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让小学语文回归儿童的世界——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作者/张康桥
  
  一、研究的背景
  
  1.问题的提出。无论是自身所接受的教育,还是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其实一直努力改变“师生围绕教材转”“学生围绕教师转”“大家围绕教室转”的现状,但就是收效共微。个人以为,只有让儿童回到真实的世界中学习语文,让儿童真正成为学习与生活的中心,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2.研究的缘起。1997年,我申报了一项课题,名为“主体性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后来,该课题获得了常州市教研成果一等奖,而且颁奖会现场就放在我当时工作的溧阳市和平街小学。自然,我得上一堂汇报课,课文是人教版的《丰碑》,采用的是质疑解疑的模式。因为我对儿童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无法合理地面对每个孩子的真实的问题,课自然不怎么样。这促使我真正转向对儿童本身的研究。
  
  3.儿童为本的理论与经验。
  
  (1)在儿童为本的课程领域,杜威是一位儿童为本的课程集大成者。他认为“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他立足于儿童、知识、社会的统一没计课程,主张课程的组织必须围绕儿童的需要与经验,系统知识与活动同构是杜威课程观的核心所在。在国内,陶行知先生除了主张从儿童生活人手、为了儿童生活之外,还一再告诫我们要“懂得儿童”,要以儿童的心灵、大脑、情感等去思考、看待、体验等。儿童教育家李吉林主持的情境课程则以知识、儿童、情境的完美建构为己任,以情境教学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
  
  (2)在以儿童为本的教学领域,除活动教学、体验教学、情境教学之外,我们还需要特别关注源于西方学科教学科学化运动的有效教学理念。其重要观点是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求教师确立“对象意识”。就小语界内部有关研究而言,浙江的周一贯先生在《人民教育》撰文指出“小学语文应该是儿童语文”,批判r小学语文课堂中以成人为中心的诸多现象。江苏的成尚荣先生提出了“儿童立场”等思考,倡导小学语文教学应有儿童立场等。
  
  (3)在生本教育研究领域,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的理沦与实践的研究”,其重要观点有:教育的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即精简地教,大量地活动;方法论,先做后学,先学后教,先会后教,以学定教;评价观,因儿童学习需要评价,变评价为研究、服务等。
  
  这些研究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多元的:一是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要以儿童的需求、体验与经验为基础;二是语文教师要有科学的对象意识,要能准确理解儿童的语言与行为;三是在文本、儿童、教师与资源等诸多要素中,儿童最重要,因为好的教育必须通过儿童内在的力量发挥作用;四是情境、活动、体验、服务构成了儿童为本的语文教学基本策略。尽管有如此丰富的经验,但理论上研究的多,实践样例少;分别立足情境、体验等“特色”研究的多,整体研究与实践的少;西方研究的多,中国研究的少等等。因此,真正解决问题还任重而道远。
  
  二、概念的解读
  
  “儿童为本”,首先是“儿童”这个概念,这里是相对于“成人”和“集体”而言,以“儿童为本”强调“儿童立场”和“每一个儿童”;其次是这个“本”字,不是“本原”而是“根本”的意思,是哲学价值论的一个概念,意思是与知识、成人等相比,儿童最重要;第三儿童为本是指以每个儿童的内在需要与精神丰满为本,基本内容是依靠每一个儿童,通过每一个儿童,发展每一个儿童。
  
  主张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并不意味着不重视文本、不重视知识、不重视教师等,因为有效、规范本身是教育价值追求之一,也是“人性得到肯定”的应有之义,但这不能成为教学压迫儿童的理由,我们不能唯知识、唯文本是重,而是强调基于儿童、通过儿童,从而提高每个儿童的语文素养。
  
  如果说一般的语文教育主要是围绕“如何教”而建构的,那么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这也就是说把教育建立在倾听与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呼应儿童的召唤,满足儿童的需要,与儿童天性合作,唤醒儿童的内在动力,为儿童提供帮助。
  
  三、儿童的理解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建筑于对儿童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说有怎样的理解,就有怎样的语文教育。因此怎样理解儿童,这显得十分重要!
  
  理解儿童,对于语文教育而言至少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谈:一是哲学层面的追问,也就是探讨“儿童是什么”的问题;二是现象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对具体的儿童学习内在力量的解读;三是语文层面的理解,也就是对儿童的理解与表达背后的具体需求、体验与精神活动特征的分析。
  
  1.哲学的追问。儿童是什么?每一种教学流派,都基于对儿童的理解与发现,基于某种儿童观。除了把儿童理解为自然人、生活人、探究者、社会人之外,人们还把儿童理解为艺术之子、天然的诗人、历史的孩子等等。
  
  几乎每一种理解都是一把钥匙,都能打开神秘的儿童世界;但每一种理解也只提供了一种视角,尽管都能放眼儿童世界,但总有看不清楚以及看不到的地方。实践每一种理解意味着一种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实践每一种理解也似乎降低着儿童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儿童为本的语文教育主张与实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183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