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江苏 邳州 ●王 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来实现。
于是语文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做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但语文作业不能像理科那样有经典的习题供应,它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标准化试题较少,文字表述题渐多,客观地给教师的检查和批改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师除课堂之外的全部时间。有的甚至干脆不布置语文作业,即使布置了也不批改。放弃了许多练习的机会。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
一、分类批改,促进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布置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1. 客观积累式语文作业的批改
包括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其中课内知识包括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雅词,优美语句,相关的文学常识,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常规的文言文词句,古诗词名句,写作的知识等。课外知识包括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
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这类作业,教师可以拟出学生应该完成的时间,在作业完成的“质”和“量”上作为优劣的评判的标准,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相互交流。并进行抽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完成差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2. 主观性语文作业批改
这类作业的设置是在积累式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它包括造句、仿句、连词成段、随笔、见闻日记、课外综合性实践等。
对于这一类作业,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指导,给予学生作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将老师、家长和学生联系起来。老师指导,家长督促,学生交流。将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我放弃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以科学的、实际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针对同一个题目,师生之间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答或不同的评价。
二、关注人文精神,倡导赏识评价,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我们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时也要关注人文性,语文教师的人文理念同样也要贯穿在语文作业批改的始终。在作业批改时,切忌一棍子打死,看到和参考答案不一致的回答便恶狠狠地划着鲜红的“×”,并喋喋不休地训斥着那些不争气的学生。这样学生慢慢地在老师的红叉中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
1. 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强调批改者的权威,这样师生关系容易产生不和谐的杂音。批改的人文性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例如,我在批改试卷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批改要求。对优等生相对改得严格一些,促使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对中等生相对宽一点,鼓励中等生追求教学目标,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困生,相对于中等生再放宽一点,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甚至也可以采取“数字+鼓励性评语”的方法代替成绩。单调的阿拉伯数字加上情感后,能使那冷冰冰的分数也“多情”起来。这样就切实地将“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到实处。
2. 利用激励性评语,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特别是作文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本上狠狠地划着各种符号;或者把做的不好的学生叫来,不是耐心地指导而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常常让学生觉得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摧残。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俯下身子怀着可贵的尊敬去欣赏学生,去发现学生作业上的优点呢?教师此时要用欣赏的眼光,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用极为平凡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灯塔。
我按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将学生作文分为优、良、中、下几个等级,对优等作文除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外,还要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对于中下等生的作文,我努力找出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句形象的描写都要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要把它看做是真诚地赞许。这类学生要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学生从老师的鼓励和赞许中树立写作的信心。
十几年来,我批改学生作业坚持分类批改,以鼓励表扬为主。这种具实效性的批改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还有许多的方法,仍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邳州市议堂中学) 《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162.html
江苏 邳州 ●王 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来实现。
于是语文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做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但语文作业不能像理科那样有经典的习题供应,它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标准化试题较少,文字表述题渐多,客观地给教师的检查和批改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师除课堂之外的全部时间。有的甚至干脆不布置语文作业,即使布置了也不批改。放弃了许多练习的机会。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
一、分类批改,促进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布置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1. 客观积累式语文作业的批改
包括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其中课内知识包括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雅词,优美语句,相关的文学常识,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常规的文言文词句,古诗词名句,写作的知识等。课外知识包括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
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这类作业,教师可以拟出学生应该完成的时间,在作业完成的“质”和“量”上作为优劣的评判的标准,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相互交流。并进行抽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完成差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2. 主观性语文作业批改
这类作业的设置是在积累式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它包括造句、仿句、连词成段、随笔、见闻日记、课外综合性实践等。
对于这一类作业,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指导,给予学生作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将老师、家长和学生联系起来。老师指导,家长督促,学生交流。将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我放弃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以科学的、实际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针对同一个题目,师生之间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答或不同的评价。
二、关注人文精神,倡导赏识评价,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我们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时也要关注人文性,语文教师的人文理念同样也要贯穿在语文作业批改的始终。在作业批改时,切忌一棍子打死,看到和参考答案不一致的回答便恶狠狠地划着鲜红的“×”,并喋喋不休地训斥着那些不争气的学生。这样学生慢慢地在老师的红叉中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
1. 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强调批改者的权威,这样师生关系容易产生不和谐的杂音。批改的人文性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例如,我在批改试卷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批改要求。对优等生相对改得严格一些,促使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对中等生相对宽一点,鼓励中等生追求教学目标,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困生,相对于中等生再放宽一点,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甚至也可以采取“数字+鼓励性评语”的方法代替成绩。单调的阿拉伯数字加上情感后,能使那冷冰冰的分数也“多情”起来。这样就切实地将“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到实处。
2. 利用激励性评语,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特别是作文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本上狠狠地划着各种符号;或者把做的不好的学生叫来,不是耐心地指导而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常常让学生觉得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摧残。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俯下身子怀着可贵的尊敬去欣赏学生,去发现学生作业上的优点呢?教师此时要用欣赏的眼光,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用极为平凡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灯塔。
我按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将学生作文分为优、良、中、下几个等级,对优等作文除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外,还要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对于中下等生的作文,我努力找出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句形象的描写都要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要把它看做是真诚地赞许。这类学生要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学生从老师的鼓励和赞许中树立写作的信心。
十几年来,我批改学生作业坚持分类批改,以鼓励表扬为主。这种具实效性的批改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还有许多的方法,仍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邳州市议堂中学) 《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