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初探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初探
江苏 射阳 ●吴晓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把教育改革真正推向深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个体,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地关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案和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雨后》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事前准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欣赏(建议放两遍)。播放第一遍的时候,让学生看课文听朗读,引导学生在视与听的状态下理解课文内容并发现和标出生字,播放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丢开”书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象课文中所呈现的画面和意境,静静地感受诗句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听了这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是不是得到美的享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朗读得好呢?……说得好,首先要读准确,其次,要读流利,第三,要饱含感情。”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行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比如,“梢”这个生字,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即,sh——āo——shāo——树梢,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增强了趣味性。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则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针对难以读准的生字进行集中教学,突破难点,认识生字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练习朗读(朗读练习是重点,可以留出20分钟时间),要求同桌同学轮换朗读,互相督促,互相分享,互相鼓励。在同学们能够流畅地朗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雨后场景,带入感情朗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二、三小节的朗读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哥哥使劲踩水的场面,以直接感受玩水的快乐;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哥哥脸上兴奋和骄傲的表情,让学生自主感悟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按他们的理解用不同的音量、语速、情感进行尝试和练习,让学生自主寻找满意的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是居高临下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情绪压抑的被动学习状态,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鉴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个儿子》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说一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说的话。
同学甲:第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同学乙: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丙: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继续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同学们对于老爷爷的这句话,是不是心存疑虑?请你们再阅读一下文章的7~13小节,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答:“三位妈妈吃力地拎着沉重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不得不走走停停,但是到家后,力气大和会唱歌的儿子都只顾表现自己,翻跟头,唱歌,只有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那个儿子帮妈妈拎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在他眼里,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老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真儿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因势利导:“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今后将怎样做一个真儿子、真女儿?……”(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而不是颐指气使地说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时,可以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要求在故事中要包含口语交际的礼貌用语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前,不必为学生限定框架,而是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有一幅画上,只有一只安静的兔子和一只奔跑的松鼠,但是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说出这样的故事情节:“有个兔子正在散步,有一只松鼠急匆匆地一边跑一边喊:‘兔大哥,那边有棵小树倒了,咱们想办法去扶起来吧……’”然后,其他同学继续补充情节:“兔子和松鼠一起扶起了小树,小树对它们说:‘谢谢你们!’兔子和松鼠说:‘不客气!’”另外的学生还从同样的图讲出不同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跑过来让兔子帮忙救火、采果子甚至是请小兔子去演电影,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对兔子说,它妈妈让它回家吃饭等,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不用成人的眼光禁锢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积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0940.html
江苏 射阳 ●吴晓丽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把教育改革真正推向深入,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关注学生,帮助学生拓展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标准指出,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个体,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鉴于此,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足够地关注,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教案和开展教学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雨后》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事前准备的配乐朗读,让学生欣赏(建议放两遍)。播放第一遍的时候,让学生看课文听朗读,引导学生在视与听的状态下理解课文内容并发现和标出生字,播放第二遍的时候,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丢开”书本,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想象课文中所呈现的画面和意境,静静地感受诗句中所包含的节奏和韵律。然后,教师问学生:“同学们听了这篇富有童趣的诗歌,是不是得到美的享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怎样才能朗读得好呢?……说得好,首先要读准确,其次,要读流利,第三,要饱含感情。”然后,教师安排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让学生自行练习生字的“拼读和组词”,比如,“梢”这个生字,教师可以让每个学习小组以“开火车”的形式练习,即,sh——āo——shāo——树梢,这样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还增强了趣味性。教师在“巡查”过程中,则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况,针对难以读准的生字进行集中教学,突破难点,认识生字后,教师再要求学生以同桌合作的方式练习朗读(朗读练习是重点,可以留出20分钟时间),要求同桌同学轮换朗读,互相督促,互相分享,互相鼓励。在同学们能够流畅地朗读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心体验雨后场景,带入感情朗读。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第二、三小节的朗读时,可以让学生表演小哥哥使劲踩水的场面,以直接感受玩水的快乐;可以让学生模拟小哥哥脸上兴奋和骄傲的表情,让学生自主感悟文章中表达的情感;还可以鼓励学生按他们的理解用不同的音量、语速、情感进行尝试和练习,让学生自主寻找满意的表达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和自主学习的权利,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尊重学生,帮助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在学生面前往往是居高临下的,使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情绪压抑的被动学习状态,与现代教学理念背道而驰。鉴于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给学生提供平等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营造民主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氛围。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三个儿子》时,可以先让同学们阅读课文后说一说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时说的话。
同学甲:第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既聪明又有力气,谁也比不过他。”
同学乙:又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好听极了,谁都没有他那样的好嗓子。”
同学丙:另一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说的,他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教师继续发问:“明明有三个儿子,可老爷爷为什么说:‘三个儿子?不对吧?我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同学们对于老爷爷的这句话,是不是心存疑虑?请你们再阅读一下文章的7~13小节,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使老爷爷只看到一个儿子?你们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答:“三位妈妈吃力地拎着沉重的水桶,胳膊痛了,腰也酸了,不得不走走停停,但是到家后,力气大和会唱歌的儿子都只顾表现自己,翻跟头,唱歌,只有妈妈说没什么特别的那个儿子帮妈妈拎水桶,所以,老爷爷说,在他眼里,只看到了一个儿子……老师,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敬父母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真儿子。”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继续因势利导:“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你们今后将怎样做一个真儿子、真女儿?……”(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与学生平等交流,共同探讨,而不是颐指气使地说教,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使得素质教育的改革与探索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相信学生,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造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是教学改革与探索中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与探索的根本追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给予学生创新的机会,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语文园地四(口语交际)》时,可以课前为学生准备一些图片,让学生看图编故事,要求在故事中要包含口语交际的礼貌用语等。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前,不必为学生限定框架,而是要相信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有一幅画上,只有一只安静的兔子和一只奔跑的松鼠,但是学生就能创造性地展开想象,说出这样的故事情节:“有个兔子正在散步,有一只松鼠急匆匆地一边跑一边喊:‘兔大哥,那边有棵小树倒了,咱们想办法去扶起来吧……’”然后,其他同学继续补充情节:“兔子和松鼠一起扶起了小树,小树对它们说:‘谢谢你们!’兔子和松鼠说:‘不客气!’”另外的学生还从同样的图讲出不同的故事,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跑过来让兔子帮忙救火、采果子甚至是请小兔子去演电影,有的学生说是小松鼠对兔子说,它妈妈让它回家吃饭等,充分地展示了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聪明才智,不用成人的眼光禁锢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积极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