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语文论文 >> 正文

中国古典诗歌细节的赏析及教学初探


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之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及江面的平静,给人闲适的感觉。赵师秀《约客》中“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细节,一个“敲”字传神地表达出等客而客久不至时焦躁不安的情绪。
  
  二是推敲作者的情感轨迹。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前两句平平常常,不谈信的内容,亦不谈写信的过程,但第三句峰回路转,“复恐”起变化之势,随机在第四句中呈现出家书即将发出又“开封”的感人细节,化平淡为神奇,显示出诗人对桑梓、亲人思念之切。
  
  刘皂《旅次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这首诗通过移居来抒写羁旅之思。十年前,作者初渡桑乾,远赴并州,而十年以后,更渡桑乾,回到家乡。过去十年的思乡之情,已成为心中沉重的负担,而万万没有想到,久客并州十年,并州不知不觉成为诗人心中第二故乡,同样也有了感情,当再渡桑乾,回头望着愈行愈远的并州时,怀念并州的情绪,竟然出人意外地强烈涌上心头,形成了另外一种沉重的情感负担。整首诗写得宛转曲折,真切自然,回味无穷。
  
  三是推敲诗歌意境的构成元素意象。
  
  意象是寄托着作者情感的景物。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意象主要有: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柳枝,以折柳表惜别;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芳草,喻离恨;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高楼,登高怀远,思念远方之人;梧桐,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梅花,唐宋时期象征高洁人格;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联系在一起;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水,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细节往往由意象或意象群构成。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皆有传统意象入诗。
  
  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句,更是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一组意象群入诗,共同勾画出一幅凄清有致的霜晨图。
  
  3.3提高实践迁移能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也是内涵深厚的人文精神诞生的圣地。孔子 “不言诗,无以言”、俗谚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均阐释了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对人的教育和熏陶作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此,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一是传承精神。一个优秀的诗人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就是一种又一种精神的积累和薪火相传。屈原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怀。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现了诗人以人为本,关心民生的人文情怀。
  
  李白“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表现了作者心身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和谐境界。张若虚“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巳,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寄托了诗人的生命意识和宇宙观念,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
  
  二是鼓励实践。在学生中开展诗词创作讲座、古代诗词朗诵比赛、对联写作大赛、古诗词写作尝试等有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古代诗人创作的辛劳,让所学用于所用,巩固所学也激发学习热情。鼓励学会将细节赏析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小说、散文的创作中,提高写作水平。
  
  三是鼓励创新。鼓励学生从报刊、杂志阅读当中寻找名言名句的引用,结合语境体会新的用法,在作文实践中运用,增添亮点;运用古典名句拟题,丰富内涵,不落俗套,让人耳目一新;根据细节进行绘画创作,起到齐白石《蛙声十里出山泉》的创作效果;对细节进行扩写、改写,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整体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朱东润,《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6月新1版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至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3]王国维著,吴洋注释,《人间词话手稿全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4]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5]郭绍虞,《中国古代文论选》(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2月第4版
  
  [6]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1月第1版
  
  [7]清·衡塘退士选编 ,吴兆基编译,《唐诗三百首》,京华出版社,2003年2月
  
  [8]周振甫,《诗词例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75年北京第2版
  
  [9]文史知识编辑部,《诗文鉴赏方法二十讲》,中华书局,1986年5月第1版
  
  [10]《名作欣赏》编辑部,《古典诗词欣赏艺术》,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11]萧涤非等著,《唐诗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6年6月第4版
  
  [12]郑孟彤著,《唐宋诗词赏析》,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5月第2版
  
  [13]唐圭璋等著,《唐宋词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4月第1版
  
  [14]秦训刚 蒋红森,《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3

《中国古典诗歌细节的赏析及教学初探》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2984.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语文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