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武汉市李莉名师工作室 张春霞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课堂教学过程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亦步亦趋”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
这是小学教师的通病,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没自信,所以课堂上总是带着学生小步子走。这样做,课堂上呈现出热闹纷繁的场面,因为问题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往往不假思索便可得到答案,这种热闹是以学生的思维的丧失为代价的。
〔案例〕六年级语文《浮冰上》(鄂教版教材)教学片断
师:为了一条狗,诺尼放弃了生的希望,为了保全狗的生命,他放弃了小刀,这是充满人性的爱,尼诺克可以吃了诺尼之后,多活几天,可它吃了诺尼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生:犬围着诺尼打转,嗥叫……
师:他为什么打转,嗥叫?
生:不知道主人怎样,担心主人。
师:犬还怎样做?
生:扑上来。
师:扑上来干什么?
生:看清主人为什么倒下。
师:犬还怎样做?
生:犬呼吸时的热气……
师:犬还怎样做?
生:舌头去舔诺尼的脸……
〔原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明显地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的问题没有张力,显得细碎。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无需与文本进行对话便可对答如流。这样热闹纷繁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缺失。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浅显理解上。还有的教师怕问题放下去之后,学生不会回答,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自己又缺乏必要的课堂调控能力,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导致课堂上教学的重心放下不去。
〔对策〕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独具匠心,从大处着眼设计问题。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关注答案”现象,忽视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知道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一到课堂上,做法又回到了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老路”上去了,课上的每一个问题或做法都循规蹈矩,对于一些“越雷池”之举,不去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是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课堂上逐步演绎教材中的规则,少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好,现在大家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用圆规画圆。
(生在自己本上用圆规画圆。其中有一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定圆心,再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开始“依葫芦画瓢”,可另一部分学生在定了圆心之后,将圆规固定不动,而是通过旋转本子来得到圆)
师:你们这样做不对,本子不能动,要动圆规。
生:哦。(于是按住本子转动圆规开始画圆)
〔原因分析〕非常明显的,这位老师没抓住学生的生成,而是把这种有效的生成当做错误资源处理了,这样只关注最后答案,却忽视学生正确画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不能旋转纸张?老师的认识偏差,只求结论的做法导致学生的不求甚解。正确的做法,老师应该抓住这资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想到旋转本子?画圆时为什么不能旋转本子?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在操场上画圆能旋转操场吗?在黑板上画圆能旋转黑板吗?通过对比交流,学生就自然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在画圆时旋转本子的道理了。
〔对策〕关注与强化“过程和方法”首先,教师课前要把“备学生”当做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在检查老师的备课时,发现一班老师的教案都写得特别完整、周密,看起来似乎设计得非常精心,非常完美。但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备学生”。所以课前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问题,找准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的训练点。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如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747.html
武汉市李莉名师工作室 张春霞
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教师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与时俱进的探索有效教学的途径,课堂教学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但一些教师的理念和教学行为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距离,课堂教学过程面临着一些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与新课程背道而驰,不容忽视,亟待解决。
一、“亦步亦趋”现象,问题设计缺乏挑战力度
这是小学教师的通病,对学生不放心,对自己没自信,所以课堂上总是带着学生小步子走。这样做,课堂上呈现出热闹纷繁的场面,因为问题简单,所以大多数学生往往不假思索便可得到答案,这种热闹是以学生的思维的丧失为代价的。
〔案例〕六年级语文《浮冰上》(鄂教版教材)教学片断
师:为了一条狗,诺尼放弃了生的希望,为了保全狗的生命,他放弃了小刀,这是充满人性的爱,尼诺克可以吃了诺尼之后,多活几天,可它吃了诺尼没有?它是怎么做的?
生:犬围着诺尼打转,嗥叫……
师:他为什么打转,嗥叫?
生:不知道主人怎样,担心主人。
师:犬还怎样做?
生:扑上来。
师:扑上来干什么?
生:看清主人为什么倒下。
师:犬还怎样做?
生:犬呼吸时的热气……
师:犬还怎样做?
生:舌头去舔诺尼的脸……
〔原因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非常明显地表现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的问题没有张力,显得细碎。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无需与文本进行对话便可对答如流。这样热闹纷繁的课堂,所表现的是学生思维的缺失。学生学习的结果只是停留在对文本内容的浅显理解上。还有的教师怕问题放下去之后,学生不会回答,课堂出现冷场的现象,自己又缺乏必要的课堂调控能力,对自己表现出极大的不信任,导致课堂上教学的重心放下不去。
〔对策〕设计有挑战性的问题
阅读教学问题的设计十分重要,教师要独具匠心,从大处着眼设计问题。
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既不能过于浅白,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太浅白,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兴致;太艰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易挫伤其学习积极性,事与愿违。
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这都能较好地切中文章要处,引导学生直接把目光投向文章关键,从而很快突破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尽可能突破“标准答案”的窠臼,让答案具有多元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精神。这样的提问,既紧扣了教材,又给予了学生充分施展自己创造才能的机会,对于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大为有利。
第四,科学地确定问题的指向,切忌提“漫谈式”的问题,单求课堂“热闹”,却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二、“关注答案”现象,忽视过程与方法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都知道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可一到课堂上,做法又回到了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主的“老路”上去了,课上的每一个问题或做法都循规蹈矩,对于一些“越雷池”之举,不去了解学生思维的过程,而是简单地把正确答案强加给学生。学生只是在课堂上逐步演绎教材中的规则,少了探究发现的快乐。
〔案例〕六年级数学《圆的认识》
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好,现在大家开始在自己的本子上用圆规画圆。
(生在自己本上用圆规画圆。其中有一个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定圆心,再固定圆规的一只脚,开始“依葫芦画瓢”,可另一部分学生在定了圆心之后,将圆规固定不动,而是通过旋转本子来得到圆)
师:你们这样做不对,本子不能动,要动圆规。
生:哦。(于是按住本子转动圆规开始画圆)
〔原因分析〕非常明显的,这位老师没抓住学生的生成,而是把这种有效的生成当做错误资源处理了,这样只关注最后答案,却忽视学生正确画圆的过程与方法,同时还禁锢了学生的思维。
为什么不能旋转纸张?老师的认识偏差,只求结论的做法导致学生的不求甚解。正确的做法,老师应该抓住这资源,问这些学生,为什么想到旋转本子?画圆时为什么不能旋转本子?教师可以列举一些例子:在操场上画圆能旋转操场吗?在黑板上画圆能旋转黑板吗?通过对比交流,学生就自然会明白为什么不能在画圆时旋转本子的道理了。
〔对策〕关注与强化“过程和方法”首先,教师课前要把“备学生”当做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平时在检查老师的备课时,发现一班老师的教案都写得特别完整、周密,看起来似乎设计得非常精心,非常完美。但却往往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即“备学生”。所以课前要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好问题,找准渗透学习方法指导的训练点。既要考虑教师“如何教”的过程,还要考虑学生“如何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小学课堂教学误区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