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文本阅读,怎么教
这首诗押“an”韵,因此读到“天、眠、船”时要把音延长再回缓;“落”“客”两个人声字读得急促些。按照吟诵的规则一读,学生很快就能感受到诗人的惆怅、落寞和孤寂。诗,确实不可解,但吟诵能让学生自己解答诗中的所有疑问。
我带着学生在一年级学完语文教材的同时,阅读和诵读了大量附加的内容,其中古诗文部分几乎全是用吟诵的方式完成的。到二年级时,每一个学生自己都会吟诵了,随便拿起一首诗词,他们就能自己吟诵。也正是自己会吟诵,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益发高涨。这个时候开始诵读《诗经》《大学》《中庸》及《古文观止》这些文章,水到渠成,学生没有文字及情绪障碍。
那么,古诗词还要讲解吗?当然要的。只是,不需要以汉语研究家的方式求索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古诗词的大量诵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积累诗词的能力。诗歌的内化功效不是一两天显见的,那是要以积累量和时间为前提的。所以,教师要做的工作是,每周带着学生诵读三五首诗词,能背下来最好。
我还主张,越是低年段,越要背诵像《琵琶行》《长恨歌》《兵车行》《蜀道难》这类长诗,因为,按照目前的客观事实,要指望每一个学生到中学以后再记诵这些长诗几近奢望。
教学古诗词,有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就是归类教学。比如词的诵读,可以把相同词牌的词多选几首一起诵读,效果往往更好。我教《渔家傲》时,就同时选了范仲淹、李清照、晏殊等词家的代表作一起教,学生反而不会混淆。比如,教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时,我同时把宋代陈与义的两首、晁冲之的一首同词牌的一起教,让学生比较异同。
《临江仙》系列:
杨慎(shen)(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 qiao)江渚(zhu)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陈与义(宋)(一):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 shu)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 kan)惊。闲登小阁(ge)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陈与义(宋)(二):
高咏楚辞(cI)酬(ch6u)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liu)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 rong)葵( kuf)凝(nfng)笑墙东。酒杯深浅去年同。试浇(jIao)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晁(ch60)冲之(宋):
忆昔西池池上饮,年年多少欢娱(yu)。别来不寄一行书。寻常相见了,犹道不如初。
安稳(wen)锦(jin)屏(ping)今夜梦,月明好渡(dn)江湖。相思休问定何如。情知春去后,管得落花无?
再把不同调却同词牌的苏轼、晏几道和柳永的《临江仙》也一起诵读,让学生去发现异同,这样就顺便把词的特征作了简单介绍,并鼓励学生以后可以自己创作新的词牌名。
苏轼(宋):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yi)杖( zhang)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ying)营?夜阑(lan)风静觳(hu)纹平。小舟从此逝(shi),江海寄余生。
晏几道(宋):
梦后楼台高锁( su6),酒醒帘幕低垂( chui)。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 两重( chong)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柳永(宋):临江仙(慢曲)
梦觉小庭院,冷风浙(蛆)浙,疏( shu)雨潇(xiao)潇。绮( qi)窗外、秋声败叶狂飙( biao)。心摇,奈(nai)寒漏(lou)永,孤帏(w6i)悄(qiao)、泪烛( zhu)空烧。无端处,是绣衾( qin)鸳(yuan)枕,闲过清宵。
萧条,牵情系(ji)恨,争向年少偏饶( rao)。觉新来憔( qiao)悴(cui),旧日风标。魂消,念欢娱事,烟波阻、后约方遥。还(hai)经岁,问怎生禁(jin)得,如许无聊(lido)?
对比之后,因为有记忆细节,诵读效果会更好。都是同一个词牌,为什么会有字数的不同?教师再相应渗透有关词牌的常识,尤其是把慢曲的“慢”特征解释一番后,学生在对比中学习,印象会很深刻。
三、《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庄子》《老子》《黄帝内经》这类文本如何教
这些是属于“经”类的文本,在旧时的学堂里,是非下足“死记”的工夫不可。在今天的课堂里,如果按照现在的课时数和授课方式,一个学期仅是读一本《大学》,都要令许多学生为难了。可是,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读读这些书,还真的应该感到万分遗憾!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说:“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以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我们民族堪能传承的诸多智慧和品性都以文字的方式存活在这几本典籍里。如果不好好读读这些书,我们真的不能算是“一有知识的国民”,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语)自然就降低许多甚至荡然无存。
只是,这类文本该怎么引进课堂?对大多数教师而言,这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目下,能轻而易举读懂这几本书的教师也极为鲜见了,遑论教学!
方法还是有的,那就是把自己当作学生,把学生当作是我们的学伴,跟着学生一起诵读。读不懂的,教师可以多参考注释,多读些译注本,慢慢就会扫清文字障碍了。
当然,也要适当注意方法。比如,我在教授《大学》这篇文章前,是先把此文涉及到的所有有关《诗经》中的原文全部带着学生背熟。有学者指出,《诗经》的编次秩序恰与《大学》修齐治平的纲目相对应。如果让学生把整篇《大学》引用的十二首《诗经》中的原文背熟,再来背《大学》真的就变得容易多了,学生的兴致也相对高,而且理解也更精深些。这是我在教学中反复尝试的体悟。
链接:
陈琴博客http://blong.Sina.cn
(作者单位:浙江富阳市永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