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苏派名师的“简朴”教学
三代苏派名师的“简朴”教学
作者/王粉林 朱小薇
当前的中国小学语文界,可谓流派纷呈,名师迭出,各种各样的探索如雨后春笋,各式各样的观摩课、公开课眼花缭乱。然而,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绚烂多姿的景观里,却有一道朴素的风景,犹如一片土地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宽厚,那样的自然,又是那样的坚实——它就是由斯霞、于永正、薛法根等几代名师共同开辟的苏派“简朴”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斯霞、于永正、薛法根三位苏派名师,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有着“质朴天然,真水无香”的共同品质,他们以一种“大巧之朴”和“大俗之雅”,铸就了“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季羡林语)的苏派教学风格,成了江苏教育的一朵奇葩。
一个目标: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什么?从上世纪到本世纪,从斯霞到薛法根,他们一直都在苦苦追寻着。渐渐地,他们把目标都聚焦在“人”上——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既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么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滋养,打下人生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程的本质,便是“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名师们的心声道出了对小语教学本质的追寻之旅:
“阅读教学发展到今天,它的课堂结构、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且形成了各种流派。但无论怎样变化、怎样教学,总的来说,我以为离不开下列诸方面: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学生懂得词语、句子是如何表达意思的,为什么这么写(说)而不那么写(说);一篇文章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组织怎样的语文基础训练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练就能力而负担又不重;讲解、练习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水平、兴趣、特点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就不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斯霞
“语文课,就是要读,要识字,要写字。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烟火’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于永正
“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薛法根
三位名师的话朴实无华,都指向了小学语文的本质: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小学语文,就是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它姓“小”,姓“语”,是“小语”!古人说:“大道至简。”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至简至易的。
一脉相承:开辟简约朴实的小语教学之路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是语言文字,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张庆老师曾概括为“七字诀”,即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功,应下大力气抓好,抓实。斯霞、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们,始终牢牢把握小学语文的本体,不断改革、探索、创新,开辟了简约朴实的小语教学之路。
镜头一:斯霞和她的“随课文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斯霞老师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创新了一条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的路子。具体说,先教汉语拼音,再教若干独体字、短语和句子,最后通过一篇篇短文使学生认识大量汉字。分散识字,不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了识字质量,而且开辟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新路。请看《我们爱老师》的精彩教学片段: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关心我们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先学习生字。(这句话有五个生字,生字结合在句子里教,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容易使学生理解词义,也节省教学时间)(出示事先写好的duo)大家把这个拼音读一读。
生:du0。
师:看老师写“朵”字。(教师边讲边板书,字的上半部分用红粉笔写,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字的下半部分用白粉笔写。)谁说说“朵”字怎么记住它?
生:“朵”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几”字少一钩,下面是“木”字,合起来就是“朵”,花朵的“朵”。(开始教一年级学生汉字时,要引导他们分析字形结构。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就不必每个字都分析字形了。)
师:讲得很好。你们看得很仔细,上面不是“几”字,而是“几”字少一钩。你们再看看,这个字的上面一部分像一朵花,花多半长在树上,所以下面是一个树木的“木”字。大家能记住吗?
生:能。
师:花很 《三代苏派名师的“简朴”教学》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355.html
作者/王粉林 朱小薇
当前的中国小学语文界,可谓流派纷呈,名师迭出,各种各样的探索如雨后春笋,各式各样的观摩课、公开课眼花缭乱。然而,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绚烂多姿的景观里,却有一道朴素的风景,犹如一片土地那样的朴实,那样的宽厚,那样的自然,又是那样的坚实——它就是由斯霞、于永正、薛法根等几代名师共同开辟的苏派“简朴”小学语文教学之路。
斯霞、于永正、薛法根三位苏派名师,虽身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却有着“质朴天然,真水无香”的共同品质,他们以一种“大巧之朴”和“大俗之雅”,铸就了“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季羡林语)的苏派教学风格,成了江苏教育的一朵奇葩。
一个目标:追寻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
语文课程的本质是什么?从上世纪到本世纪,从斯霞到薛法根,他们一直都在苦苦追寻着。渐渐地,他们把目标都聚焦在“人”上——小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既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么一种交际工具,又是为了吸收精神方面的滋养,打下人生的底色。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课程的本质,便是“语文”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名师们的心声道出了对小语教学本质的追寻之旅:
“阅读教学发展到今天,它的课堂结构、教学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并且形成了各种流派。但无论怎样变化、怎样教学,总的来说,我以为离不开下列诸方面: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教学生懂得词语、句子是如何表达意思的,为什么这么写(说)而不那么写(说);一篇文章是怎么组织起来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组织怎样的语文基础训练既能使学生掌握知识、练就能力而负担又不重;讲解、练习都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他们的水平、兴趣、特点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就不难取得理想的效果。”
——斯霞
“语文课,就是要读,要识字,要写字。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较好的效果。
学语文与‘熏锅屋’类似。学语文是个慢功,是个长期训练、积累的过程。学习语文,仅靠课本那点‘烟火’熏,是远远不够的,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于永正
“语文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为核心,走向生活、走向综合、走向运用、走向智慧。发展学生的智慧潜能是教育的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是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语文教学应该重视‘双基’,但知识不等于智慧,技能也不等于智慧。语文教学必须超越知识和技能,走向智慧,建立在三根支柱上:‘鲜明的思想“活生生的语言’‘儿童的创造精神’。”
——薛法根
三位名师的话朴实无华,都指向了小学语文的本质: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字,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小学语文,就是小学生的听说读写,它姓“小”,姓“语”,是“小语”!古人说:“大道至简。”小学语文教学的本质应该是至简至易的。
一脉相承:开辟简约朴实的小语教学之路
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是语言文字,学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张庆老师曾概括为“七字诀”,即识(识字)、写(写字)、读(读书)、背(背诵)、作(习作)、说(口语交际)、习(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基本功,应下大力气抓好,抓实。斯霞、于永正、薛法根等名师们,始终牢牢把握小学语文的本体,不断改革、探索、创新,开辟了简约朴实的小语教学之路。
镜头一:斯霞和她的“随课文识字”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为了提高识字效率,斯霞老师在实践中大胆改革,创新了一条分散识字(随课文识字)的路子。具体说,先教汉语拼音,再教若干独体字、短语和句子,最后通过一篇篇短文使学生认识大量汉字。分散识字,不仅教学方法灵活多样,使学生爱学乐学,提高了识字质量,而且开辟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识字与阅读教学的新路。请看《我们爱老师》的精彩教学片段:
师: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关心我们呢?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句话。“我们是祖国的花朵,老师是辛勤的园丁。”这里有几个生字,我们先学习生字。(这句话有五个生字,生字结合在句子里教,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这样容易使学生理解词义,也节省教学时间)(出示事先写好的duo)大家把这个拼音读一读。
生:du0。
师:看老师写“朵”字。(教师边讲边板书,字的上半部分用红粉笔写,以便引起学生注意,字的下半部分用白粉笔写。)谁说说“朵”字怎么记住它?
生:“朵”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几”字少一钩,下面是“木”字,合起来就是“朵”,花朵的“朵”。(开始教一年级学生汉字时,要引导他们分析字形结构。这样既便于学生记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仔细观察的能力。二年级学生就不必每个字都分析字形了。)
师:讲得很好。你们看得很仔细,上面不是“几”字,而是“几”字少一钩。你们再看看,这个字的上面一部分像一朵花,花多半长在树上,所以下面是一个树木的“木”字。大家能记住吗?
生:能。
师:花很 《三代苏派名师的“简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