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四川省美姑县教育研究室 马文富
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语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支点和中心任务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
一、生活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如带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观察家禽小动物时,只要说到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鸡的特点,有好斗的公鸡等特点。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生活经验中美好的记忆。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语言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敏锐的语感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朗读中感受语感
在朗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三、背诵中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四、理解教学内容中领悟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如《荷花》一文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换“冒”。学生有的换成“长”,有的换成“钻”字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用“冒”好。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之多,还写出了荷花生命力旺盛。“冒”出来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就抓准了关键文字,咀嚼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品味出了它的神韵。
五、想象中培养语感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453.html
四川省美姑县教育研究室 马文富
人们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简单地说,也就是人对语言的感受、认识、把握能力,这种能力具有直接性、整体性、敏捷性和不确定性。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也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语感是进行语文教学的前提与基础,是语文教学中的支点和中心任务的重要地位。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
一、生活中培养语感
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滴积聚起来,积聚得越多,了解越见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生活是培养语感的摇篮,生活经验的积累与语感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有意识、有目的地组织的各种活动,更能积累语感。如带学生到农村体验生活观察家禽小动物时,只要说到鸡,学生会说出不同颜色、不同外形的鸡的特点,有好斗的公鸡等特点。这些都是来自学生生活经验中美好的记忆。在大量的活动中,建立语言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敏锐的语感就能得到有效的培养。
二、朗读中感受语感
在朗读过程中,实现语文知识和语言的积累,从大量的语言实践里,体会言语中所蕴涵的东西,积累语感。朗读时要感情充沛,甚至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作者的感情尽可能融为一体。(论文范文 fanwen.oyaya.net)文章的思路、作者的情感、优美的意境就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的共鸣,从而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都得到潜移默化的培养和提高,同时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是语感培养的基本方法,教师要真正认识到它的重要地位,用有效的方法去训练学生。
三、背诵中积淀语感
语文课本上选自古今中外的名篇很多,文章精美,语言规范。指导学生朗读成诵,让他们真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揣摩文章语气、情感的变化,体味文脉的起伏,文气的贯通,进而充分吸收文章精华,使他们便于学习借鉴。没有背诵之功,我们就无法实现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积淀。背诵的方法有多种,尤其要重视“感知与试背结合法”。这种方法就是对要背诵的材料,品读上几遍后就尝试回忆,然后再品读,品读后再尝试回忆,循环往复,直到把材料回忆起来为止。如指导学生背诵《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童年乐园的一段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段文章唤起学生的想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展现百草园景象。接着再细细品读,品读中理解这段文字使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有……” 这样一组互相关联的句式。前一关联句式,略写百草园的整体,先由低到高写静物,再由高到低写动物;后一关联句式,详写百草园的一个局部,叙述的景物从动物写到植物,表明了作者欢乐、愉快的童心。然后再尝试回忆往复几次,学生就能轻松地将所背内容记住。课后练习中以这段文字为例写出自己的童年生活,有些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有所拓展但教师要注意避免让学生机械背诵,而要让学生在“品”中积淀语感。 四、理解教学内容中领悟语感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理解语言文字这一中心环节。教材中那些典范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作者精雕细刻,是妙不可言的。教师只有切实在语言文字训练上下功夫,语感的培养才有保证。特别要在作品中抓住那些重点的、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进行比较、揣摩、欣赏,进行透彻理解,使学生对它们不仅仅是有所感觉,而是有更深的领悟。如《荷花》一文有这样一句:“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引导学生用其它词换“冒”。学生有的换成“长”,有的换成“钻”字等,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讨论,学生认为用“冒”好。因为荷叶多,“挨挨挤挤”,所以荷花只能从中冒出来。“冒”不仅写出荷叶数量之多,还写出了荷花生命力旺盛。“冒”出来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生命力,一种生机勃勃的感受。这样,就抓准了关键文字,咀嚼出了精妙词语的个性特征,品味出了它的神韵。
五、想象中培养语感
阅读时,你到处感觉到他的存在,但却看不见他本人;你读到他的语言,却听不到他的声音,你得用自己的幻想去补足这个缺点。没有想象,就无从对语言进行感受和理解。因此,在语感培养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于有字处想无字文”,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的意蕴和情感。如《鸟的天堂》中这样写道:“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里的“热闹”并非只有听觉感受,其中还包含着视觉、运动觉、空间觉等多种感受,其形象很丰满,是一种立体形象的感受。在教学指导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一边在脑子里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画面,一边诵读,读出“热闹”的感觉来,读出作者欣喜的感觉来,读出美的感觉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感的培养对于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语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语感的培养会在语文教学园地里开出更加艳丽的花朵。 《初中语文教学中语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