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拨动学生“情”弦 奏响课堂乐章——小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王兆辉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73330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由此观之,情为感人之首要因素。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创设情境,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音乐、诗歌、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弦为之所动,情感为之所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诸如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从而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2巧设悬念,欲“情”故纵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通过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孔乙己》、《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3质疑设问,启迪“情”思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4巧讲故事,感染激“情”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教授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5多措并举,入“情”入理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多措并举,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6抛砖引玉,联系生“情”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7重锤敲击,力奏“情”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一些渗透着作者浓厚感情的重点词句浓墨重彩地加以导读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全身心的沉浸于文章所渲染的意蕴情景之中。
8故留空白,余“情”绕梁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书卷多情似故人”,只要我们为师者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情,眼中有爱,目中有人,就一定慧眼识真情,就一定能够“吹尽黄沙始见金”,从文章中发掘出让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情愫,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情感沐浴和熏陶,奏写一曲和谐亮丽的教育乐章! 《小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184.html
王兆辉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六中学(733300)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意思是说,能够感化人心的事物,没有比情先的,没有比言早的,没有比声近的,没有比义深的。
由此观之,情为感人之首要因素。语文教学也是如此,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激发学生的情感,笔者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创设情境, 未成曲调先有“情”
语文课教学之初,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音乐、诗歌、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心弦为之所动,情感为之所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
如教学朱自清的《春》,教师可先放一段有关春天风光的录像带,诸如花坞春晓、桃红李白等春景,从而激起学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放一曲《春天在哪里》的录音,创造意境,使学生在美妙的乐曲声中自然进入对课文的学习。
2巧设悬念,欲“情”故纵
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通过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如教学《孔乙己》、《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
3质疑设问,启迪“情”思
教师在导入新课后,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积极地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
4巧讲故事,感染激“情”
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青少年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教授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
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5多措并举,入“情”入理
语文教学可通过“入画——入情——入理”这样的环节,环环相扣,多措并举,引人入胜。入画,即以画导入,让学生进入画面情境之中;入情,即由入画将学生导入课文情境之中;入理,即让学生由情明理,认识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6抛砖引玉,联系生“情”
把相似的东西联系起来,是唤起学生情感的好办法。如教学《济南的冬天》可让学生回忆故乡冬天的景色;教学《春》时,可让学生回忆过去与好友踏春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当时的惬意心情。这样,学生能触类旁通,深刻地体会课文的情感。
7重锤敲击,力奏“情”弦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文中一些渗透着作者浓厚感情的重点词句浓墨重彩地加以导读点拨。这样,就能使学生一下子领悟到文中所包含的情感,全身心的沉浸于文章所渲染的意蕴情景之中。
8故留空白,余“情”绕梁
中国古代的绘画作品常常留下空白,让欣赏者去驰骋想象,进行再创作活动。语文教学亦可借鉴这一手段,故留空白,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如教学《最后一课》时,教师可不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而让学生重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归纳主题思想。
“书卷多情似故人”,只要我们为师者做个有心人,心中有情,眼中有爱,目中有人,就一定慧眼识真情,就一定能够“吹尽黄沙始见金”,从文章中发掘出让学生如沐春风般的情愫,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般的情感沐浴和熏陶,奏写一曲和谐亮丽的教育乐章! 《小议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的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