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四老爷,不学无术?
鲁四老爷,不学无术?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姚 锋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节小说类文本专题复习研讨课上,为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了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的例子。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进行分析,得出鲁四老爷顽固、守旧,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之后,又出现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追问:“还能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约两分钟后,一学生回答:“鲁四老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呢?”教师再问。“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学生回答。
“对。《近思录集注》是清初茅星来和江永为《近思录》作的集注,《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选编的宋代几个理学家的文章和语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也是后世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这些都是人家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不仅顽固,守旧,还不学无术。”
显然,这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认定鲁四老爷“不学无术”了,因此才会在课堂上继续追问——目的就是挖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并且根据注释进行了阐述,以“证实”鲁四老爷确实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这位青年教师之所以认定鲁四老爷“不学无术”,主要是因为鲁四老爷书房窗下书桌上放的是《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是解释《近思录)和“四书”的,都是“人家的东西”,而不是《近思录》和“四书”本身。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四书”需要解说注释,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并且理学家既然把它奉为经典,自然就要根据理学的需要来对它进行阐释。其次,《近思录》是“宋代几个理学家的文章和语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说明它是理学的基础著作,讲的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自然也需要“集注”之类的阐释性的著作来解释和阐发。鲁四老爷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读《近思录集注》、《四书衬》之类的书再正常不过了,尽管他对封建理学可能只是坚决地信奉和维护。再次,我们都知道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必读书;研究古代典籍或古典文化的,“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之类也是要读的——我们能说读这些书的人“不学无术”吗?
这里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是:鲁迅先生特别交代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和书桌上所放的这些书的目的何在?我认为,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应该是鲁四老爷是个封建理学思想根深蒂固的顽固、守旧的人。因为鲁四老爷的封建理学思想根深蒂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所以他才会在跟“我”寒暄之后,紧接着就“大骂其新党”;才会跟“我”谈话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便让“我”“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才会在听说祥林嫂是个寡妇后“皱了皱眉”:才会在祥林嫂再次变成寡妇,又来到他家后,“照例皱过眉”,并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才会在听到祥林嫂的死讯后,骂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同时,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而根据“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来看,他对外面的形势发展知道得很少。因为“新党”,是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而鲁四老爷“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并不是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鲁镇实际上是与世隔绝的。在这样一个“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封闭、落后的地方,鲁四老爷是封建理学思想的实际代表者和封建秩序的忠实维护者。尽管他的“监生”的身份很可能是花钱买来的,可能根本就没有在国子监读过书,但他在鲁镇也是一个“文化人”,而且代表着封建思想,维护着封建秩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充当着鲁镇的“领导者”的角色。因此,我们不能仅根据鲁四老爷书房窗下书桌上的这几本书就断定他“不学无术”。 《鲁四老爷,不学无术?》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114.html
安徽怀远第一中学 姚 锋
一位青年教师在一节小说类文本专题复习研讨课上,为了复习环境描写的作用,举了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的例子。在对鲁四老爷的书房布置进行分析,得出鲁四老爷顽固、守旧,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之后,又出现了下面的教学内容。教师追问:“还能看出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思考,约两分钟后,一学生回答:“鲁四老爷是个不学无术的人。”“从哪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呢?”教师再问。“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学生回答。
“对。《近思录集注》是清初茅星来和江永为《近思录》作的集注,《近思录》是南宋朱熹、吕祖谦选编的宋代几个理学家的文章和语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也是后世读书人的必读书。《四书衬》,是清代骆培解说‘四书’的一部书。——这些都是人家的东西。从这里可以看出,鲁四老爷不仅顽固,守旧,还不学无术。”
显然,这位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认定鲁四老爷“不学无术”了,因此才会在课堂上继续追问——目的就是挖出鲁四老爷的“不学无术”,并且根据注释进行了阐述,以“证实”鲁四老爷确实是一个“不学无术”的人。
这位青年教师之所以认定鲁四老爷“不学无术”,主要是因为鲁四老爷书房窗下书桌上放的是《近思录集注》和《四书衬》,是解释《近思录)和“四书”的,都是“人家的东西”,而不是《近思录》和“四书”本身。这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首先,“四书”需要解说注释,恐怕不会有人提出异议,并且理学家既然把它奉为经典,自然就要根据理学的需要来对它进行阐释。其次,《近思录》是“宋代几个理学家的文章和语录,是一部理学的入门书”,说明它是理学的基础著作,讲的是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自然也需要“集注”之类的阐释性的著作来解释和阐发。鲁四老爷作为“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读《近思录集注》、《四书衬》之类的书再正常不过了,尽管他对封建理学可能只是坚决地信奉和维护。再次,我们都知道对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来说,“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必读书;研究古代典籍或古典文化的,“十三经注疏”、“诸子集成”之类也是要读的——我们能说读这些书的人“不学无术”吗?
这里需要厘清的关键问题是:鲁迅先生特别交代鲁四老爷书房的陈设和书桌上所放的这些书的目的何在?我认为,作者要告诉我们的主要应该是鲁四老爷是个封建理学思想根深蒂固的顽固、守旧的人。因为鲁四老爷的封建理学思想根深蒂固,坚决捍卫封建思想和封建秩序,所以他才会在跟“我”寒暄之后,紧接着就“大骂其新党”;才会跟“我”谈话总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便让“我”“一个人剩在书房里”;才会在听说祥林嫂是个寡妇后“皱了皱眉”:才会在祥林嫂再次变成寡妇,又来到他家后,“照例皱过眉”,并且“暗暗地告诫四婶说,这种人虽然似乎很可怜,但是败坏风俗的,用她帮忙还可以,祭祀时候可用不着她沾手,一切饭菜,只好自己做,否则,不干不净,祖宗是不吃的”;才会在听到祥林嫂的死讯后,骂道“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同时,鲁四老爷“大骂其新党”,而根据“他所骂的还是康有为”来看,他对外面的形势发展知道得很少。因为“新党”,是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而鲁四老爷“所骂的还是康有为”,并不是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鲁镇实际上是与世隔绝的。在这样一个“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封闭、落后的地方,鲁四老爷是封建理学思想的实际代表者和封建秩序的忠实维护者。尽管他的“监生”的身份很可能是花钱买来的,可能根本就没有在国子监读过书,但他在鲁镇也是一个“文化人”,而且代表着封建思想,维护着封建秩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充当着鲁镇的“领导者”的角色。因此,我们不能仅根据鲁四老爷书房窗下书桌上的这几本书就断定他“不学无术”。 《鲁四老爷,不学无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