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
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语文教学的价值就是使孩子们获得言语的智慧。例如,《水》的第五自然段就细腻地描写了四兄弟用一勺水冲凉的情景,这些文字并非只是“语词的组合与排列”,它流淌着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情感。有情有味的语言给学生的感觉、知觉、情绪与往常完全不一样,而这种感觉学生们是不可能有的,更是写不出来。所以,在这段话的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寻找矛盾点、讨论突破矛盾点、朗读回味矛盾点三个层次,引领学生在文学中漫步,感受散文的文化情韵,获得丰富而细腻的感觉。
第一层次:发现寻找矛盾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可能就会发现:这段文字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是反常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了,就在这些地方打上问号。
生:母亲只用一勺水给“我们”冲凉,为什么作者说成像一条小溪流,这是矛盾的呀!
生:“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不合理,人不可能听到毛孔的吸吮声。
第二层次:讨论突破矛盾点。
师:这些矛盾的地方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聪明的你们愿意去探究吗?我建议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同桌进行讨论。(生讨论,交流。)
讨论一:水“滑过”全身。
生:我们讨论了三个“滑过”,写出了水带给“我们”的舒服感受,也写出了水的珍贵。
师:一勺水从头到脚很快就流完了,为什么作者要写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呢?这么写多啰唆呀!用一个“滑过”不是更简洁吗?
生:作者把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都写出来了,非常细腻,并不哆唆。
讨论二:一勺水似小溪。
生:我们讨论了作者因为很久没被水滋润过了,所以即使是一勺水也让他有一条小溪一样的兴奋,这也是不矛盾的。
师:当一勺水倾注而下的时候,作者在心里仿佛对水说了些什么?在作者的心里,一勺水绝对抵得上一条小溪给他带来的舒服。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这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恰恰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值得好好咀嚼。
第三层次:朗读回味矛盾点。
师:请你朗读这段话,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
生:我会用舒缓的语气,读的节奏要慢。
师:让我们停下脚步,站在母亲的面前,静静地等待这一勺珍贵的水……
(生配乐读)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遵循学生的审美特性,旨在引领学生探讨文本语言,获得文本的直觉意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了作者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在朗读中,领略到了作家语言的生动、形象。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成尚荣先生说:“教师应当有大智慧,才能在儿童立场上挥洒自如。”有智慧的语文教师,会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会从“我怎么教好”转为“怎么让学生学好”。有智慧的语文教师,会好好地发挥“导学”功能,导在问题的感悟点上,导在学习的关键点上,导在学生认知的迷茫处,真正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西岗小学 《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340.html
第一层次:发现寻找矛盾点。
师:请同学们仔细读第五自然段。读着读着你可能就会发现:这段文字中有前后矛盾的地方,或者是反常的地方。如果你发现了,就在这些地方打上问号。
生:母亲只用一勺水给“我们”冲凉,为什么作者说成像一条小溪流,这是矛盾的呀!
生:“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这不合理,人不可能听到毛孔的吸吮声。
第二层次:讨论突破矛盾点。
师:这些矛盾的地方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聪明的你们愿意去探究吗?我建议大家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和同桌进行讨论。(生讨论,交流。)
讨论一:水“滑过”全身。
生:我们讨论了三个“滑过”,写出了水带给“我们”的舒服感受,也写出了水的珍贵。
师:一勺水从头到脚很快就流完了,为什么作者要写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呢?这么写多啰唆呀!用一个“滑过”不是更简洁吗?
生:作者把水流过身体的每一个部位的感觉都写出来了,非常细腻,并不哆唆。
讨论二:一勺水似小溪。
生:我们讨论了作者因为很久没被水滋润过了,所以即使是一勺水也让他有一条小溪一样的兴奋,这也是不矛盾的。
师:当一勺水倾注而下的时候,作者在心里仿佛对水说了些什么?在作者的心里,一勺水绝对抵得上一条小溪给他带来的舒服。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发现,这几处看似矛盾的地方,恰恰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值得好好咀嚼。
第三层次:朗读回味矛盾点。
师:请你朗读这段话,你准备用怎样的语气和节奏来朗读?
生:我会用舒缓的语气,读的节奏要慢。
师:让我们停下脚步,站在母亲的面前,静静地等待这一勺珍贵的水……
(生配乐读)
这一自然段的教学,教师遵循学生的审美特性,旨在引领学生探讨文本语言,获得文本的直觉意义。学生在讨论中,体会到了作者在极度缺水的环境中的独特感受;在朗读中,领略到了作家语言的生动、形象。此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成尚荣先生说:“教师应当有大智慧,才能在儿童立场上挥洒自如。”有智慧的语文教师,会从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会从“我怎么教好”转为“怎么让学生学好”。有智慧的语文教师,会好好地发挥“导学”功能,导在问题的感悟点上,导在学习的关键点上,导在学生认知的迷茫处,真正做到“导而弗牵,开而弗达”。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西岗小学 《基于儿童立场的“导学”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