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实习研修专业实习报告
1.1.3材料运输非常方便
成巷到哪儿,单轨吊到哪儿,离窝头只不过是几十米。巷道又宽,材料全在巷帮堆放,巷道中间是吊挂皮带,另一侧是直径一米多的风筒,落地布置。
1.1.4安全条件好,劳动保护比较好。
1.1.5测量精度高
他们掘巷是两头开口,中间会合,2000多米长的巷道通常只有几十个毫米的误差。
1.2我感觉有问题的地方是:
1.2.1工程质量检查不严,要是按我们的标准,外露长、贴面、间排距、初撑力什么的一项项查,估计不合格会很多。还有就是成型太差,不过将来成巷就看不出来了。
1.2.2成本太高
普通锚杆11欧元一根,40.5mm直径的锚杆50多欧元,我现场看过的一条巷道每米成本达3000~4000欧元。折合人民币3~4万,而且所有材料都不回收,全是一次性投入。
1.2.3国内抓的质量标准化和文明生产这儿搞得不太好,作业现场通常比较乱。
1.2.4顶帮支护强度虽大,但底鼓比较严重,经常需要处理,尤其是复用巷道。
2、辅助运输
辅助运输基本以单轨吊为主,一个采区还用矿车,机车是柴油驱动;装料主要用窄轨矿车(585mm轨距),6m多宽的巷道铺这么窄的轨道,不太合理。运输距离从井底车场到工作面2000~4000m不等,井筒深1009m,双层罐,1.5分钟提升一罐。一般情况下2天料到现场,急件6小时。
3、其他
3.1安装回收
特点有:
1) 支护强度大,效果好,安全系数高。
2) 回出架后打起木点柱,全巷做喷浆处理,另一侧(采空侧)约3m注满混凝土。
3) 支架回到运巷出口转单轨吊,很方便。
4) 可以实现支架不上井检修,在巷帮和往前一段空巷(已封闭,打一立眼通风)腾开场地就地检修支架(巷道确实是够大),然后转运下一个面。
5) 回收现场留有回风断面,不存在通风问题。
6) 两组架做掩护,每回收一组,两组架前移护顶,后面开始注浆、打柱、喷浆等工作。
不足之处:
1) 工序多,用人不少。
2) 四六制组织,每班4组,每天回收16组支架,以如此先进的设备,速度不算快。
3) 现场比较乱,没有禁区、警告等,人员走动、工作比较随意。
3.2通风和瓦斯抽放
该矿在9号井口布置了抽瓦斯泵和主要通风机。瓦斯泵共4台,功率各为250KW,通过水的作用把井下抽上来的瓦斯(浓度42%左右)净化,然后通过一个汽水分离装置,瓦斯气去发电机组,水则循环使用。顺着瓦斯管路来到一个发电机组,电缆埋在地下,发电产生的热水就近供应暖气和澡堂使用,这种模块化的发电机组共有8台。
3.3井下降温
该矿开采深度深,地温很高,将作业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是一个重要课题。地面布置有制冷车间,井下上来的水温度大约24度,经过两台制冷机降温到4度,然后再送到井下。输送冷却水的管道是双层钢管,中间有约50mm厚的隔热层。井筒底也有类似设备,而且工作面也安有小型的制冷机。
3.4其他
巷道除尘方面,使用一种加了药剂的水,喷了之后煤粉确实粘在一起不再在空气中飞扬。一些临时型、辅助型的工作也有他们的特点,各种小型机械适应性很好,工艺也和国内有所不同。地表沉陷的控制做得相当好,这说明他们相关领域的研究有相当水平。
三、总结
经过长时间的准备,结合自己的体会,在整个研修工作结束的时候,我选择了矿井支护作为自己的研修论文的主题。我的题目是:《德国煤矿井下支护技术研究》,从采煤、掘进、安装回收、特殊情况下的支护等方面介绍了德国煤矿的经验,(范围先生网fanwen.oyaya.net)并和国内相关领域进行对比,吸取其先进、合理的部分,对我们今后工作中改进和提高矿井支护水平、实现本质安全型矿井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德学习和生活的六个月,给了我们一个难得的机会近距离地观察这个发达国家的机会。对德国和德国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德国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德国政府的产业政策、德国先进的基础设施、德国的市场环境、德国的优质工业产品、德国人的严谨作风、德国人的环保意识和做法……作为中国的友谊使者,我们处处谨言慎行,注意自身形象,也给他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基本上达到了开眼界、长见识、学技术、交朋友的目的,圆满地完成了省里和公司交给我们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