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斑知全豹 一沙见世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符号解读
一斑知全豹 一沙见世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符号解读
浙江慈溪中学 黄宏武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作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小说发生的场景是一所文科中学。作品向我们描述的学校环境布置有德国画家费尔巴哈的绘画作品《美狄亚》,古希腊雕塑《挑刺的少年》的照片,古希腊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的石膏复制品,希腊重甲胄武士雕像,赫耳墨斯圆柱复制品,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脸像,恺撤、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品,还有老弗里茨像、人种脸谱像、尼采像、多哥的风景画等。作者之所以要反复描写这些环境布置,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而是另有深意。
这些环境布置,相当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的一个个符号,在索绪尔看来,符号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对象。①那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这些符号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先按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对四个单体符号分别作些解释。
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美丽的女魔法师,她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嫁给他:后因伊阿宋移情别恋,她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设计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之后,伊阿宋自刎于宫殿门前。而美狄亚驾驶用魔法召唤出来的魔龙回到自己原来的故乡,取得了父亲对于自己曾经与伊阿宋逃出富之事的谅解,并用魔法帮助父亲夺回了王位。她被称为“复仇女神”。“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意在告诉学生:一战结束,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签和约,付赔款,弄得兵困马乏,民不聊生;经过几年挣扎后,逐渐恢复元气,首先想做的就是借报当年一箭之仇之名兴兵挞伐,不择手段替国雪耻。《美狄亚》虽是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但在此起到的象征意义却是复仇,从学生一进中学就激发起他们的复仇情绪。
《挑刺的少年》。《挑刺的少年》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刻画的是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的细节,早先被称作“忠诚的男孩”,源自人们为增加雕像的现实意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的重任。他将消息送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安顿下来,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出。后来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是在告诉学生,德国公民必须忠诚,国家和元首的利益远重于个人利益,这是法西斯灌输崇尚武力、坚韧勇敢的军人品格的表现。
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工艺女神,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所以雅典娜同样是战争的女神,被称为女战神,执掌正义的战争,因为雅典娜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活跃表现,使她战神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阿瑞斯。“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为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暗示了学校教育中对军国主义的崇尚:在二战前及二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法西斯国家都用这种思想灌输青年学生,实行学校常规军事化,以备随时抽调学生上前线作战,甚至如文本中的“我”一样被拉去当炮灰。
多哥的风景画。文中多哥的风景画“色彩鲜艳”,“十分逼真”,画上有“大串香蕉”,“左边一串”,“右边一串”,1884年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多哥物产很丰富。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多哥的彩色画”挂在学校中,意味着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而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是德国法西斯殖民主义在学校里渗透的标志。这种教育后来影响到了日本,据说亚洲最好的苹果原产自我国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们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放开吃这样的苹果!”这就是臭名昭彰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参战。
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价值就是符号在系统中与其他符号的关系,以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比一个符号同一个外部现实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更恰当、更合理。根据这个符号学理论,下面我们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几组符号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大选帝侯、希特勒画像、老弗里茨像和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大选帝侯特指1640-1688年在位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他于1685年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率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军队击败了屡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务的瑞典军队,收复西波美拉尼亚,被尊称为大选帝侯。老弗里茨即腓特烈大帝,面对强敌奥地利,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彻底动摇了奥地利对普鲁士的威胁,并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矿藏,从而获得了“腓特烈大帝”的美名,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是在军事上,同样也包括了经济和文化,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都是古罗马帝国雄才大略的君主,把希特勒画像与大选帝侯、老弗里茨画像,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放在一起,再联系文科中学名字都规定只能叫“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和“阿道夫·希特勒中学”,意蕴不言而喻:首先是反映出德意志民族的英雄情结;其次意味着纳粹法西斯所谓的第三帝国有承袭先人宏愿、也要建一番宏图霸业的野心,揭露了一战以后以及二战期间德国的霸权野心:而校园里学生耳濡目染。征服世界的思想便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心里,并形成盲目的个人崇拜。
人种脸谱像和尼采像。文章第9小节描写了四种人种脸谱:“北部的船长”、“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的女人”、“东部的格林斯人”、“南部山地人”,这些都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人种,但在“我”眼中却几乎没有美感可言,甚至或多或少带着些鄙夷感情。联系文章第16节的“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楼上的学生”学的正是画像主人公尼采的哲学。尼采有一哲学主张,即“超人哲学”,“超人”是 《一斑知全豹 一沙见世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符号解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121.html
浙江慈溪中学 黄宏武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是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早期短篇小说中的优秀之作,作品取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巧妙地把一名德国伤兵安排在临时改为战地医院的他的母校,让受重伤的他在昏昏沉沉中看到先前读书时军国主义教育的种种痕迹,从而暗示了民族灾难和个人不幸的根源,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黩武的罪恶本质。小说发生的场景是一所文科中学。作品向我们描述的学校环境布置有德国画家费尔巴哈的绘画作品《美狄亚》,古希腊雕塑《挑刺的少年》的照片,古希腊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的石膏复制品,希腊重甲胄武士雕像,赫耳墨斯圆柱复制品,希腊神话中主神宙斯的脸像,恺撤、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品,还有老弗里茨像、人种脸谱像、尼采像、多哥的风景画等。作者之所以要反复描写这些环境布置,并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这是一所文科中学、是“我”的母校,而是另有深意。
这些环境布置,相当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所说的一个个符号,在索绪尔看来,符号是一个具有一定意义的客观对象。①那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这些符号具有怎样的意义呢?我们先按小说中出现的顺序,对四个单体符号分别作些解释。
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是希腊神话中美丽的女魔法师,她帮助伊阿宋取得金羊毛,并嫁给他:后因伊阿宋移情别恋,她亲手杀死自己的两个儿子并设计杀死了伊阿宋的新欢。之后,伊阿宋自刎于宫殿门前。而美狄亚驾驶用魔法召唤出来的魔龙回到自己原来的故乡,取得了父亲对于自己曾经与伊阿宋逃出富之事的谅解,并用魔法帮助父亲夺回了王位。她被称为“复仇女神”。“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意在告诉学生:一战结束,德国被迫无条件投降,签和约,付赔款,弄得兵困马乏,民不聊生;经过几年挣扎后,逐渐恢复元气,首先想做的就是借报当年一箭之仇之名兴兵挞伐,不择手段替国雪耻。《美狄亚》虽是著名画家的艺术作品,但在此起到的象征意义却是复仇,从学生一进中学就激发起他们的复仇情绪。
《挑刺的少年》。《挑刺的少年》是公元前四世纪左右的古希腊雕塑,刻画的是一个少年坐着挑脚刺的细节,早先被称作“忠诚的男孩”,源自人们为增加雕像的现实意义和英雄主义色彩而编造的一个故事:“忠诚的牧羊少年担当起了送信者的重任。他将消息送到罗马元老院后,才安顿下来,将脚掌上那根折磨了他一路的刺挑出。后来罗马元老院为了表彰他的忠心,命人制作了这尊铜雕。”“《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是在告诉学生,德国公民必须忠诚,国家和元首的利益远重于个人利益,这是法西斯灌输崇尚武力、坚韧勇敢的军人品格的表现。
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的智慧与工艺女神,宙斯生下雅典娜时,她便手持神盾、全身武器披挂,所以雅典娜同样是战争的女神,被称为女战神,执掌正义的战争,因为雅典娜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活跃表现,使她战神的名声甚至超过了阿瑞斯。“雅典娜女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为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暗示了学校教育中对军国主义的崇尚:在二战前及二战中,德国、日本、意大利这些法西斯国家都用这种思想灌输青年学生,实行学校常规军事化,以备随时抽调学生上前线作战,甚至如文本中的“我”一样被拉去当炮灰。
多哥的风景画。文中多哥的风景画“色彩鲜艳”,“十分逼真”,画上有“大串香蕉”,“左边一串”,“右边一串”,1884年曾沦为德国殖民地的多哥物产很丰富。 (凹丫丫范文网 fanwen.oyaya.net) “多哥的彩色画”挂在学校中,意味着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而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是德国法西斯殖民主义在学校里渗透的标志。这种教育后来影响到了日本,据说亚洲最好的苹果原产自我国山东烟台和陕西白水,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教师拿着我们的苹果跟学生们说:“想吃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苹果!想吃就去中国,占领了中国,我们就能放开吃这样的苹果!”这就是臭名昭彰的军国主义教育!借口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唆使青年参战。
索绪尔认为,符号的价值就是符号在系统中与其他符号的关系,以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比一个符号同一个外部现实的关系来分析意义更恰当、更合理。根据这个符号学理论,下面我们把《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中的几组符号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大选帝侯、希特勒画像、老弗里茨像和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大选帝侯特指1640-1688年在位的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威廉,他于1685年在费尔贝林战役中率勃兰登堡一普鲁士军队击败了屡次干涉北德意志事务的瑞典军队,收复西波美拉尼亚,被尊称为大选帝侯。老弗里茨即腓特烈大帝,面对强敌奥地利,两次发动西里西亚战争,彻底动摇了奥地利对普鲁士的威胁,并获取了大量的财富和丰富的矿藏,从而获得了“腓特烈大帝”的美名,普鲁士正式崛起成为欧洲强国。这不仅是在军事上,同样也包括了经济和文化,为普鲁士日后统一德意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篇章。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都是古罗马帝国雄才大略的君主,把希特勒画像与大选帝侯、老弗里茨画像,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放在一起,再联系文科中学名字都规定只能叫“腓特烈大帝中学”、“阿尔贝图斯中学”和“阿道夫·希特勒中学”,意蕴不言而喻:首先是反映出德意志民族的英雄情结;其次意味着纳粹法西斯所谓的第三帝国有承袭先人宏愿、也要建一番宏图霸业的野心,揭露了一战以后以及二战期间德国的霸权野心:而校园里学生耳濡目染。征服世界的思想便会根深蒂固地长在心里,并形成盲目的个人崇拜。
人种脸谱像和尼采像。文章第9小节描写了四种人种脸谱:“北部的船长”、“西部的莫泽尔河流域的女人”、“东部的格林斯人”、“南部山地人”,这些都是典型的日耳曼民族人种,但在“我”眼中却几乎没有美感可言,甚至或多或少带着些鄙夷感情。联系文章第16节的“尼采挂在楼上——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楼上的学生”学的正是画像主人公尼采的哲学。尼采有一哲学主张,即“超人哲学”,“超人”是 《一斑知全豹 一沙见世界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的符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