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沉静语文:还语文教学之“魂”


教育是把“魂”丢掉了。今天的语文教师应当增强一种文化自觉,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每—个孩子的一种文化自觉,来还语文之魂。当下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是为教育、为文化、为我们民族“还魂”的一项事业。语文教育现在处在一个十分尴尬的“十字路口”,到底是为知识、为考试、为分数,还是为立人?现代教育背离了人的本性,远离了人的生活,远离了我们语文教师的生活的现状,应当得到根本的改变了。还语文教育之魂,守语文教育之魂,让语文的灵魂回家,回到“立人”这一根本上来,应当得到足够重视了。
  
  二、让迷失的灵魂“回家”
  
  想到语文教学的现状,我就想到一首老的流行歌曲《星星点灯》。歌手郑智化在自己的《星星点灯》这首歌里,坚持一个创作者应该有的敏感和坦白,作为一个时代勇敢的代言人,他借着犀利的词曲,大胆地剖析这个时代的自己,毫无保留地向世人公开他的内心世界:多久没有看到“星星”了,多久没有做“梦”了。世界的物质化的文明玷污了星星和曾经有梦的人,包括词作者心灵的美好,就像微弱的星星之火存在一样。他掏心掏肺地呼喊出时代的强音:拯救我们的灵魂。语文教育其实何尝不是如此?语文教学就是要让迷失的灵魂找到“回家的路”,就是要有一颗“沉静的心”。
  
  这颗“沉静的心”可以这样来描述:语文,应该是沉实。每一节课,教师都应该告诉学生:要学些什么,要学到什么程度。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行为,每个人都应当清清楚楚。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当讲,应该清楚、无遗、率直地告诉学生,寥寥数语,抓住要旨,不妨“大讲特讲”。一节课能够解决一两个学生通过思考和筛选出的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就够了,真正让学生每节课都学一点实实在在有用的东西,不看环节的多寡和完整。用杭州师范大学黄伟教授的话说:每一节课,都能让学生带走一点实实在在的“干货”。 沉静语文是沉朴的。语文学习就应该追寻语文的本意,考分只是“副产品”,不要搞许多花架子,教学上的任何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要从教学内容出发,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一定每一节课都要采用多媒体,都要讨论,都要表演,都要探究。应当从教学目标、从实际学习需要出发,直奔重点,化解难点,不拐弯抹角,不捉迷藏,不装腔作势,语文教学就是要学习语文,要摒弃一切非语文的东西。 沉静语文是沉稳的。在教学目标引领之下,大胆取舍教材,解决有限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可能是有缺憾的,但有时候缺憾恰巧是有大“收成”。一堂语文课是很有限的,教师不要希望解决所有的问题。例如把一篇课文从头到尾都弄深弄透。语文的练,我们就要保持清醒的判断,当练则练,教师要精心设计,择其精要,练就当时,练在节骨眼上,练就练到纯熟。如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第一篇文言文《郑人买履》,对初一的孩子来说很陌生,教学中对其文言实词虚词、语句翻译、疏通文意等,就是要教师开讲,学生认真听,认真记。
  
  沉静语文是沉积的。语文教学常常需要感悟,即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心里知道就行了,有时候还真的难以用口头语言确切地表达出来。传统的启蒙教育,老师不作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之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言说的神韵,然后再一遍一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楔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就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然后老师再稍作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即使暂时不懂,也已经牢记在心,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一定的阅历,是会不解自通的。所以语文学习是日积月累的功夫,我们说它慢,就慢在这里。所以语文很难像理科那样,每节课解决几个题目,可以很固定。就是要多读、多看、多思,读过、说过就可能忘记的,积累下来的,才是真正的语文。
  
  沉静语文又是沉浸的。语文课堂不是表演的舞台。而现状已经形成了这样的状态,即语文课一定要“出彩”,总是期待上演精彩绝伦的好戏。很显然,把教师与学生都当作了“表演者”。因此,至今大家都还在作秀。语文课堂不是游乐场,不能让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此刻享受快乐。既然教学是艺术,那么艺术是美的,即古人所说的“天然去雕饰”。所以语文课堂应该是自然的,静静的,是点点滴滴到心头的;是鸭子飞向春江暖水,淡淡的,自然的,流淌着人性的美。唯此,语文教育才是找到了一条回家的路。
  
  三、请在“下一个路口”耐心地等待
  
  语文教师怀着一颗沉静的心,那就应该是耐心的,应该是冷静的,应该在下一个路口,或者是“再下一个路口”“等孩子”。这个隐喻告诉我们:我们的语文教育应该给学生学习腾出更多的空间,提供更多的可能。如何腾出时间,让出空间?就是要求语文教师有哲学的思维。柏拉图说,从最高意义上讲,教育就是一种哲学。语文教师尤其需要学习一些哲学常识,语文教师的哲学修炼,就是要有辩证思维。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就是要整体一贯地思考这样四个问题:“为什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教什么”“怎么教”。至于“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就是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语文教学的目标定位问题。去年,我们语文工作室曾经进行过一个还原式评课。徐州师范大学魏本亚老师听了两位语文教师的课,在课前课后进行了现场的语文测试。一节课下来以后,就确定性的知识目标而言,只是增加了几分。而且在增加的分数里面,对分数进行了细致的结构性的分析,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基础知识并没有增加,还有三名同学有所倒退,六名同学保持了原有的分数。分数增加最多的是关于文章主旨的探讨。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文章主旨性知识是可以“贴标签”的。一节课就确定的知识性目标来说,是令人大跌眼镜的。由此反思传统课堂,目标定

《沉静语文:还语文教学之“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112.html

  • 上一篇范文: 语文教学中的等待
  • 下一篇范文: 写班里的同学的作文700字

  •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