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课文“例”当先 作文巧迁移


  课文“例”当先 作文巧迁移
  
  作者/徐婷
  
  所有目标的实现,都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既需要实现的途径,更需要有执行过程中的策略。
  
  儿童生态作文的实现,以课文为本,学习迁移;说在写前,降低了写的难度;贴心而实用的评语,提升了文的品质;小小的日记练笔,还原了孩子生活的本真;发表的推进,既是激励,更是动力之一。只有把写作建立在学生生态的基础上,才能发现习作原来是这么容易,闻着一路的芳香,幸福着,写作着……
  
  ——聂闻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的一体两面,它们分则两伤,合则俱荣。阅读又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方面。就课内阅读而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如是说。既然是例子,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发挥课文这个例子的作用:用课文中那些规范的、合乎法度的、凝练优美的语言来构建和丰富学生的言语世界,影响学生原有的说话习惯,让他们逐步通过“语言运用关”。
  
  如何运用好这些“例子”,在教学中求得突破,让学生领会语文知识,掌握语言技能,并能将掌握的语言技能运用于写作,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在做了一些尝试之后,有如下心得:
  
  一、读中感悟,体会写法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吸收;习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用心、用情去体味、沉吟、感悟课文中的那些富有生命情感的灵性语言,让学生在玩味鉴赏中、在比较掂量中、在切己体察中,把课文中的那些规范的语言文字积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积淀为语文素养,融入自我生命之中,“使其言若出吾之口,使其意若出吾之心”。如:在教学《石榴》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体会石榴果实的“趣”的:
  
  师:石榴的果实成熟了,让我们去看一看吧,瞧,石榴娃娃也在对你们笑哪。(出示图片)
  
  师(边引导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笑得——
  
  生:咧开嘴。
  
  师(继续边引导学生看大屏幕边说):这是——
  
  生:笑破肚皮。
  
  师:这两种笑有什么不一样?
  
  生:咧开嘴笑的口不大,笑破肚皮的嘴张得大。
  
  生:笑破肚皮的程度比咧开嘴深。
  
  师:所以文中用上了一个词,那就是——甚至。以后呀,当你要表示程度加深的时候,就可以用上这个词了。
  
  师:笑得这么有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你能通过朗读让我们感受到石榴笑的程度有所不同吗?(指名读)
  
  师:你想当石榴娃娃吗?
  
  生:想。
  
  师:好,石榴娃娃们,我们一边读一边做做动作。
  
  师:这个石榴娃娃,刚才你为什么要急着扒开黄绿色的叶子?
  
  生: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生:我想让果农伯伯快点看到我。
  
  生:我想告诉人们我熟透啦!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我们分小组来读一读。
  
  师:多可爱的石榴娃娃呀,你觉得作者写得怎么样?
  
  生:非常有趣。
  
  生: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一个个挂在枝头的石榴娃娃。
  
  这里,我抓住了“趣”,引导学生在文中寻找描写石榴果实有趣的句子,采用默读、个别读、小组读、比赛读、边做动作边读、齐读、配乐读等多种阅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内化、读中生情,自然而然地体会到了作者对石榴果实的喜爱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写作方法的渗透,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语言上的简洁、用词上的准确、表达上的精彩。凸显了阅读教学“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实现了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给课文中僵化、冰冷的符号赋予个体情愫,将它注入到学生的精神世界之中,使之获得丰富深切的语感体验。在以后的习作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将所学过的写作方法加以运用。
  
  二、读中移情,揣摩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只有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随堂练笔,是开阔学生习作思路,提高学生读写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从课本走向生活的途径,基于此,我认为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品味、理解课文内容,还要关注文章的形式,让学生学会表达,即弄明白课文是“怎么写的”以及“为什么这么写”,不仅知其然,而且还要知其所以然,为习作表达尽可能地提供各种模式。比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特点的:
  
  师:美文当熟读,熟读了自然会成诵。你们已经能非常流利地背下来了。老师如果请你们当一回小导游,向我们这些没有去过庐山的游客介绍一下庐山的云雾,行吗?
  
  生:当然没问题!
  
  师:谁来向我们介绍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

《课文“例”当先 作文巧迁移》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86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