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馀“简化为”余”引起的尴尬


  ”馀“简化为”余”引起的尴尬
  
  袁春荪
  
  20世纪50年代,在全面推行简化字的初期,“馀”已经简化为“余”。毛泽东于1936年写的《沁园春·雪》中,有一句本来写作“望畏城内外,惟餗莽莽”,简化后便成了“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此句通常是这样解释的:(诗人)放眼远眺,只见长城内外仅余下一片苍苍莽莽的银色世界,十分壮观。
  
  可是,这个“余”字在古文(文言文)中是个人称代词,跟“予”、“吾”、“我”三字同义。“莽莽”一词有两个义项:“1,形容草木茂盛,如杂草莽莽。2,形容原野辽阔,无边无际,如莽莽雪原。”(见《现代汉语词典》)“余”如果按第一人称代词理解,那么“惟余莽莽”就成了“只有我茂盛”或“只有我辽阔”之意。如此释义显然与作者的本意不符,因而这里用“余”会让人感到别扭、尴尬。
  
  我在《毛泽东诗词全集辑注》(甘肃文化出版社)的一首诗中还发现了一例。此诗为《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纵宇一郎”是罗章龙使用的化名。诗中有一句为“诸公碌碌皆余子”。这个“余子”,如果按“我的儿子”来理解,那就离谱了,岂不尴尬!
  
  在许多源于古文的成语中,也存在着这种尴尬现象。例如“余年无多”、“余勇可贾”、“余音绕梁”、“不遗余力”、“年年有余”等等。假如把“余”作为第一人称代词理解,就会产生歧义:“余年无多”(余年,义为晚年)的含义成了“我的年月不多了”,而不是其本义“晚年不多了”;“余勇可贾(音gh)”的含义成了“我的勇力可以出卖(使出来)”,而不是其本义“多余的勇力可以出卖(使出来)”。在古籍中,当人称代词“余”跟“馀”同时出现在一句话里时,也会发生尴尬。例如,成语“余勇可贾”的出处是《左传·成公二年》:“欲勇者贾余餗勇。”此句中的“馀”如果简化为“余”,前后两个“余”字靠在一起,你看了能不一头雾水吗?
  
  还有一点,在中华姓氏中,“余”是一个姓,“馀”也是一个姓(例如在西晋来年的后燕国有馀蔚,在隋朝有馀晖)。如果不用“馀”,只用“余”,那岂不是要让一批馀姓中国人更改姓氏,并入余氏大家庭?此为又一例尴尬!
  
  种种尴尬现象,引起了国家有关方面的关注和重视。1964年国家公布了修订的《简化字总表》,其中对“余”字专门加了一个注释,大意是:在“余”和“馀”的意义可能发生混淆时仍然用“馀”,例如文言短语“馀年无多”。不过,“馀”字可以类推简化为“馀”。就这样,“馀”字便有了两个简化字:余和馀。
  
  曾经有人建议,报章、杂志、图书等出版物,干脆在打字录入之时,就把其中那些含有“多馀”意思的“余”字统统打成“馀”,省得让“余”字出来纠缠不清,造成混乱。此建议似乎有点儿“左”,但的确有一定的合理性、可取性。

《”馀“简化为”余”引起的尴尬》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099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