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


到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和技能,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最终实现知识、能力、觉悟三者有机统一的目的,这也充分体现了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但除了这些环节需要我们注意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如下几点:
  
  1.方法要注重于研究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学记》主张:“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开而弗达。”意思是说,教师的教学,要善于启发学生思考、诱导他们而不是搀扶他们、拉着他们,激励他们,而不是压他们,教给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他们。在课外阅读中,开展研究性活动,重点是教给学生研究的方法。如在查阅文献资料过程中,重点是指导学生怎样浏览和精读有关的内容,集中精力进行精读。同时,还要教给学生如何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如何与同学共同生活、合作共事,如何撰写论文、展示成果等。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一起协商制定计划,明确个人分工,学会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观点、吸收借鉴他人的观点,学会了求同存异,展示自己的才华等。
  
  2.目的要侧重于内化
  
  法国莫罗亚说过:“一本伟大的书,一定可以使读者在读过之后变成一个更作秀的人。”文学永远是中学生最真挚的朋友,他们往往通过拥抱文学而拥抱生活。在课外阅读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这个看起来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理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但作者的思想情感、智慧火花熏陶着读者的情感世界,净化着读者的灵魂;而且那些精炼的语言、巧妙的构思对读者语文素质的提高也起着耳濡目染的积淀、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每周开设1-2节的课外阅读课,给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撰写读书笔记……持之以恒,坚守阵地,学生必有所得。
  
  阅读是吸收,在研究过程中我们注重的是整理、内化。通过阅读,训练思维的广度与深度;通过阅读,促使心智控制的增强,促进心智活动的熟练化;通过阅读,训练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通过阅读,达到读书与做人的有机统一,读好书,做好人,这也是我们在课外阅读中开展学习的最终目的。
  
  3.阅读与兴趣相结合
  
  高尔基形容自己对书本的喜爱“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的确,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自由性阅读应该由学生自由、自主地选择他们所感兴趣的阅读内容及阅读形式。学生将吸收来的东西融会贯通,纳于胸中,才能化为自有,学生可选择“我需要”“我感兴趣的”文章来读,只要他们愿读,爱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开卷有益”,而“开卷”在无形中便增大了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也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进入一个“知知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阅读新境界。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专题研究性阅读与教学性阅读相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觉学习和研究的习惯。专题研究性阅读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将为学生毕业以后所从事的专业研究性阅读和公务性阅读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中学教学中,如果能切实抓好专题研究性阅读,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以后的发展结合起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做好方法和能力上的准备,这对学生以后发展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语文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语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较长的潜移默化的过程,较短时间的突击教学是不能奏效的。我们提倡的专题研究性阅读,应着重培养学生在专题研究性阅读方面的自觉性,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研究习惯,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
  
  2.李福灼、陈玉秋:《语文课程理念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6.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平阳学校)
  
 

《论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第3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031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