰腾.发达国家母语教学的核心理念[J].中学语文教学,2002(1).
[11]董小玉,现代实用写作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16.
[12]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51-158.
[13](加)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58.
[14](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31-136.
[15]童庆炳.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5).
[16](美)小威廉姆E.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
《作文教学的两翼——实用性写作与文学性写作(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