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单单”教习作
“简简单单”教习作
海沧区育才小学,福建厦门3治理发愣功26 唐晴晓
摘要习作教学要提倡“简简单单”指导的理念。从选择素材到设计流程,再到教学过程中的点拨艺术,让学生在看似简单,实则扎实地课堂上习得基本的习作技能。
关键词:习作指导 “简简单单” 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01-02
近几年来,习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很多老师在习作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观摩过各种类型的习作教学课后,笔者发现习作教学要想有实效,不是靠花里胡哨的教学设计,更不是靠看似热闹、实则作秀的教程过程,靠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理念。这里的简单加了引号,说明这不是普通意义上容易,而是一种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简洁。下面以曾参加过的一次“千人万课”活动中的四节习作课为例,阐述如何“简单简单教习作”。
一、简单地选择素材
上什么样的习作指导课,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让学生写,一线的教师对这样的问题往往思考得比较少。通常是随着教学进度,要轮到上习作了,老师才匆忙看看教材、教参。如果赶上了学校或是市区教育局举行有关习作的教学比武,对于习作素材的选择就成了取决成败的关键了。大部分教师都摒弃了教材中的习作素材,从课外素材中反复筛选,精心组合各种素材,只想着如何在新、奇上在出彩。其实,我们忽略了简单的素材往往正是我们在学生小学阶段要教给他们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最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最佳素材。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一节五年级的习作课《烛心》。他就是从《读者》中选了杨红樱的微型小说《烛心》,让学生练习改写,属于给材料习作。贾老从学生最熟悉的作家杨红樱引入课题,先拉近了学生和微型小说的距离,再看《烛心》,是杨红樱创作的一篇不到三百字的小小说。讲的是“我”刚搬新居,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这时一个小男孩敲门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我”想,刚搬来,就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今天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于是”我”说没有。结果男孩高高举着两根蜡烛送给我,这让”我”惊呆了的故事。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源自生活,读来有亲切感,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读者》是一本较为普及的期刊,这样的素材在生活中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当然,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缺乏这样的职业敏感度,不能像贾老这样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简单的习作素材。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是六年级的两节习作课《关注小事·关注细节》。于老指导学生写的是校园里最普通的、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那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属于写人记事类的习作,于老从老生常谈的话题里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细节描写。(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浙江特级教师林乐珍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里二年级上册的一次习作练习《游猴山》,属于看图写话,也是简单的习作素材。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的是六年级《写一个人——我的同桌》评讲课。写自己的小伙伴正是六上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管老师也是选择了简单的教学素材进行习作评讲指导。
上面几位老师执教的习作课的素材,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对课程资源的巧妙取材,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简朴的教学理念。如此简单的素材,在他们的手里,就成了异常丰富、容量极大的课程资源。
二、“简单”的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是我们在听课时最为关注的一个点。我们常常评价一节好课,主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不是新颖,预设是不是出人意料,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的亮点,等等,似乎如果这堂课没有打破常规就谈不上一堂精彩的课,而这次活动上的习作指导课的流程相对都很简单。
贾老执教的《烛心》的教学流程是:一、聊杨红樱和微型小说;二、朗读《烛心》并换角色说故事;三、动笔改写,18分钟写500 字,并换题目点评。四十分钟的课堂足有近20分钟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由此可见,简单里透着扎实。
在我们还在为能不能用范文教学、用下水文教习作会不会框住学生的思维而左右为难时,于永正老师在课上大胆地用两篇下水文做指导。一开始他就出示了两篇自己写老师的细节描写片段,让学生读后问:“哪句话引起你的思考?哪个细节深深印在你的脑海?”让学生在细细阅读两段范文的基础上,具体认识了什么细节,怎么把细节写细。再用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捕捉细节。接着就是让学生练写,十五分钟后评议。之后于老师又和一个学生模拟了一件 《“简简单单”教习作》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666.html
海沧区育才小学,福建厦门3治理发愣功26 唐晴晓
摘要习作教学要提倡“简简单单”指导的理念。从选择素材到设计流程,再到教学过程中的点拨艺术,让学生在看似简单,实则扎实地课堂上习得基本的习作技能。
关键词:习作指导 “简简单单” 方法 技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01-02
近几年来,习作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很多老师在习作教学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不少有效的成果。观摩过各种类型的习作教学课后,笔者发现习作教学要想有实效,不是靠花里胡哨的教学设计,更不是靠看似热闹、实则作秀的教程过程,靠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理念。这里的简单加了引号,说明这不是普通意义上容易,而是一种删繁就简、去粗取精的简洁。下面以曾参加过的一次“千人万课”活动中的四节习作课为例,阐述如何“简单简单教习作”。
一、简单地选择素材
上什么样的习作指导课,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让学生写,一线的教师对这样的问题往往思考得比较少。通常是随着教学进度,要轮到上习作了,老师才匆忙看看教材、教参。如果赶上了学校或是市区教育局举行有关习作的教学比武,对于习作素材的选择就成了取决成败的关键了。大部分教师都摒弃了教材中的习作素材,从课外素材中反复筛选,精心组合各种素材,只想着如何在新、奇上在出彩。其实,我们忽略了简单的素材往往正是我们在学生小学阶段要教给他们的最简单的、最基本的、最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最佳素材。
上海特级教师贾志敏执教一节五年级的习作课《烛心》。他就是从《读者》中选了杨红樱的微型小说《烛心》,让学生练习改写,属于给材料习作。贾老从学生最熟悉的作家杨红樱引入课题,先拉近了学生和微型小说的距离,再看《烛心》,是杨红樱创作的一篇不到三百字的小小说。讲的是“我”刚搬新居,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这时一个小男孩敲门问:“阿姨,你家有蜡烛吗?”“我”想,刚搬来,就来借东西,真是欺负新来的。今天借蜡烛,说不定明天又来借葱、蒜,于是”我”说没有。结果男孩高高举着两根蜡烛送给我,这让”我”惊呆了的故事。这篇小小说的内容源自生活,读来有亲切感,符合学生的生活体验。《读者》是一本较为普及的期刊,这样的素材在生活中是可以信手拈来的,当然,我们很多语文教师缺乏这样的职业敏感度,不能像贾老这样能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简单的习作素材。
江苏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是六年级的两节习作课《关注小事·关注细节》。于老指导学生写的是校园里最普通的、每天都要发生的事情,那就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事情,属于写人记事类的习作,于老从老生常谈的话题里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细节描写。(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浙江特级教师林乐珍执教的是人教版教材里二年级上册的一次习作练习《游猴山》,属于看图写话,也是简单的习作素材。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执教的是六年级《写一个人——我的同桌》评讲课。写自己的小伙伴正是六上第五单元的习作要求,管老师也是选择了简单的教学素材进行习作评讲指导。
上面几位老师执教的习作课的素材,看似简单,其实都是对课程资源的巧妙取材,真正体现了语文来自生活,回归生活,服务生活的简朴的教学理念。如此简单的素材,在他们的手里,就成了异常丰富、容量极大的课程资源。
二、“简单”的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是我们在听课时最为关注的一个点。我们常常评价一节好课,主要看教师的教学设计是不是新颖,预设是不是出人意料,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的亮点,等等,似乎如果这堂课没有打破常规就谈不上一堂精彩的课,而这次活动上的习作指导课的流程相对都很简单。
贾老执教的《烛心》的教学流程是:一、聊杨红樱和微型小说;二、朗读《烛心》并换角色说故事;三、动笔改写,18分钟写500 字,并换题目点评。四十分钟的课堂足有近20分钟让学生动笔写作文。由此可见,简单里透着扎实。
在我们还在为能不能用范文教学、用下水文教习作会不会框住学生的思维而左右为难时,于永正老师在课上大胆地用两篇下水文做指导。一开始他就出示了两篇自己写老师的细节描写片段,让学生读后问:“哪句话引起你的思考?哪个细节深深印在你的脑海?”让学生在细细阅读两段范文的基础上,具体认识了什么细节,怎么把细节写细。再用师生现场模拟表演的方式,让学生走进生活,用眼睛和心灵去捕捉细节。接着就是让学生练写,十五分钟后评议。之后于老师又和一个学生模拟了一件 《“简简单单”教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