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修改作文
如何修改作文
(1),好文不厌改,多改出佳篇。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多改出佳篇。”这话实为“金玉良言”,一点不假。
古今中外,关于修改文章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佳话,如,唐朝大诗人韩愈甘当“一字之师”,热心帮助贾鸟将”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获得极好的音响效果,成为流传千占的“推敲”佳话。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十几次易字,终于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从“过”、“入”、“满”等,改为“绿”字,使得诗句既具有“动”意,又富于”色彩”,众口皆碑;清代杰出的小说家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写了巨著《红楼婪》前八十回;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八百多页的《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手稿删成五页;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总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2),认识在更新,方法应改进。
这些大作家之所以不是“一挥而就”,而是”屡次修改”,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大干世界,事物万类,错综复杂,人的思想认识总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日新月异”。今天认为是“心满意足”的看法,明天就可能“相形见绌”。不断的观察,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更新,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件事物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不断的斟酌,反复的推敲,同类间的启迪、借鉴,这是写作中的正常求佳现象,也是每个人的心愿。
③写作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那样。尽管文学修养很深,但却经常拿出以前的文章修改。他的妻子劝他说:”你呀,为什么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么?”他却笑了笑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多么感人啊!
所以,“二三分文。七分改”,越改越“称心如意”。十七世纪法国大诗人、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就曾告诫说:“切不要以敏锐自豪,求迅速只是傻气:你说自己的笔头很快,一篇诗文走笔而成,这不能说明你多才,只能说明你欠精审。”只有精审,才能练就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因此,越是文笔大师,写作态度就越严谨,越是苦心孤诣地修改文章。
那种将“改”与“写”割裂开来,甚至把“改”当成一种负担,懒得修改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3)明确改什么,修改贯始终。
修改,从整体上看,它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即从题目反复、深入的审查;中心思想精心的提炼和确立;材料的筛选和调换;结构的再三斟酌;提纲的反复设计和修改;书写过程中文字的推敲、悉心琢磨;(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成稿后的增添、删除、调整、改换。都属于修改之列。不要把修改仅仅局限于成稿之后。前几步的修改是成文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如何尽早将修改提前,把毛病解决在各步过程之巾。否则,即使成稿,也会问题成堆,乃至不易解决,导至重新书写。这里,重点谈谈成稿后的修改。
①中心思想的修改。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材料的选取,结构的编织,词句的遣造都要以它为核心,为准绳。
中心思想的修改主要包括:看看是否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如把错误的改得正确,模糊的改得鲜明,‘分散的改得集中,肤浅的改得深刻,陈旧的改得新颖。做到:符合道理,爱憎分明,观点集中,挖掘深透,独到新颖。
修改中心思想属于动“大手术”。这部分工作最好在写前进行,否则,将会导致全文的变动。小修小改无济于事,只好重新返工,
②材料的重新选定。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表达中心思想的基础。一切偏离、冲淡中心思想,一切失实、臃肿,一切抽象、空泛,一切平淡、陈旧的材料,都要重新调换、删除、充实或增补,使材料更典型,更集中,更精当,更新颖。
③结构布局的调整。
结构,是依据中心思想对材料、段落、层次的编织。结构的新巧与落套,清晰与混乱,连贯与脱节,严谨与枝蔓,合理与矛盾,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心思想的表达,文章质量的优劣。应该做到:顺理成章,段层清楚,主次分明,紧凑周金。上下自然,前后照应。
④词句标点的斟酌。
“无词便无文,词精文增色。”词、句是思维的再现,中心思想的表达,要想文通句顺,精当、生动,乃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竭力把那些歧义的改得精确,含混的改得清楚,残缺的补充完整,生僻的变得通俗,拗口的变得流畅。坚决将那些晦涩难懂、不明不白、可有可无的词句删掉。做到:语言通顺、流畅:精当,格式规范,标点准确。
(4)对症下良药,依法改文章。
修改要对症下药,针对上述不同问题,视性质、程度,区别对待。常用的方法有增补法、删除法、调整法、改换法和重写法。
增补法
“增补”,就是增加、添补、扩充的意思。凡是认识不周严,材料不充足,文字表达疏漏,重点不详之处都需要增补。通过增补,把空洞的变得充实,抽象的变得具体,概括的变得形象,疏漏的得到弥补,简述的得到扩充,忽略的得到加强。增强文章的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使中心思想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下面这段材料,就需要多处增补。现用( )标出。
“我有一支(玲珑的)小钢笔,它长得非常美丽。(身穿银白色的衬衫,黑色的裤子,腰上系着金黄色的腰带,头上戴着彩色的纱巾,顶端有个红色的小钮,和那纯洁无瑕的白色相映衬,更增加了几分姿丽,打开笔帽,就露出银色的舌尖,书写起来既欢快,又流畅,还“沙沙沙”地作响。)叫人一看,就特别欢喜。”
原句抽象,概括,显得十分单薄。增补、扩充之后,既具体,又形象,显得非常饱满,犹如一幅彩色的画面。起到了“美丽”、“欢喜”的注解作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片断更形象、鲜明、生动。
删除法
“删除”,就是删掉、舍弃、废除的意思。竭力将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前后重复的语言,空洞无力的议论。不合情理的抒情,无关紧要的开头、结尾等等,毫不吝惜地砍去。“删”与“写”正好相反相成,它比“增”。更为重要。自古就要“善改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舍者”的佳句和“删繁就简”的说法。总之,凡是与表达意图远离或无足重轻的宇、词、句、段都要删去。做到字去意留,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如下面这段文字,许多地方都需要删除。现用——线标出。
“闲暇无事的星期天的早上,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太阳霞光万道,我用力地推着一辆乌黑发亮的单人自行车,昂首阔步地走出自家大门,迎面正好碰上勤劳朴素、朴实可亲的王大伯。我放开嗓子大声喊叫道:‘王大伯,您上那儿去呀?我好想念你呀。’”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星期天的早上,我推车出门遇上王大伯,我和他打招呼。可是用词却毛病百出,有的意思相近,显得重复,罗嗦,如“朴素”、“朴实”;有的画蛇添足,十分别扭,如“闲暇无事”、“的”、“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单人”、“正好”、“放开嗓子大声喊”;有的弄巧成拙,修饰不当,如“太阳霞光万道”、“用力地”、“昂曹阀步”、“自”、“大”、“我好想念你呀”等等。
删除这这不当的用词和病句,语言就显得简洁、明确,紧扣中心了,收到了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效果。
调整法
“调整”,就是把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调动、整理。它是原文内部的一种“自身调节”。目的是使材料安排得当,层次清楚,语序合理。做到:全 《如何修改作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313.html
(1),好文不厌改,多改出佳篇。
“善作不如善改”,“好文不厌百回改,多改出佳篇。”这话实为“金玉良言”,一点不假。
古今中外,关于修改文章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感人佳话,如,唐朝大诗人韩愈甘当“一字之师”,热心帮助贾鸟将”僧推月下门”改为“僧敲月下门”,获得极好的音响效果,成为流传千占的“推敲”佳话。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十几次易字,终于将“春风又到江南岸”的“到”字:从“过”、“入”、“满”等,改为“绿”字,使得诗句既具有“动”意,又富于”色彩”,众口皆碑;清代杰出的小说家曹雪匠“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撰写了巨著《红楼婪》前八十回;俄国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将八百多页的《为克莱塞尔乐章而作》手稿删成五页;文学巨匠鲁迅先生也总是“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
(2),认识在更新,方法应改进。
这些大作家之所以不是“一挥而就”,而是”屡次修改”,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下三个方面。
①大干世界,事物万类,错综复杂,人的思想认识总不能“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的“日新月异”。今天认为是“心满意足”的看法,明天就可能“相形见绌”。不断的观察,不断的思索,不断的更新,这是认识发展的必然规律。
②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同一件事物又有不同的表现方法。不断的斟酌,反复的推敲,同类间的启迪、借鉴,这是写作中的正常求佳现象,也是每个人的心愿。
③写作不但要对自己负责,而且要对社会,对读者负责,正如北宋文学家欧阳修那样。尽管文学修养很深,但却经常拿出以前的文章修改。他的妻子劝他说:”你呀,为什么这样自讨苦吃?又不是小学生,难道还怕先生生气么?”他却笑了笑说:“不是怕先生生气,而是怕后生笑话啊!”这种严谨的写作态度多么感人啊!
所以,“二三分文。七分改”,越改越“称心如意”。十七世纪法国大诗人、文艺理论家布瓦洛就曾告诫说:“切不要以敏锐自豪,求迅速只是傻气:你说自己的笔头很快,一篇诗文走笔而成,这不能说明你多才,只能说明你欠精审。”只有精审,才能练就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
因此,越是文笔大师,写作态度就越严谨,越是苦心孤诣地修改文章。
那种将“改”与“写”割裂开来,甚至把“改”当成一种负担,懒得修改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
(3)明确改什么,修改贯始终。
修改,从整体上看,它贯穿于写作的全过程。即从题目反复、深入的审查;中心思想精心的提炼和确立;材料的筛选和调换;结构的再三斟酌;提纲的反复设计和修改;书写过程中文字的推敲、悉心琢磨;(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成稿后的增添、删除、调整、改换。都属于修改之列。不要把修改仅仅局限于成稿之后。前几步的修改是成文的前提和基础,它关系到如何尽早将修改提前,把毛病解决在各步过程之巾。否则,即使成稿,也会问题成堆,乃至不易解决,导至重新书写。这里,重点谈谈成稿后的修改。
①中心思想的修改。
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统帅,材料的选取,结构的编织,词句的遣造都要以它为核心,为准绳。
中心思想的修改主要包括:看看是否正确、鲜明、集中、深刻、新颖。如把错误的改得正确,模糊的改得鲜明,‘分散的改得集中,肤浅的改得深刻,陈旧的改得新颖。做到:符合道理,爱憎分明,观点集中,挖掘深透,独到新颖。
修改中心思想属于动“大手术”。这部分工作最好在写前进行,否则,将会导致全文的变动。小修小改无济于事,只好重新返工,
②材料的重新选定。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是表达中心思想的基础。一切偏离、冲淡中心思想,一切失实、臃肿,一切抽象、空泛,一切平淡、陈旧的材料,都要重新调换、删除、充实或增补,使材料更典型,更集中,更精当,更新颖。
③结构布局的调整。
结构,是依据中心思想对材料、段落、层次的编织。结构的新巧与落套,清晰与混乱,连贯与脱节,严谨与枝蔓,合理与矛盾,都会直接影响到中心思想的表达,文章质量的优劣。应该做到:顺理成章,段层清楚,主次分明,紧凑周金。上下自然,前后照应。
④词句标点的斟酌。
“无词便无文,词精文增色。”词、句是思维的再现,中心思想的表达,要想文通句顺,精当、生动,乃至“语不惊人死不休”,必须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竭力把那些歧义的改得精确,含混的改得清楚,残缺的补充完整,生僻的变得通俗,拗口的变得流畅。坚决将那些晦涩难懂、不明不白、可有可无的词句删掉。做到:语言通顺、流畅:精当,格式规范,标点准确。
(4)对症下良药,依法改文章。
修改要对症下药,针对上述不同问题,视性质、程度,区别对待。常用的方法有增补法、删除法、调整法、改换法和重写法。
增补法
“增补”,就是增加、添补、扩充的意思。凡是认识不周严,材料不充足,文字表达疏漏,重点不详之处都需要增补。通过增补,把空洞的变得充实,抽象的变得具体,概括的变得形象,疏漏的得到弥补,简述的得到扩充,忽略的得到加强。增强文章的形象性、鲜明性、生动性,使中心思想得到更好的发挥。
如下面这段材料,就需要多处增补。现用( )标出。
“我有一支(玲珑的)小钢笔,它长得非常美丽。(身穿银白色的衬衫,黑色的裤子,腰上系着金黄色的腰带,头上戴着彩色的纱巾,顶端有个红色的小钮,和那纯洁无瑕的白色相映衬,更增加了几分姿丽,打开笔帽,就露出银色的舌尖,书写起来既欢快,又流畅,还“沙沙沙”地作响。)叫人一看,就特别欢喜。”
原句抽象,概括,显得十分单薄。增补、扩充之后,既具体,又形象,显得非常饱满,犹如一幅彩色的画面。起到了“美丽”、“欢喜”的注解作用。增强了表达的效果。使片断更形象、鲜明、生动。
删除法
“删除”,就是删掉、舍弃、废除的意思。竭力将那些与中心思想无关的内容,前后重复的语言,空洞无力的议论。不合情理的抒情,无关紧要的开头、结尾等等,毫不吝惜地砍去。“删”与“写”正好相反相成,它比“增”。更为重要。自古就要“善改者不如善删者,善取者不如善舍者”的佳句和“删繁就简”的说法。总之,凡是与表达意图远离或无足重轻的宇、词、句、段都要删去。做到字去意留,言简意赅,以少胜多,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如下面这段文字,许多地方都需要删除。现用——线标出。
“闲暇无事的星期天的早上,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太阳霞光万道,我用力地推着一辆乌黑发亮的单人自行车,昂首阔步地走出自家大门,迎面正好碰上勤劳朴素、朴实可亲的王大伯。我放开嗓子大声喊叫道:‘王大伯,您上那儿去呀?我好想念你呀。’”
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星期天的早上,我推车出门遇上王大伯,我和他打招呼。可是用词却毛病百出,有的意思相近,显得重复,罗嗦,如“朴素”、“朴实”;有的画蛇添足,十分别扭,如“闲暇无事”、“的”、“空气清新”、“凉风习习”、“单人”、“正好”、“放开嗓子大声喊”;有的弄巧成拙,修饰不当,如“太阳霞光万道”、“用力地”、“昂曹阀步”、“自”、“大”、“我好想念你呀”等等。
删除这这不当的用词和病句,语言就显得简洁、明确,紧扣中心了,收到了言简意赅、以少胜多的效果。
调整法
“调整”,就是把文章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调动、整理。它是原文内部的一种“自身调节”。目的是使材料安排得当,层次清楚,语序合理。做到:全 《如何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