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课改误区之我见
中学语文课改误区之我见
屠瑜娟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第二中学(342600)
课堂改革的春风吹遍校园,它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入教师的心田,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的教学实践。课堂改革的春风吹欢了学生,学生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到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我们必须防微杜渐,走出语文课改的误区,促进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本文就新课改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与同仁们商榷。
误区一: 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并作出适时的教学方案的调整。但问题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正悄悄地变成“满堂问”的方式。
此误区是把提问式和启发式混为一谈。有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掌握知识,于是便将语文课堂改成了“审问堂”,一味地将知识编成一连串的问题“审问”学生。比如有些教师在讲课时,连续提出30多个问题,由这些问题组成了一节课。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几乎都是在“问”与“答”得双向交流中完成的。但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对于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甚微。
误区二:只重视语文教学改革,而忽视语文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的“教学生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领。在新课改中,老师们对教法改革很重视,而对学法的指导却不太重视,(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从而导致了一些语文教师只是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语文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语文教师只知道“教学生”,而不管“教学生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提高慢的根本原因。
误区三: 亦步亦趋,失掉传统和自我
教学方法有其继承性,又有其发展性。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要继承,而落后的、陈旧的要抛弃,代之以新的方法。而有的语文教师只看到其发展性,而未看到其继承性,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亦步亦趋,甚至生搬硬套,结果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和自己特有的方法丢掉了,而别人的新的教学方法又没有学好,最终是“邯郸学步”。我认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误区四: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评价教师采用与没有参与的条件之一就是看你没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参赛,参与优质课评选,也是把多媒体的运用看做是成功与失败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变相地从现代的“机灌”代替传统的“口灌”,并没有达到课改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能力,文章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画面。多媒体教学的确能给语文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效果,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于记忆。
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绝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课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它在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同时,也牺牲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他不能代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总之,教学要改革,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一步步地逐一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以最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育和发展”这一目的。而所有的这一切改革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动性,便没有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还谈何改革呢?
因此,教学改革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掌握切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但要钻透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中学语文课改误区之我见》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962.html
屠瑜娟
江西省赣州市会昌第二中学(342600)
课堂改革的春风吹遍校园,它为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春笋拔节般的生机。课堂改革的春风吹入教师的心田,广大教师以此为契机,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改革的教学实践。课堂改革的春风吹欢了学生,学生们尽情抒发自己的情感,挥洒独到的见解,畅想美好的未来!生动,活泼,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体会到语文深远的内涵,品味到语文课本散发着清新而悠长的馨香!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教学局面。我们必须防微杜渐,走出语文课改的误区,促进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健康发展。本文就新课改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了一些粗浅的探究,与同仁们商榷。
误区一: 由“满堂灌”变为“满堂问”
提问,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适当的提问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情况并作出适时的教学方案的调整。但问题也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但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方式,正悄悄地变成“满堂问”的方式。
此误区是把提问式和启发式混为一谈。有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启发式教学就是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掌握知识,于是便将语文课堂改成了“审问堂”,一味地将知识编成一连串的问题“审问”学生。比如有些教师在讲课时,连续提出30多个问题,由这些问题组成了一节课。一堂课下来,师生之间几乎都是在“问”与“答”得双向交流中完成的。但其中的大部分问题,对于启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甚微。
误区二:只重视语文教学改革,而忽视语文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的“教学生学”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领。在新课改中,老师们对教法改革很重视,而对学法的指导却不太重视,(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从而导致了一些语文教师只是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而忽视语文学习方法上的指导。语文教师只知道“教学生”,而不管“教学生学”,是语文课堂教学效果不能长时间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提高慢的根本原因。
误区三: 亦步亦趋,失掉传统和自我
教学方法有其继承性,又有其发展性。传统的、优秀的教学方法要继承,而落后的、陈旧的要抛弃,代之以新的方法。而有的语文教师只看到其发展性,而未看到其继承性,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亦步亦趋,甚至生搬硬套,结果把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和自己特有的方法丢掉了,而别人的新的教学方法又没有学好,最终是“邯郸学步”。我认为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误区四:过分追求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忽视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现在评价教师采用与没有参与的条件之一就是看你没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师参赛,参与优质课评选,也是把多媒体的运用看做是成功与失败的重要依据之一。教师的课堂教学变相地从现代的“机灌”代替传统的“口灌”,并没有达到课改的终极目标。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能力主要是指那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想象,“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审美能力,文章提供的想象空间远远大于直观画面。多媒体教学的确能给语文带来“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图式”教学效果,它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便于记忆。
我们应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但绝不能用屏幕、画面来代替课堂,仅仅采用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对学生思考力、想象力、联想力是一种极大的限制。多媒体是把双刃剑,有利有弊,它在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同时,也牺牲了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机会,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不能协调发展。因此,多媒体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他不能代替整个语文教学过程。
总之,教学要改革,但又不能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要一步步地逐一解决教学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以最大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最理想的教育和发展”这一目的。而所有的这一切改革关键在教师,没有教师的主动性,便没有学生的积极性,那么,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徒劳的,还谈何改革呢?
因此,教学改革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相关专业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掌握切合中学生心理特点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不但要钻透教材,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了解学生,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教学改革的主动权。只要教师掌握了主动权,教学改革就一定会成功! 《中学语文课改误区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