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
监测和动植物疫病防治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力争各类农业基地面积达到50万亩,其中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40万亩,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产品品牌达到40个以上。搞好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在巩固提高现有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新建一批设施功能完善、辐射带动力强的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继续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力争全县30%的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组织,30%的农产品通过专业合作组织销售,30%的农业生产资料由专业合作组织提供。三是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协调。以国家“阳光工程”为依托,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强化对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清理取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岐视性政策和乱收费,切实解决好拖欠和克扣工资等问题,搞好劳务输出中介服务,进一步打响沂水劳务品牌,力争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10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3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劳务1.5万人以上。四是认真落实各项农村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引导和规范土地流转;落实好对种粮农民直补、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政策;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再降低2个百分点;加大政策督导力度,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深化林权和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增强农村经济发展活力。以十万农户致富工程为依托,健全财政、金融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切实增加对农业的投入。五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项目带动,重点抓好水库除险加固、灌区节水改造、大沂河西岸二期防渗、人畜饮水解困、村村通自来水、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流域治理、扶贫开发、优质粮食产业化基地等农业重点项目建设。面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总投资1.2亿元,投工480万个,实施各类水利工程5080处,其中五自工程4650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8平方公里,扩大改善灌溉面积7万亩。
(三)加大培植力度,提升“三个亮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园区招商上实施突破。把园区建设摆到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在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增加投资密度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园区建设管理的政策规定,积极筹划运作园区招商活动,尽快形成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在企业招商上实施突破。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引导各企业牢固树立“靠大壮大、附强图强”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引信息,做好借力发展文章,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区域招商上实施突破。以大连、京津唐地区为中心,主攻有产业转移意向的国有大企业;以青岛为中心,主攻胶东半岛,辐射日、韩;以上海、深圳、温州为中心,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行业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上实施突破。重点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加工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能够显著增加县级财源、扩大就业的大项目。严格落实招商目标责任制,增强全民招商意识,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快项目落地与实施进程,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全年争取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200万美元;每个行业和乡镇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把利用外资与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培育壮大骨干出口企业,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0家,累计达到90家。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到境外上市或投资兴业。
全面放开搞活,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六大服务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民营企业聚集。继续清理收费项目,取缔非法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规费标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主导产业,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加快食品城、布鞋城、油顶城的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专业村镇、专业市场,搞好沂水商城、民营工业园和食品工业长廊、机械工业长廊建设,构筑群体规模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500户,私营企业200家。
大力繁荣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继续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带动产业来抓,抓紧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尽快将沂水建成集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纳入全省大旅游格局。整合开发旅游要素,完善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宽、做长旅游产业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景点建设和改造,提升景区产品档次,完善两日游线路;搞好行业协会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沂蒙地下奇观游”品牌,塑造良好的沂水旅游整体形象。力争全年完成旅游开发建设投入3500万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
积极推行新型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中介机构、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聚集,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四)以建设现代中等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创建无障碍设施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努力创造适宜人民群众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本着“城乡统筹、服务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用地、优化布局”的原则,与“十一五”规划及各专业规划相衔接,搞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出沂城“水”的特点,做好“滨水生态”文章,抓好沂河大道及城市周边道路的规划设计。县城道路重点搞 《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第4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181.html
(三)加大培植力度,提升“三个亮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全力抓好招商引资,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园区招商上实施突破。把园区建设摆到推进经济跨越发展的突出位置来抓,在完善功能、提升档次、增加投资密度上下功夫,严格落实园区建设管理的政策规定,积极筹划运作园区招商活动,尽快形成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的集聚效应。在企业招商上实施突破。突出企业的招商主体地位,引导各企业牢固树立“靠大壮大、附强图强”的理念,积极主动地走出去,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引信息,做好借力发展文章,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在区域招商上实施突破。以大连、京津唐地区为中心,主攻有产业转移意向的国有大企业;以青岛为中心,主攻胶东半岛,辐射日、韩;以上海、深圳、温州为中心,主攻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辐射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在行业招商和重点项目招商上实施突破。重点围绕农产品深加工、加工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引进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能够显著增加县级财源、扩大就业的大项目。严格落实招商目标责任制,增强全民招商意识,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加快项目落地与实施进程,努力提高招商引资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投产达产率。全年争取引进过亿元项目2个,过5000万元项目3个,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亿元,其中境外资金1200万美元;每个行业和乡镇至少引进一个投资过500万元的项目。把利用外资与促进加工贸易升级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培育壮大骨干出口企业,努力扩大出口,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新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0家,累计达到90家。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企业到境外上市或投资兴业。
全面放开搞活,加速发展民营经济。进一步降低门槛,放开市场准入,认真落实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建立民营经济融资担保、信用评价、人才培训、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行业协会六大服务体系,促进资金、技术、人才向民营企业聚集。继续清理收费项目,取缔非法收费和不合理收费,切实降低规费标准。鼓励、引导民间资本投向主导产业,支持优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民营企业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增长方式,实现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加快食品城、布鞋城、油顶城的改造和提升,大力发展专业村镇、专业市场,搞好沂水商城、民营工业园和食品工业长廊、机械工业长廊建设,构筑群体规模优势,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区域特色经济。力争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500户,私营企业200家。
大力繁荣发展旅游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继续把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带动产业来抓,抓紧编制完成全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重点,尽快将沂水建成集地下奇观、山水风光、沂蒙风情、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纳入全省大旅游格局。整合开发旅游要素,完善餐饮、娱乐、购物等配套设施建设,做宽、做长旅游产业链;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加快景点建设和改造,提升景区产品档次,完善两日游线路;搞好行业协会建设,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打响“沂蒙地下奇观游”品牌,塑造良好的沂水旅游整体形象。力争全年完成旅游开发建设投入3500万元,接待游客1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6亿元。
积极推行新型经营业态,加快发展房地产业和金融、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中介机构、会展等新兴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聚集,提高服务业层次和水平。
(四)以建设现代中等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加快创建无障碍设施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山东省人居环境范例城市,努力创造适宜人民群众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城市环境。本着“城乡统筹、服务发展,以人为本、生态优先,节约用地、优化布局”的原则,与“十一五”规划及各专业规划相衔接,搞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突出沂城“水”的特点,做好“滨水生态”文章,抓好沂河大道及城市周边道路的规划设计。县城道路重点搞 《县政府工作总结报告[精](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