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春天的图画——“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写一家人步入田野看到富有生机的景色,“我”衷心希望母亲像春天里的万物一样充满生命的活力。然后研读1-3段,明确这部分交代散步的缘由和经过。再研读5-8段,明确这部分写散步的发展和高潮,叙述散步过程中的分歧及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清晰地认识这篇散文精巧的结构,作者叙述故事避免平铺直叙,把平凡的小事写出波澜,情节富有变化,突出了散文叙事的情趣之美。 再如《社戏》一文先从“去看社戏”切入,再瞻前(“盼看社戏”)顾后(“怀念社戏”);《背影》一文可从第6段“描绘背影”入手,再以“背影”为线索梳理全文思路。
运用“追根溯源法”理清文本思路,即从文本后半部切入,然后研读前文。如《幽径悲剧》,先抓住“紫藤萝悲剧”,再回溯前文“燕园幽径”。再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先直奔结尾中心句“明天先不封阳台”,再梳理前文“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这样前后勾连,便于学生迅速理清文本思路。
2,文本细读的局部系统——咬文嚼字,变单项训练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阅读教学的课堂节奏讲究变化之美,对于具体段落的多角度研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往往能够形成阅读教学的场效应。如《散步》一文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进行如下综合训练:
一是诵读(悟感情)与说话(说体验)结合。学生读后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活力、希望、生机、春光美等),联系具体语句说说理由。再次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欣喜、赞美及对生命的赞叹之情。
二是诵读与思考(揣摩写法)相结合。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先读实写的句子,再读虚写的句子。分析多角度的描写,虚实结合的妙处。
三是诵读与语言品析相结合。首先典型示例,比较阅读,咀嚼语言的妙处。通过讨论明确:“新绿”点明了季节是“初春”,也表现了田野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密”字写出了嫩叶的数量多,突出了嫩芽旺盛的生命力。“咕咕地”运用拟声词,写出了冬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让学生再赏析其他精妙的词语,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的“熬”,“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一句中“太迟了”的反复手法的作用等。
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④段落教学可以构建一个局部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进行诵读感悟、问题探究、字词赏析、概括归纳、读写结合等多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追求文本的深度解读——思想在场,变浅尝辄止为深入探究。
张志公先生曾说:“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段落教学的优势在于围绕教学重点深度掘进。如《散步》一文为了探究文本,超越生命,领悟多元主旨,引领欣赏生活之美,可围绕结尾一段文字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让学生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概括这一段话,并说说理由。如一个字:爱、和、背、亲、美等;两个字:春晖、责任、生命、和谐、温馨等:三个字:寸草心、三春晖、母子情、春光美、合家欢等;四个字:尊老爱幼、继往开来、爱的延续、和谐家庭、人间真情等。每一次提炼与解说,都是对文本主题的又一次深入把握。这样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不仅仅停留在“亲情”的肤浅理解,而变得丰富深刻,他们会领悟到这样的一次散步,表层的是生活,深层的是生命;表层的是温馨和谐的亲情,深层的是对生命的爱惜和珍视;表层的是亲人的互亲互爱,深层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思考。
近期有文化学者指出年轻人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在阅读方式上,他们倾向于网络阅读、习惯于走马观花;在阅读内容上,好看、好玩的类型小说,往往是他们的最爱。⑥由此看来,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理应拒绝肤浅阅读,应关注思想、思维、思路。有思想的阅读,不会盲从;有思维的阅读,不会肤浅;有思路的阅读,不会迷路。段落教学为锤炼思想、培养思维、理清思路提供了平台,值得我们重视并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308.html
运用“追根溯源法”理清文本思路,即从文本后半部切入,然后研读前文。如《幽径悲剧》,先抓住“紫藤萝悲剧”,再回溯前文“燕园幽径”。再如《明天不封阳台》一文,先直奔结尾中心句“明天先不封阳台”,再梳理前文“明天要封阳台”、“明天还封阳台吗”。这样前后勾连,便于学生迅速理清文本思路。
2,文本细读的局部系统——咬文嚼字,变单项训练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
阅读教学的课堂节奏讲究变化之美,对于具体段落的多角度研读,通过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往往能够形成阅读教学的场效应。如《散步》一文第4段(“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进行如下综合训练:
一是诵读(悟感情)与说话(说体验)结合。学生读后说说自己内心的感受(如活力、希望、生机、春光美等),联系具体语句说说理由。再次诵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欣喜、赞美及对生命的赞叹之情。
二是诵读与思考(揣摩写法)相结合。认识虚实结合的写法:先读实写的句子,再读虚写的句子。分析多角度的描写,虚实结合的妙处。
三是诵读与语言品析相结合。首先典型示例,比较阅读,咀嚼语言的妙处。通过讨论明确:“新绿”点明了季节是“初春”,也表现了田野充满了盎然的生机。“密”字写出了嫩叶的数量多,突出了嫩芽旺盛的生命力。“咕咕地”运用拟声词,写出了冬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然后让学生再赏析其他精妙的词语,如“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句中的“熬”,“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一句中“太迟了”的反复手法的作用等。
有语言学家指出,语言学习不仅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结合的过程。④段落教学可以构建一个局部的语言学习情境,从言语内容到言语形式,进行诵读感悟、问题探究、字词赏析、概括归纳、读写结合等多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追求文本的深度解读——思想在场,变浅尝辄止为深入探究。
张志公先生曾说:“段的训练是语言的训练,逻辑思维的训练,思想认识的训练,又是文体、风格以至艺术的训练。”段落教学的优势在于围绕教学重点深度掘进。如《散步》一文为了探究文本,超越生命,领悟多元主旨,引领欣赏生活之美,可围绕结尾一段文字进行深入探究:
首先让学生分别用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概括这一段话,并说说理由。如一个字:爱、和、背、亲、美等;两个字:春晖、责任、生命、和谐、温馨等:三个字:寸草心、三春晖、母子情、春光美、合家欢等;四个字:尊老爱幼、继往开来、爱的延续、和谐家庭、人间真情等。每一次提炼与解说,都是对文本主题的又一次深入把握。这样学生对文本主题的把握不仅仅停留在“亲情”的肤浅理解,而变得丰富深刻,他们会领悟到这样的一次散步,表层的是生活,深层的是生命;表层的是温馨和谐的亲情,深层的是对生命的爱惜和珍视;表层的是亲人的互亲互爱,深层的是对生命的追问和思考。
近期有文化学者指出年轻人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在阅读方式上,他们倾向于网络阅读、习惯于走马观花;在阅读内容上,好看、好玩的类型小说,往往是他们的最爱。⑥由此看来,课堂上的阅读教学理应拒绝肤浅阅读,应关注思想、思维、思路。有思想的阅读,不会盲从;有思维的阅读,不会肤浅;有思路的阅读,不会迷路。段落教学为锤炼思想、培养思维、理清思路提供了平台,值得我们重视并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段落教学的反思与改进策略——以《散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