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改革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改革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 李 敏
2011版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改进,今对其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改动作一些比较与分析,以期能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有所促进。
一、重视阅读的“生活性”
这里所谈的“生活性”并不是以往所说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来,而是说阅读体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部分新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以及“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语,加重了对新闻等常见文体的倾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散文及小说教学,这类文学样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但是语文是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对某些学生来说,通过这类文章学习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与语文有关的无非是新闻、说明书等形式。因此,新课标的改革使初中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这是有意义的。
从7年级到9年级只有一个新闻单元,从中考卷面上看,与新闻的有关内容大约占2分,一般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内容,大多有字数要求。我认为,这样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此外,另一种题型同后一种改动相关,一般是给出几则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启示。相较于新闻内容的概括,学生对这种题型掌握得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重视消息的结构,只要教会了学生在消息中找导语就解决问题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概括消息内容的方法。同时这也与教科书的内容有关,课本只是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新闻形式,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实践,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找材料,进行补充教学。
二、重视自主阅读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大量地进行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我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自主”要求。(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现在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2011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提到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说明编者看到了现今教学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集体的学习中获得灵感,有所收获。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问题,在于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阅读的快乐,体味生命的意义。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能学好语文的,没有大量的积累,也无法写好作文。
2011版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新增:“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从中可见,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本的补充,更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待课外阅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上,也不能靠有限的阅读课。首先,语文老师自身要有非常丰厚的阅读积累。当今的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一桶水”,而是要做“一溪水”。其次,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新版课标对课外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相应地,应该有一本专门的补充教材供师生使用,这尚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新课标,还应更认真、更深入地解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226006)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改革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444.html
作者/ 李 敏
2011版新课标在很多方面都有较大改进,今对其在阅读教学方面的改动作一些比较与分析,以期能对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有所促进。
一、重视阅读的“生活性”
这里所谈的“生活性”并不是以往所说的阅读材料从学生的生活体验而来,而是说阅读体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
2011版语文新课标“学段目标与内容阅读”部分新增加了“阅读新闻和说明性文章,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以及“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一语,加重了对新闻等常见文体的倾斜。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重视的是散文及小说教学,这类文学样式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但是语文是兼具文学性和工具性的,对某些学生来说,通过这类文章学习到的一些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不能解决他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作为一个普通人,在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与语文有关的无非是新闻、说明书等形式。因此,新课标的改革使初中语文学习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这是有意义的。
从7年级到9年级只有一个新闻单元,从中考卷面上看,与新闻的有关内容大约占2分,一般是要求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内容,大多有字数要求。我认为,这样的题目很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
此外,另一种题型同后一种改动相关,一般是给出几则材料,让学生提炼观点或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启示。相较于新闻内容的概括,学生对这种题型掌握得不是很好。究其原因,在于大部分教师在新闻单元的教学中重视消息的结构,只要教会了学生在消息中找导语就解决问题了,而没有教会学生概括消息内容的方法。同时这也与教科书的内容有关,课本只是为学生呈现多样的新闻形式,因此,教师还应该结合实践,从报纸、网络等媒体上找材料,进行补充教学。
二、重视自主阅读
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主动与文章作者形成对话、交流的关系,以引起共鸣,产生感悟,从而达到阅读活动真正的目的,考虑教材与学生的因素,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大量地进行自主阅读,能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阅读文本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促进学生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人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随着老师的问题去解读文本,我认为,这并不能体现新课标对阅读提出的“自主”要求。(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现在比较通行的教学方法是小组合作。2011版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提到了“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这说明编者看到了现今教学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中有“小组合作”的环节,教师的初衷是好的,是想通过这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主动积极地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集体的学习中获得灵感,有所收获。但是这种学习模式的问题,在于不能保证学生的参与度,也就是说,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尤其要关注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享受阅读的快乐,体味生命的意义。
三、重视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重要补充,没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是不能学好语文的,没有大量的积累,也无法写好作文。
2011版新课标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中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实施建议——评价建议”中新增:“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味、方法和能力。”从中可见,课外阅读已经越来越受重视,它不仅仅是对语文课本的补充,更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对待课外阅读,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的“名著推荐与阅读”上,也不能靠有限的阅读课。首先,语文老师自身要有非常丰厚的阅读积累。当今的老师不能只满足于做“一桶水”,而是要做“一溪水”。其次,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通过这些活动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新版课标对课外阅读有这样的要求,相应地,应该有一本专门的补充教材供师生使用,这尚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新课标,还应更认真、更深入地解读,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虹桥二中(226006) 《新课标语文教学论文:新课标改革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