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细节的赏析及教学初探


漠,宫女身心所受摧残之重让人触目惊心。
  
  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中,从秋雨中飘零的黄叶,切入寒灯下白头的客子,诗人悲苦的情怀都寄寓在色彩对比中。
  
  2理会古典诗歌细节在表达上的作用
  
  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句,可谓道出诗歌细节的真谛,诗歌细节源自生活,看似寻常,却又是诗人匠心独运、提炼加工而成,耐人寻味,所以在鉴赏时须准确体会诗歌细节在传情达意上的重要作用。
  
  一是让人物留下闪光的瞬间。
  
  典型、真实的细节在人物刻画时往往成为点铁成金的神来之笔。被后人喻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句,诗人又是顾盼妻子,又是收拾诗书,又是纵酒高歌,“喜欲狂”状态全出,诗人只因战乱结束。
  
  白居易《无题》中“枕上忽惊起,颠倒着衣裳”句,一“惊”字,其欣喜之情已然在目,再用“颠倒着衣裳”这一细节,更表现了诗人喜不自禁的情怀,足见出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深。
  
  王维《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句,“疾”、“轻”二字,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将军形象。
  
  于鹄《江南曲》中,通过一个少妇“暗掷金钱卜远人”的典型细节,酣畅淋漓地表现出少妇对丈夫的一片深情和深切思念。
  
  二是准确传达作品主题信息。
  
  细微处见精神,杜甫《垂老别》“老妻卧路啼,岁暮衣裳单。孰知是死别,且复忧其寒”句写出老两口生离死别时的凄惨;《新安吏》、《石壕吏》中“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句写出官军征兵时的强横霸道;《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己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写出归家时的境况,均传达了作者对饱受兵燹离乱之苦的黎民百姓的无限同情,对祖国的深挚热爱,对统治者罪行的强烈憎恨。
  
  杜牧《过华清宫》“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句,诗人选用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金昌绪《春怨》中,诗人萃取一位少妇“打起黄莺儿”一个日常生活中意蕴丰富的动作描写,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广大人民在当时兵役制下所承受的精神痛苦与哀怨情绪。
  
  三是营造撼人心魄的氛围。
  
  “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细节在营造氛围时往往对读者心灵狠狠一击,让人狂喜让人刺骨疼痛。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为了反映游子思家之情,诗人截取了“抱膝灯前影伴身”的生活细节。静夜中,游子只能抱膝枯坐孤灯前,惟有影子相伴,由此可以感受到气氛之悲凉。
  
  元禛《闻乐天左降江洲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 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中,作者贬谪他乡且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不佳,现在忽听挚友也蒙冤贬谪,内心更是极度震惊,竟然陡然坐起,万般怨苦、满腹愁思齐涌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白居易在江州读此诗后十分感动,对“垂死病中惊坐起”一句感触尤深,后来在给元稹的信中说:“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侧耳。”
  
  四是提起读者想象之纲。
  
  “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诗画同理,讲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留白”作为中国画形式美中最重要的表现方法和表现中国画空间感、艺术感的重要手段和技巧,也被诗人不自觉地应用到诗歌创作当中。细节在此往往肩负着引发读者想象的重任。
  
  刘禹锡《和乐天·春词》“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中,诗人剪取女主人默默数着花朵之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一细节,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或许描写的是女主人沉浸在痛苦中凝神伫立的情态,或许描写的是女主人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蜻蜓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或许描写的是女主人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无知的蜻蜓。
  
  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中,一问一答的细节,“问”什么,师什么模样没有介绍,但读者可以结合个人体验想像师者或攀岩、或采药、或长啸、或抚琴、或对弈。
  
  贺知章《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句,细节极富生活情趣,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说清,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自有读者续说。正所谓“诗无达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3掌握古典诗歌细节鉴赏的必要技巧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适当教授诗歌细节鉴赏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有利于学生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把握诗歌细节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3.1提高整体认知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考夫卡把艺术作品看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集合,而是各部分互相依存的统一整体”。该学派认为:任何整体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这是因为任何整体都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成的经验中的整体,由于知觉活动的积极组织,所以“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的意义要远远大于构成它的“部分”意义之和。
  
  也正因为如此,“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却对“部分”的性质有着极重要的影响。正如特写镜头作为构成电影情节诸多镜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服从人物塑造和情节抒写需要一样,细节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意象群或者情景组合的重要元素,必须与诗歌整体融为一体,服从诗歌整体,不能唯细节而细节。鉴赏诗歌细节必须做到:
  
  一是整体把握诗歌的基调。
  
  基调主要包括诗作风格、氛围、感情色彩等。要理解杜甫《登岳阳楼记》中“凭轩涕泗流”这一刻画人物的细节,先要求学生逐句理解、整体把握忧愁、悲怆、沉郁苍凉的感情基调,在此氛围中再来理解诗人形象就迎刃而解了。
  
  二要把细节放在诗歌语境中去理解。
  
  杜甫《北征》诗中有“天吴及紫凤,颠倒在短褐”一句,是描写“小儿女”身上补丁的一个细节,通读全诗后不难发现该细节只有放在“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的气氛里,并且与小儿女“垢腻脚不袜”的形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有力表现杜甫家人生活的艰难,充分显示细节的艺术生命力。
  
  三要学会知人论世。
  
  孟子提出 了“知人论世”这一文学评论原则。“知人”,即要了解作者其人及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论世”,即要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辨明作品的写作时间。“知人论世”,有助于理解作品,批评和鉴赏作品。唐朝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仅通过诗面意思来理解全诗就是描写到洞房花烛夜夫妻恩爱的作品,如果将此诗与唐代的科举考试联系起来就能正确深入了解此诗。因为唐朝士人应试前,往往用自己的诗文“干谒”朝中有名望的人,希望得到赏识,在社会上代为宣扬,一旦成名,登第就有把握。该诗是典型的“干谒”诗,只不过诗人用笔巧妙,比喻新颖,道出真实意图委婉含蓄,其手法之妙令读者叹为观止而已。
  
  3.2提高琢磨推敲能力。
  
  写作与欣赏是互为逆反的过程,“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表现的是诗人写作的艰辛,“沈浸浓郁,含英咀华”则指的是欣赏诗歌要品味,尤其是诗歌细节。
  
  一是要推敲关键字词。
  
  张先“云破月来花弄影”的“弄”字,一个“弄”字写出了月下花枝在轻风中舞动之美。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一个“闹”字写出了诗人心头蓬勃的春意。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这是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

《中国古典诗歌细节的赏析及教学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98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