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局 宋良菊
现行初中语文版本收录的文言篇目不多,只占总体篇目的20%左右,但它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很值得细细品味。由于古今语言变化的差异,大部分初中生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有方、学亦有方,学生才能易学好懂,才能体会到文言文词句的妙处和古人的智慧。然而文言文教学往往停留在翻译字句,疏通文意上,似乎作一通翻译,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完成了,而实际效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眉飞色舞,而台下学生无精打采,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器”,无益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经多次课堂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读——译——议——赏”四步文言文教授方法,以读带议,以译带议,以议带赏,让学生在读、译、议、赏四步中,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所谓“读——译——议——赏”即是讲授文言文的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读
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更直接的进入课文内容和描述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细分起来,有四个环节。
1.初读:我每教一篇文言课文时,不管学生懂不懂,先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至三遍,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大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听读录音带,或听老师范读,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停顿,更进一步深入课文。
3.跟读:跟录音带读或跟老师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难句的正确断句。
4.对读: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自由读,先由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读对了音节没有,如果有错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交换进行。这一小环节,实际是对前面的三个小环节的检测,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利用语声的造型作用,准确、生动、丰富地再塑文中的艺术形象,为下面的赏议铺开了道路。
二、译
即串译课文,归纳整理,具体又分四步:
1.自译。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朗读课文5——6遍了,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于是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并圈出疑难点,等待质疑。
2.答,即答疑。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有的由学生自己作答,有的由老师作答,这样彻底消除了课文的文字障碍。
3.听译。在初学字词句后,放录音或老师读,学生听每一句的意思,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求学生立即举手,解决问题后,再往下读,再往下听。
4.理,即归纳整理。这是串译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多义字、活用字、异读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或文字、文体、文化常识,并联系已学的课文,对类似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使文言文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议
至此,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难点全部得到解决,但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此打住。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针对实际或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或由老师提问题,组织讨论。特别是强调一点,这里的“议”不是“析”,不是按部就班的分段落、析结构、结主题、总特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里面去,拓宽思维,加深理解。在组织学生讨论《陌上桑》的内容时,有的同学提出的疑问:使君吏打听罗敷的情况时,罗敷的年龄是“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而在下文,罗敷向使君夸赞自己的丈夫时,说:“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可以肯定,她丈夫现在至少已有四十多岁了,象罗敷那样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古代嫁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那么大的丈夫,是不可思议的。针对这一疑问,我没有直接作答,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失真;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罗敷自己编造出来的,她根本就没有出嫁,仍是一个少女,这是她对使君的无礼行为的一种反抗,充分体现了她的机智聪慧。针对这些观点,我又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最后,同学们充分肯定了第三种观点,这样一议,教室如沸腾的开水,热闹非凡。
四、赏
赏就是欣赏,或论或写,就课文的某个点去赏析,这主要是为“说、写”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如《醉翁亭记》可就写景法加以欣赏;《岳阳楼记》可从作者的人生观去欣赏;《曹刿论战》可赏它的对话或战争写法……每次只切入一点,不求篇幅长短,只求学生一课有一得。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联系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兴趣。赏完之后,还有“抄”,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有积极意义的名言、警句、优美的景语抄下来,加以记忆,这样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能够活学活用。
我的这种教法,使学生在整堂课中紧绷思想的弦,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领其意,情通其境,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教与学双边活动多,学生易在一种积极求知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051.html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教育局 宋良菊
现行初中语文版本收录的文言篇目不多,只占总体篇目的20%左右,但它们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很值得细细品味。由于古今语言变化的差异,大部分初中生学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教有方、学亦有方,学生才能易学好懂,才能体会到文言文词句的妙处和古人的智慧。然而文言文教学往往停留在翻译字句,疏通文意上,似乎作一通翻译,文言文教学的任务完成了,而实际效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眉飞色舞,而台下学生无精打采,这种教学法使学生成为上课记笔记,下课理笔记,考试背笔记的“机器”,无益于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现象,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经多次课堂实践,我逐渐形成了“读——译——议——赏”四步文言文教授方法,以读带议,以译带议,以议带赏,让学生在读、译、议、赏四步中,由浅入深地理解课文内容,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所谓“读——译——议——赏”即是讲授文言文的四个环节,一环扣一环,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得。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一、读
朗读在文言文学习中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使学生更直接的进入课文内容和描述的意境,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细分起来,有四个环节。
1.初读:我每教一篇文言课文时,不管学生懂不懂,先让他们自由朗读课文二至三遍,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所理解的课文大意,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听读:听读录音带,或听老师范读,在听读中解决生字、词的读音及正确的语音停顿,更进一步深入课文。
3.跟读:跟录音带读或跟老师读,进一步巩固生字词的读音和长句、难句的正确断句。
4.对读:由二人或四人一组,自由读,先由一个人读,其他人听,听他读准了字音没有,读对了音节没有,如果有错及时地进行纠正,然后交换进行。这一小环节,实际是对前面的三个小环节的检测,让学生互相检测,互相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开展联想和想象,利用语声的造型作用,准确、生动、丰富地再塑文中的艺术形象,为下面的赏议铺开了道路。
二、译
即串译课文,归纳整理,具体又分四步:
1.自译。通过第一环节,学生已经朗读课文5——6遍了,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于是组织学生二人一组,对照注释,自译课文,并圈出疑难点,等待质疑。
2.答,即答疑。针对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组织讨论、释疑。(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有的由学生自己作答,有的由老师作答,这样彻底消除了课文的文字障碍。
3.听译。在初学字词句后,放录音或老师读,学生听每一句的意思,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要求学生立即举手,解决问题后,再往下读,再往下听。
4.理,即归纳整理。这是串译课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整理出文中的通假字、多音多义字、活用字、异读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固定结构或文字、文体、文化常识,并联系已学的课文,对类似的知识加以整理、归类,这样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同时使文言文基础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三、议
至此,文言文中的字、词、句的难点全部得到解决,但文言文教学不能就此打住。为提高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针对实际或由学生自己提问题,或由老师提问题,组织讨论。特别是强调一点,这里的“议”不是“析”,不是按部就班的分段落、析结构、结主题、总特色,而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入到课文里面去,拓宽思维,加深理解。在组织学生讨论《陌上桑》的内容时,有的同学提出的疑问:使君吏打听罗敷的情况时,罗敷的年龄是“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而在下文,罗敷向使君夸赞自己的丈夫时,说:“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可以肯定,她丈夫现在至少已有四十多岁了,象罗敷那样年轻、美丽的姑娘,在古代嫁一个与自己年龄相差那么大的丈夫,是不可思议的。针对这一疑问,我没有直接作答,而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同学认为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有的同学认为,这是从民间采集来的诗歌,在流传的过程中,有可能失真;还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罗敷自己编造出来的,她根本就没有出嫁,仍是一个少女,这是她对使君的无礼行为的一种反抗,充分体现了她的机智聪慧。针对这些观点,我又组织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最后,同学们充分肯定了第三种观点,这样一议,教室如沸腾的开水,热闹非凡。
四、赏
赏就是欣赏,或论或写,就课文的某个点去赏析,这主要是为“说、写”寻找材料,培养学生的说、写能力。如《醉翁亭记》可就写景法加以欣赏;《岳阳楼记》可从作者的人生观去欣赏;《曹刿论战》可赏它的对话或战争写法……每次只切入一点,不求篇幅长短,只求学生一课有一得。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联系教材,又能够跳出教材,大大提高了他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兴趣。赏完之后,还有“抄”,就是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有积极意义的名言、警句、优美的景语抄下来,加以记忆,这样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并且能够活学活用。
我的这种教法,使学生在整堂课中紧绷思想的弦,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领其意,情通其境,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而且形式灵活多样,教与学双边活动多,学生易在一种积极求知的氛围中学到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探究初中文言文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