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
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
尹钰俊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有所体验,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之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中提升语文能力。
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被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所折服,特别是支老师始终以“情趣”为线贯穿全课,让情趣充盈课堂,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与启迪。
一、轻松和谐,富于情趣
课一开始,支老师就让学生多角度地诵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未成曲调先有情,达到了“课伊始,情已生”的效果。揭题后接着问:“只有一个地球”这一短语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有的说要读出珍惜的情感;有的说要读得让人觉得地球很珍贵;有的说要读出人类对它保护的感觉来;更有学生说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当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支老师要求他们自由读一读,把这些感受朗读出来,因而学生就课题展开了情感诵读。这种情感诵读是在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故情感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略带颤音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时,博得了满堂喝彩。
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弊端:知识性的文章一般注重知识的传授,情感性文章往往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了知识、情感孤立的现象。新课改中的一个“综合”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立体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二、书声朗朗,情意融融
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支老师没有要求学生读得怎么有情感,而是运用了“赛读法”“谁能把别人读下去”来激励出学生不服输的天性。学生自然理解教师的用意,知道不仅要读得流利,还应读得有感情才有可能把别人“读下去”。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读得煞是感人。当学生通读课文后,支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学生说心里很苦;有学生说心里酸酸的;也有学生说心里也有点甜的感觉。
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支老师要求学生读出苦、读出酸、读出甜的感觉来。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之后,支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认为最使自己心酸的那一段。
叶圣陶先生曾说“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支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一直在读课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是从情感上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情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是书声朗朗、情意融融,这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学生在读中积累了事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原型和语言,久而久之,沉淀内化,就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
三、实话实说,真情流露
在课的结束部分,为了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再上一个层面,支老师安排了类似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谈话形式。他问这期节目得邀请哪些嘉宾?学生兴趣盎然地提议,要有环保局长、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宇航员,甚至有学生说还得请一个曾经破坏过地球的人。支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按学生所说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当嘉宾,他自己则当起了主持人……
“实话实说”要求学生必须课内外结合,利用自己的知识内存来解决问题。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碰撞,更有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之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在这特定的情感驱动下,学生妙语如珠,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738.html
尹钰俊
课堂教学不仅仅要使学生有所知,更要使学生有所感、有所体验,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把情感点化出来,展示在课堂教学之中,打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情趣盎然的课堂教学中提升语文能力。
最近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后,被他那精湛的教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所折服,特别是支老师始终以“情趣”为线贯穿全课,让情趣充盈课堂,在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上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与启迪。
一、轻松和谐,富于情趣
课一开始,支老师就让学生多角度地诵读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未成曲调先有情,达到了“课伊始,情已生”的效果。揭题后接着问:“只有一个地球”这一短语你觉得要读出什么样的情感来?学生有的说要读出珍惜的情感;有的说要读得让人觉得地球很珍贵;有的说要读出人类对它保护的感觉来;更有学生说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当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支老师要求他们自由读一读,把这些感受朗读出来,因而学生就课题展开了情感诵读。这种情感诵读是在学生的认识得到提高的基础上进行的,故情感是从心底里发出的。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略带颤音地朗读“只有一个地球“时,博得了满堂喝彩。
以往的语文教学存在这样的弊端:知识性的文章一般注重知识的传授,情感性文章往往注重情感体验,形成了知识、情感孤立的现象。新课改中的一个“综合”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过程方法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组成一个立体的生命体——语文素养。
二、书声朗朗,情意融融
在指导朗读课文时,支老师没有要求学生读得怎么有情感,而是运用了“赛读法”“谁能把别人读下去”来激励出学生不服输的天性。学生自然理解教师的用意,知道不仅要读得流利,还应读得有感情才有可能把别人“读下去”。因此在初读课文时,读得煞是感人。当学生通读课文后,支老师说:“同学们,你们读了这篇课文,心里是什么滋味?”有学生说心里很苦;有学生说心里酸酸的;也有学生说心里也有点甜的感觉。
老师都给予肯定。然后,支老师要求学生读出苦、读出酸、读出甜的感觉来。学生再次通读全文之后,支老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学生认为最使自己心酸的那一段。
叶圣陶先生曾说“到文章中去走个来回”。支老师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一直在读课文,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要求,而这些要求都是从情感上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情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激发出来了。课堂上是书声朗朗、情意融融,这本身就是极具创造性的活动,同时学生在读中积累了事物形象、思想感情的原型和语言,久而久之,沉淀内化,就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支持。
三、实话实说,真情流露
在课的结束部分,为了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再上一个层面,支老师安排了类似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谈话形式。他问这期节目得邀请哪些嘉宾?学生兴趣盎然地提议,要有环保局长、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宇航员,甚至有学生说还得请一个曾经破坏过地球的人。支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按学生所说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当嘉宾,他自己则当起了主持人……
“实话实说”要求学生必须课内外结合,利用自己的知识内存来解决问题。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不仅存在着知识的碰撞,更有情感的自然流露。在“实话实说”的过程中,引发了学生对地球的珍爱之情,“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进入了如痴如醉的境界,在这特定的情感驱动下,学生妙语如珠,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坛市华罗庚实验学校) 《让情感充盈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