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作文教学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海沧区鳌冠小学,福建厦门3治理发愣功26 魏运明
摘要:作文与快乐听起来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要想作文教学有生命力,就要让两者巧妙结合,怎么才能做到呢?笔者从“善积累、巧指导、勤实践、活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 快乐学习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13-02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里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善积累,开源头活水
1.诵读美文,润“作”无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的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得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容易。多年来,我在班级开展了“诵美文片断”活动,先指导学生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美文,在早读课时声情并茂地朗读,而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美文,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记忆能力监督背诵。这样的在诵读美文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感悟生活,闪现灵性
小学生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笔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巧指导,授之以渔
所谓指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泉涌。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平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为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指导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寻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诉苦”: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饭,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电子保姆,定时完成预定的工作,那该多好呀。学生一听,笑了,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有同学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你;有同学说要一本“感应字典”,只要你把这个字的拼音字母或字形写上去,字典上会把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讨论还在进行,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20 年后的……》,说:“同学们,或许我们现在设想的,20年后都已出现了,到20 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三、勤实践,倾诉真情
生命活动是作文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实感受,倾诉于作文当中。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辩论会”“成语接龙”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惊喜”……学生们在活动中心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
四、活评价,享受快乐
1.沙里淘金,捕捉闪光点
心理学家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向上的动力。因此,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点滴的进步,这对引发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兴趣显得格外重要。作文评语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一座桥梁。教师要懂得欣赏,要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一句话,甚至只是一个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不再感觉手中的笔是那样沉重,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的关注他,关心他。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作文评改时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注重纵向比较,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各自己的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的进步,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同时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2.构建平台,体验成功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教师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栏、学校广播站、校刊等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让学生将优秀习作读给父母听,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越写越好。 《作文教学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670.html
海沧区鳌冠小学,福建厦门3治理发愣功26 魏运明
摘要:作文与快乐听起来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要想作文教学有生命力,就要让两者巧妙结合,怎么才能做到呢?笔者从“善积累、巧指导、勤实践、活评价”四个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 快乐学习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0013-02
说到作文,大多学生“谈虎色变”。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水火不相容。而真正想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里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结合个人在教学中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善积累,开源头活水
1.诵读美文,润“作”无声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再阅读。”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的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得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容易。多年来,我在班级开展了“诵美文片断”活动,先指导学生从报刊书籍中精心筛选美文,在早读课时声情并茂地朗读,而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美文,让家长根据孩子的记忆能力监督背诵。这样的在诵读美文中,收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感悟生活,闪现灵性
小学生生习作也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了,学生语言表达才会有源头。那么习作训练首先就要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进广阔的生活,参与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产生“不吐不快”的欲望,从而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例如在学写动植物时,我不是让学生拿起笔来就写,而是带领学生来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如:观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并尽可能让学生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让学生习作有话可说、有物可写。面对生活,每一个学生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感受,有自己获得的喜悦,有受到挫折的懊丧,也有被责难、被误解的愤慨和惆怅。我鼓励学生大胆写这些生活,习作中自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出孩子率真的灵气。
二、巧指导,授之以渔
所谓指导,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从学生的作文实际来看,作文难写的症结就在于不知写什么,所以必须借助教师的疏导,使之文思泉涌。文思要喷涌关键是开掘题材。题材是文章的生命。好题材如山珍海味能馋人。题材平淡,似白菜萝卜,即使巧妇也难为佳肴。因此,如何选材是指导的关键。一般的说,好题材具有“新”和“奇”的特点。“新”题材,“新”观点往往能引人思考。“奇”就是不寻常,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故能诱人一睹为快。在导写中,教师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悟出“新奇”的题材,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比较,观察的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会相同。在想象作文《20年后的……》教学中,我首先向学生“诉苦”:每天早上起床后总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做早饭,洗衣服,时间不够用,要是家里安装了电子保姆,定时完成预定的工作,那该多好呀。学生一听,笑了,也纷纷应和我。此时我话锋一转: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想要些什么来帮你解决呢?教室里刹时热闹起来,有同学说要一支“电子纠错笔”,发现写错别字马上会发出警报提醒你;有同学说要一本“感应字典”,只要你把这个字的拼音字母或字形写上去,字典上会把这个字的相关信息显示出来……讨论还在进行,这时我板书了作文题目《20 年后的……》,说:“同学们,或许我们现在设想的,20年后都已出现了,到20 年后的世界里去把你想要的东西拿过来吧!”学生疑惑不解:“老师,今天的作文写这个?”我笑着点了点头。不一会就看见学生们面带笑容,欣喜地开始今天的习作。
三、勤实践,倾诉真情
生命活动是作文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实感受,倾诉于作文当中。为了丰富学生创作的题材,我组织了多种活动,从“辩论会”“成语接龙”到生活实践活动“学做饭”“今天我当家”“给妈妈惊喜”……学生们在活动中心情地体验着“快乐作文”的快乐,作文兴趣浓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不少。每次作文,学生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发愁了。
四、活评价,享受快乐
1.沙里淘金,捕捉闪光点
心理学家认为:在每次成功的时刻,孩子总会发现新的自我,这将成为向上的动力。因此,给予学生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点滴的进步,这对引发学生对作文产生持久兴趣显得格外重要。作文评语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最直接的一座桥梁。教师要懂得欣赏,要用一种充满赞赏的眼光去评价每一篇习作,用极富激励性的语言去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师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的一句话,甚至只是一个词,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不再感觉手中的笔是那样沉重,让他们时时有获得成功的喜悦,感觉始终有人的关注他,关心他。这就要求老师在组织作文评改时除了要横向比较,还要注重纵向比较,让基础差的学生,在各自己的过去的比较中看到自己的的进步,树立起写作的信心;同时也让基础好的学生,感到要被别人超过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提高。
2.构建平台,体验成功
爱表现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可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位、多渠道为学生营造氛围,提供表现的机会、展示的舞台。在学校里,教师可通过校园佳作宣传栏、学校广播站、校刊等等为学生提供佳作展示天地;在家庭中,可让学生将优秀习作读给父母听,获得成功的赞许;在社会上,可让学生多参加社会活动,积极写作,踊跃投稿,学生的作文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奖励。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成铅字,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写稿、追求发表的过程中培养兴趣,乐于作文,提高水平。学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心理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在老师、家长、社会的赞扬声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激发出一种强大的创作动力,自然就会把作文当作一件乐事,越写越好。 《作文教学论文:在快乐中生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