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则是由此延伸之后的文化的、精神的层面。大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批判性地继承和借鉴前人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感受和思考,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综合素质将得以提高。
  
  其次,从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来看,徐中玉先生在其主编的《大学语文》(第九版)前言中指出:“现在的‘大学语文’课程,必须重视人文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大学语文’的工具性当然仍要注意,但不断渐进,进一步还得讲究兼顾文学性、艺术性、审美性、创新性乃至深刻的人生哲理性。总目标乃在提高大学生的品格素质和人文精神”。
  
  第三,从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看,大学语文课程有利于人类精神文化的传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学好、教好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是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
  
  但信息社会使大学生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媒介世界之中,媒介文化正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可否认,大众媒介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但是不可避免地也给他们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造成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缺失,具体表现在:(1)过分依赖于媒介来获取信息,成为自我封闭、孤独,缺少社会责任感的“媒介人”;(2)媒介融合时代,拟态环境的“超真实”类像削平了思考的深度;(3)缺乏批判能力的大学生,容易被媒介反映的“符号现实”所左右,从而形成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是与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主旨的大学语文教学相背离的。
  
  因此将媒介素养教育引入大学语文课堂,目的就是通过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学生正确看待媒介文化,获取好的媒介信息,质疑媒介的不良信息,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此外,大学语文是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学课,“文学应该是大学生培养人文素养的切入口,因为文学具有润物之功,与别的人文读本比较,文学作品更感性,更易被接受,更能起到教化的功能”[3]。大学语文教育应侧重在文学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深刻影响着文学,网络小说等媒介新文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便捷传播的同时,更带来了非理性、不严肃和无禁忌、媚俗等问题。网络小说迎合了大众的情感诉求,削减了经典文本的影响力,这就对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更新更高的要求,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用经典的文学作品去陶冶学生,影响其心理素质、精神境界、人生追求和价值标准,更要注重用身边发生的诸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等指导学生阅读,培养他们辨别媒介信息的能力和理性的批判精神。
  
  3 大学语文教学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探索
  
  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要求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地利用媒介信息,进行理性的思考和分析,以形成自己的科学价值观,指导自我的行为。鉴赏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是语文素养和媒介素养都要求的重要能力。大学语文教学如果和媒介素养的培育相脱离,课堂就成了空中楼阁,教学内容势必严重地打折缩水,教学效果也不可避免地事倍功半,这也背离了大学语文课程培养的目标和方向。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3.1 在教学模式上采用建构主义模式,设置情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第五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中指出“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质疑能力,在大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学习情境,在学习过程中贯穿协作精神,并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实现意义的建构。在建构主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比如在解读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曹禺先生时,可以预先布置学生阅读曹禺的代表剧作《雷雨》,利用网络媒体观看同名剧改编的电影,这对学生理解原作氛围和主要人物命运及情感有很大的帮助,并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利用网络去搜集有关的材料,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雷雨》为什么是中国话剧成熟标志的作品?《雷雨》的悲剧精神是什么?是什么力量推动着曹禺的创作?他的生活积累又是从哪里来的?曹禺30岁以后的创作岁月似乎归于平静,平静得近乎平庸,是江郎才尽还是事出有因呢?曹禺晚年的痛苦是什么?曹禺的这一现象是否带有普遍性等等。这样学生在课外完成了课前铺垫(因大学语文课时有限,许多的学习活动需在课外完成)。在课上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教学视频《曹禺百年——话剧教父的真诚与悲情》,视频中历史情境的再现,历史人物的还原,以及凤凰卫视《大剧院零距离》栏目的主持人对曹禺之女万方,中央戏剧学院教授、《曹禺传》的作者田本相先生以及中国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的访谈,为同学们直观地呈现了一个真实的曹禺。然后紧紧围绕学习的问题师生双方在课上展开积极的交流、讨论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角色转化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而且有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不仅要从中国的“莎士比亚”的角度来解读曹禺,更要从悲剧艺术家的悲剧的角度来解读曹禺,只有深入深刻地了解了曹禺先生之后,才可能对他的作品有更多的阐释,才能从社会学和历史学意义的高度来看待曹禺现象。这样学生形成了共同意识,集中研究和批判性的思考价值就体现出来了,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也就能逐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在课堂教学内容中适当增加媒介信息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外文学的经典作品,重视吸收我国优秀的文化和文学遗产。但是在注重对经典文本解读和知识点传授的同时,必须要兼顾对媒介信息的解析。比如在古典文学阶段,孔子和杜甫是两位必讲且重点讲授的大家,除了对两位大家生平、政治思想、文学影响等背景资讯的分析(知人论世)和代表作品的解读、赏析,重点突出其“以民为本”的思想之外,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准确地看待网络时代的恶搞传统文化现象——2006年的“国学辣妹”“勾引”孔子和今年3月份的“杜甫很忙”,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满足了受众什么样的心理需求?负面效应又是什么?2007年北京大学学者李零推出了新著《丧家狗:我读<论语

《大学语文教学中强化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608.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