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习作,回归儿童的生态


至小草、花儿们在春雨中的情景都描绘出来了。
  
  总之,低年段的写话中,我们可以着力借助文本教材,提供想象契机,为孩子们搭建充满乐趣、兴趣与热情的写话平台,让孩子们在写话的路上饶有兴趣、自由自在地前行。
  
  习作教学,变“要求”为“需求”
  
  赵岚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教学的要求如下:“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而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那么,如何将《语文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我表达的需求呢?这里,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思考。
  
  一、启情导言,取材立意
  
  习作教学首先要让学生明白习作要求,帮助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指导前,学生脑海中已有一些有关的生活积累,但往往不完整、不清晰、不连贯。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轻松贴近的话题,直抵学生的内心,让学生迅速在脑海中寻找到需要的素材,在趣味盎然的谈话中解决取材和立意的问题。
  
  如,我教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习作4《写对话》时,是这样启情导言的:
  
  师:今天老师带了一份神秘的小礼物。想看吗?
  
  (播放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中一段图图和爸爸的对话视频,学生们看了笑得前仰后合)
  
  师:觉得好玩吗?哪儿好玩啊?
  
  生:刚才图图把“唐代”当成了“糖袋子”,最好笑。
  
  师:你关注到了他们说话的内容!
  
  生:爸爸被图图弄得很无奈,头发都气得竖起来了,特别有趣。
  
  生:图图每次说话都摇头晃脑的,真好玩。
  
  师:对,他们的神态很有趣。
  
  师:刚才动画片里的内容非常有趣,如果能用语言文字记录下来,让别人读了文字也能会心一笑,多么神奇啊!想不想学学这个神奇的本领?
  
  生:想!
  
  这里,我以有趣的动画和聊天开场,在点评中引导他们关注对话的内容和人物的神态,学生明白了对话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把生活中的对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习作。这样贴近儿童生活的导入,既轻松解决了取材立意的问题,也激发了学生的习作欲望。
  
  二、例文引路,构思起草
  
  学生明确习作目标后,就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明确写作的主题,有了写作的素材,接下来就要将素材组织构建起来,这个过程就是构思。构思必然涉及到写作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用习作中的例文引路,指导写作方法,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习作4《写对话》的教学中,我这样指导学生:
  
  师:小作者是怎么写好对话的呢?先读读例文,再和同学讨论讨论。
  
  生:小作者写出了我和妈妈的心情——“我感到很奇怪”。
  
  师:你一下就找到了描写心情的词语,真会发现。在对话中,这些描写人物心情、神态、动作的词句,有个共同的名字,叫——
  
  生(齐答):提示语!
  
  师:写好对话,还要注意什么呢?
  
  生:还要写清说话的内容。
  
  师:是啊,说话的内容和双引号是一对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它们形影不离,同学们千万不要随意把它们分开哦!
  
  生:还有对话中的冒号也很重要。
  
  师:说起这个冒号,它可是个百变小精灵,能根据提示语的不同位置而随机应变。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写对话的时候每个人说的话单独成一段。
  
  师:根据人物的对话而自然分段,这样可以使文章显得更清晰。
  
  师:有提示语、标点正确、自然分段,这是写好对话的三大法宝,我们可要牢牢记住!
  
  例文中体现了对话的三大特点:有提示语、标点正确、自然分段。我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自主发现。学生头脑中原本混乱的思维已经逐渐明晰。素材内容以何种形式呈现,内部语言如何外化,在例文的“引路”下轻松解决了。
  
  三、自改互改,加工完善
  
  习作的能力是通过修改而修炼来的,自改、互改是把“改”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用手中的生花妙笔将习作改精彩。如果老师能够唤起学生自我修改的欲望,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苏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7《写日记》的评改课中,我的评改教学分为三个步骤:
  
  首先,明确日记的写作要求:格式正确,通顺明白、真实有趣,然后,有层次地鼓励、表扬,展示优秀日记。这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习作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想改的欲望。
  
  其次,让学生赏析两篇优秀习作,通过学生的眼光去发现,透过学生的心灵去感受,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之后,再次回归例文,复习写法。习作的要求也就是修改的要求,要让它在学生心目中扎根,不断强化。
  
  最后,以一篇学生日记为例,一齐开动脑筋,你一言我一语体验修改的乐趣,锻炼学生敢于点评、敢于发表修改意见的能力,这是学改的过程。此时学生的修改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再让学生自改就不是件难事了。
  
  四、交流评价,体验成功
  
  习作评价应该遵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儿童的天性,淡化技巧指导,不拔高要求,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习作,最大限度地让儿童收获习作的成功和快乐。
  
  习作7《写日记》的交流评价环节我是这样处理的:
  
  师:我们欣赏了同学的日记,也修改了一篇日记,对修改自己的日记有启发和帮助吗?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在通顺明白的基础上把作文改得更有趣、更精彩。必要时还可以请教同桌和老师。
  
  (生自改、互改)
  
  师(点评):我发现很多同学在修改的时候都用上了规范的修改符号,这是很棒的习惯。
  
  (请生上台读习作,小作者发表想法。)
  
  师评价第一篇习作:这篇习作做到了格式正确(优秀加一颗五角星),通顺明白(加第二颗五角星),而且修改之后更有趣了(再加一颗五角星)。
  
  师:这第二篇习作请大家来评价,看看可以给他什么等第。
  
  (请一位同学上台,评价打等第。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学会了欣赏别人的优点。)
  
  既要针对要求发现不足,也要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这才能真正把习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学生在这样不断地鼓励中,必能保持习作的热情,感受到习作成功的乐趣。
  
  习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习作教学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教师必须把握习作要求,用激励和智慧开启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自我表达的欲望,让学生能够“我手写我心”,这样,方能写出一篇篇说真心话的佳作。
  
  童眼审视,让儿童享受成功
  
  陈媞媞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习作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习作的内容陈旧而虚假,语言苍白而无力,习作中本该洋溢着的儿童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更是少之甚少。学生的习作更多的是充塞着伪圣化的情感,极具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唯独丧失了学生自己。
  
  著名特级教师潘文彬在《守护儿童的天性》一书中也说道:“习作是属于儿童自己的,是儿童自己的一种生活需求,是儿童自己生活的一种真实再现,是儿童自己的情感的一种自然流淌。”所以,教师在评价儿童习作时应该用儿童的眼睛去审视儿童的作文,所谓“儿童的眼睛”也就是让教师在审视儿童习作时,用一种童真、童趣的眼光看待学生习作,降低评价标准,切勿过度追求习作中思想内容的高度、辞藻的华丽等。
  
  儿童习作,首先讲求一个“真”字,即写他们的真实生活。比如清明节扫墓,成人是在对先人进行哀悼,而对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孩子们来说,清明节扫墓却更像是一次愉快的郊游,老师带着学生到烈士纪念碑前,他们很难想到烈士们浴血奋战,为了新中国而不怕牺牲的精神,即使习作时写了这方面的内容,往往都是些空话、套话。我认为,只要是写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想法,就是好习作。
  
  其次,儿童习作还应求“趣”,即在写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写进自己的感受,用真情表情趣。儿童的生活经历是习作的源泉。虽然儿童并不缺少生活,但很多孩子不善于感受生活。生活虽然是精彩的、有趣的,但因为缺少了童趣,所以反映在习作中就成了干巴巴的“流水账”,失去了生活原有的亮丽和芬芳。因此,教师事先不应作僵化或过细的习作辅导,使学生缺失自由表达自我生活的勇气和愿望,而应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用心感受的能力,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丰富多彩、生活的色彩斑斓,然后,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像聊天一样把这种有趣、这种鲜活表达出来。
  
  我们也不能把成年人认为的“有意义”的内涵强加给儿童。成年人觉得有意义的事,孩子们也许觉得枯燥无聊。对儿童来说,快乐的生活就是有趣的生活,有些孩子的痛苦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他们难忘的事也许就是养两只小猫、抓几只蚱蜢或者做了-个有趣的游戏。
  
  所以,教师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评价学生的习作,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肯定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
  
  用童眼审视儿童的习作,我们还应以一个“忠实读者”的身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内心独白,根据儿童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要人性化——“这句话可不可以这样改?”“如果改成这样会更好些。”“下次错别字如果再少些,你的作文将更加出色。”……凡是学生习作中值得肯定的地方,我们都应加以赞赏,不应以老师的语言、情感去替代儿童的语言、情感。而是始终以读者的意识参与其中,用儿童的眼光去审视儿童的习作,与之进行平等的交流。
  
  就让我们满怀一颗童心,从儿童的心理出发,用儿童的眼睛审视儿童的习作,让他们写出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不解,写出内心的快乐与悲伤,在习作的自由王国里畅所欲言,让习作真正成为生命的呼喊和心灵的歌唱

《习作,回归儿童的生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852.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