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语言学家的模样


  语言学家的模样
  
  中国传媒大学 崔 乐
  
  豆瓣网上有这样一项有趣的调查:如果有人跟你说“我是一名语言学家”,你会有什么反应呢?在网友形形色色的回答中,有的对“语言学家”的印象是穷经皓首的“老学究”,对“茴”字的四种写法如数家珍的孔乙己是他们的形象代言人:有的想当然地认为语言学家必定精于多种语言,能够在不同语言之间灵活转换,游刃有余;有的认为语言学家定能将语言玩弄于股掌之间,口吐莲花,字字珠玑:有的想象语言学家可以以调查研究之名在世界各地探险旅行,甚至与外星人对话,带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有的则正好相反,认为语言学艰深晦涩,语言学家想必是一群甘坐冷板凳的人。
  
  之所以对“语言学家”有如此参差不齐的印象,除了因为缺乏足够的了解之外,恐怕还与语言学学科本身分支与流派的错综复杂有关。文字学家、语言类型学家、社会语言学家、语言人类学家……截然不同的研究领域决定了他们很难以相同的面目示人。退一步讲,即便是在某一特定领域,语言学家内部立场的分野也会使外界对其产生不同印象。譬如,对于网络世界新兴的语言现象,有的学者盛赞中文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有的学者则忧心忡忡地感慨中文正在面临危机。然而,不管是赞是弹,网民们可没那么容易受其左右,依旧在语言的游戏中乐此不疲。
  
  知名时评人熊培云在《“火星文”入侵?》(《东方早报》2007年8月8日)中写道:“面对‘火星文入侵’,有不少网民站出来呼吁‘封杀火星文’,提议发动一场针对‘火星文’的‘围剿’。与此同时,语言学专家也擂鼓助威:‘火星文’破坏了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与规范性。然而,情况真的那么紧急吗?”在熊培云眼中,这群“语言学专家”显然是故步自封的“冬烘先生”。然而,这真的是主流语言学界对火星文的看法吗?在国家语委发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8)》中,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火星文”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指出:“不必把火星文视为影响汉语纯洁性、伤害博大精深汉文化的因素,而可以用一种宽松的心态对待火星文的存在,坐观潮起潮落,必要时也可以适当加以引导。”可见,语言学家也未必如一些人想象的那么不合时宜。
  
  人们对“语言学家”的印象,其实反映了并取决于人们对“语言学”的印象。究竟哪些因素会影响外界对一个学科的印象呢?两个因素至关重要,其一是学科自身的发展演变。其二是学科对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影响。语言学究竟是做什么的?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网站上的一个小测试也许可以给出答案——
  
  “语言学专业适合我吗?”如果下列任何一项符合你,那么语言学专业就一定适合你!
  
  1.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不同的语言。2.我喜欢旅行和学习更多其他的文化。 3.有些语言濒临灭绝,我想拯救濒危语言。 4.我想知道是否真的像谚语说的那样:婴儿习得语言像海绵吸水那么容易。 (语文论文 fanwen.oyaya.net)5.我想帮机器人学会交谈。 6.人们常说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我想探索是否动物也有语言系统。 7.我看见人们通过手语相互沟通,那也算语言吗?
  
  上面列举的条目大略反映了现代语言学主要的研究旨趣。将这些条目与豆瓣网上的网友回复相比较。二者几乎没有交集,可见外界对语言学的理解偏差何其之大。语言学源远流长,经历了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形式语言学、交叉语言学等发展阶段。南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石锋认为,现代语言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已经使语言学从“卡片之学”步入到“数据之学”。(《语言学:从卡片之学到数据之学》,《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7月27日)语言学家的面目不仅保留了挥洒自如、敏感细腻的一面,更显出严谨求实、法度森严的一面:既散发着感性的温柔,又闪烁着理性的寒光。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对语言学家的态度同样喜怨纠结、爱恨交织。在一些人看来,语言学家是福尔摩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谈吐暴露出的细枝末节推测说话人的身世来历,可以像破解密码一样读懂年代悠远的碑铭石刻;在一些人看来,语言学家翻云覆雨,可以一夜之间颁布一种文字改革方案,又一夜之间将其废除;在一些人看来,语言学家尸位素餐,一些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总是严重滞后于大众语言生活的实际,他们常常是陈旧标准被修订之前最后的坚固堡垒;在一些人看来,语言学家是多管闲事的,他们动辄以“不规范”为由对别人的说话方式指手画脚,好像唯此才能证明自己的存在,却又常常被证明无能为力、自取其辱……
  
  过去三十年来,语言教学、语言规划、语言信息处理等应用语言学分支学科的兴起使这门古老学科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人们开始对语言学在现代社会的功用刮目相看——原来语言学并不是远离人间烟火的玩意,原来研究语言并不只是咬文嚼字那么简单,原来语言学家还是有点儿用的!浙江大学刘海涛教授曾在《应用语言学重在应用》一文中回忆,曾经有一位出租车司机不解地问他大学为什么要教语言学,他一时陷入窘境,“最后是语言信息处理救了我的驾”。刘教授是国际知名的计量语言学家,他利用复杂网络等现代科学方法研究汉语与其他人类语言,让中国学者撰写的语言学论文不仅发表在各类国际级的语言学刊物,也现身于物理学等自然科学学刊之上。就是这位学者,在回答本文开头那个关于“语言学家”的问题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研究语言的科学家”。 《语言学家的模样》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7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