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工作汇报演讲稿
支教工作汇报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仓学斌,来自大丰市川东初级中学。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支教故事。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有你在身边,生活更精彩。
黍谷飘香的九月,我接过支教的接力棒,满怀着一腔热血,伴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跟着两位年长的老师,走进滨海县大套中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之旅。回首来时路,伴着纯真质朴的笑脸,我自信满满;回想过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感慨万千。
是支教,让我接受了特殊的培训;是支教,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激情;是支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带着理想重新上路。
走进大套中学大门,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办公室里,都会看到真诚美好的笑脸。严国元校长亲自领我们去餐厅和宿舍,一个劲地说着“不好意思啦,食宿条件太简陋”,却不曾介绍为我们三人新买的软体床垫和床品,也不曾介绍那擦拭干净的桌椅和摆放整齐的教学参考书。这些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感动着大中人做事的用心和真诚,感动着他们对支教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还当数这群来自乡村本土的纯真质朴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教室,她们都站起来鼓掌,齐声喊:“老师好。”这不是我听到的第一句“老师好。”却让我的心在进门的一瞬间感到无比温暖。孩子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质朴的微笑迎接着我,让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面对这份感动,我能做的就是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
把大丰精神带到滨海县大套中学,带动教科研工作,是徐一山局长交给我们的重任。因此,我们一行三人把我们编制好的导学案带到了滨海县大套中学。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双手接过学案时欣喜的样子,我有些骄傲和激动,幸亏可以印制学案,否则,凭着一支粉笔丈量黑板长度的生活我能否适应,还得打个问号。而今可以偷个懒儿,省点事儿了。心里这样想着,可麻烦却接踵而来。我们的学案到了大中这片新的土地上,竟然和它们的主人一样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我发现学生交上来的学案里有许多空白。通过了解,有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编制的学案难度偏大。看来,移花接木的路是走不通了!
正当我们准备放弃使用导学案时,细心而果决的严校长适时地打来电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管遇到什么事,多联系,多沟通,多请教,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有这样的校长做后盾,我们哪能不干劲十足地向前冲呢?随后,我们积极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咨询、请教,跟同学科老师们一起修改、调整,适当降低学案难度,制定适合农村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在我们的精讲点拨之后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演讲稿 fanwen.oyaya.net) 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大中陈跃校长看到我们如此精诚团结,致力于教科研活动,动情地说:“从大丰来的支教老师是我们大套中学的一股清风,希望这阵风刮得更猛烈一些!”
其实我们哪里配得上什么“清风”美誉?我们只不过是能快速进入角色而已,我们只不过是在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同时,沿着大中纯朴的教研之路走下去罢了。其实,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走进课堂,观察老师们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了大套中学的教师培训,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带着十二万分的真诚与老师们交流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携手并进。
乡镇中学的特点决定了不少老师的专业不对口。对于那些转岗的教师,我们一起手把手地教备课、编学案,面对面地探讨教学重难点,深入课堂观察每一处教学细节,从教态到板书设计,都及时进行讲评指点。尤其是新学期“转行”教初一英语的小于老师和王老师,刚开始有点儿不适应。我一边鼓励,一边毫不保留地传授她们英语的教学技巧,帮她们从容地跨越过渡期。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她们已经学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并有了自己的思路和个性特点。这种收获和体验只有在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中,才能获得。不知不觉中,支教这次特殊的培训让我真正懂得了所谓“人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帮助。
只有走到农村孩子的身边,才知道,不是他们不向上,而是我们还没有拨动他心中那根学习的弦;只有走进农村孩子的心里,才知道,不是年少没有梦想,而是少了些坚持与毅力。
依然记得第一次走进大套中学课堂上发生的故事。为了快速熟络感情,我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最爱。谈话间,教室最后边一个高个子男孩站起来,喊了一句:“我最爱上网吧!最不爱学习。”甩了甩头发,又坐了回去。面对这样的举动,我不敢敷衍,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不屑一顾和眼中的质疑,大脑飞速旋转,眼睛瞅到了座次表。在课后我及时地跟进了检查。记得小孟的作业中,有这样的话:“今天老师没有骂我,还微笑着让我们解释原因,第一次有这种奇妙的感觉!”我庆幸自己及时地处理了这次可能影响教学进程的小插曲,但这样的突发事件却时时挑战着我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机智。
从此,我记住了小孟摇晃着两条腿的挑衅样子,我更是特别关注着这个脸上有伤疤的男孩。我知道要想真正抹去同学们嘴边的嬉笑、眼中的质疑,真正走进小孟的心中,我还得用更多的鼓励和耐心才行。慢慢的,我了解到小孟的父母从事长途贩运,早出晚归的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根本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在对小孟的教育上,我有时是和风细雨,有时是疾风骤雨,虽然他的每一样不当表现,我都苦口婆心地劝说指出 《支教工作汇报演讲稿》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421.html
尊敬的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我叫仓学斌,来自大丰市川东初级中学。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支教故事。今天我汇报的题目是:有你在身边,生活更精彩。
黍谷飘香的九月,我接过支教的接力棒,满怀着一腔热血,伴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跟着两位年长的老师,走进滨海县大套中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支教之旅。回首来时路,伴着纯真质朴的笑脸,我自信满满;回想过去多少个日日夜夜,我感慨万千。
是支教,让我接受了特殊的培训;是支教,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激情;是支教,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带着理想重新上路。
走进大套中学大门,无论在路上,还是在办公室里,都会看到真诚美好的笑脸。严国元校长亲自领我们去餐厅和宿舍,一个劲地说着“不好意思啦,食宿条件太简陋”,却不曾介绍为我们三人新买的软体床垫和床品,也不曾介绍那擦拭干净的桌椅和摆放整齐的教学参考书。这些怎能不让我们感动,感动着大中人做事的用心和真诚,感动着他们对支教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最让我感动的,还当数这群来自乡村本土的纯真质朴的孩子们。第一次走进教室,她们都站起来鼓掌,齐声喊:“老师好。”这不是我听到的第一句“老师好。”却让我的心在进门的一瞬间感到无比温暖。孩子们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我,用质朴的微笑迎接着我,让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最幸福的人。面对这份感动,我能做的就是迅速适应新的环境,融入这个新的大家庭。
把大丰精神带到滨海县大套中学,带动教科研工作,是徐一山局长交给我们的重任。因此,我们一行三人把我们编制好的导学案带到了滨海县大套中学。课堂上,看到学生们双手接过学案时欣喜的样子,我有些骄傲和激动,幸亏可以印制学案,否则,凭着一支粉笔丈量黑板长度的生活我能否适应,还得打个问号。而今可以偷个懒儿,省点事儿了。心里这样想着,可麻烦却接踵而来。我们的学案到了大中这片新的土地上,竟然和它们的主人一样不能完全适应新的环境。我发现学生交上来的学案里有许多空白。通过了解,有这样的结果,不仅仅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编制的学案难度偏大。看来,移花接木的路是走不通了!
正当我们准备放弃使用导学案时,细心而果决的严校长适时地打来电话:“办法总比困难多,不管遇到什么事,多联系,多沟通,多请教,我跟你们一起想办法,我们决不能后退半步……”有这样的校长做后盾,我们哪能不干劲十足地向前冲呢?随后,我们积极地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们咨询、请教,跟同学科老师们一起修改、调整,适当降低学案难度,制定适合农村学生主动进行知识构建的学习方案。每当看到孩子们能在我们的精讲点拨之后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演讲稿 fanwen.oyaya.net) 体味到成功的喜悦,取得一点一滴的进步,我们都感到无比欣慰。大中陈跃校长看到我们如此精诚团结,致力于教科研活动,动情地说:“从大丰来的支教老师是我们大套中学的一股清风,希望这阵风刮得更猛烈一些!”
其实我们哪里配得上什么“清风”美誉?我们只不过是能快速进入角色而已,我们只不过是在努力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的同时,沿着大中纯朴的教研之路走下去罢了。其实,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走进课堂,观察老师们不同的教学方法与独特的教学风格;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在自己认真备课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了大套中学的教师培训,我们做的也只不过是带着十二万分的真诚与老师们交流沟通,在思想的碰撞中携手并进。
乡镇中学的特点决定了不少老师的专业不对口。对于那些转岗的教师,我们一起手把手地教备课、编学案,面对面地探讨教学重难点,深入课堂观察每一处教学细节,从教态到板书设计,都及时进行讲评指点。尤其是新学期“转行”教初一英语的小于老师和王老师,刚开始有点儿不适应。我一边鼓励,一边毫不保留地传授她们英语的教学技巧,帮她们从容地跨越过渡期。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经过短短几个月的努力,她们已经学会了英语教学的基本方法,并有了自己的思路和个性特点。这种收获和体验只有在不断地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中,才能获得。不知不觉中,支教这次特殊的培训让我真正懂得了所谓“人的价值”,就是我们的存在对别人有帮助。
只有走到农村孩子的身边,才知道,不是他们不向上,而是我们还没有拨动他心中那根学习的弦;只有走进农村孩子的心里,才知道,不是年少没有梦想,而是少了些坚持与毅力。
依然记得第一次走进大套中学课堂上发生的故事。为了快速熟络感情,我创设情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最爱。谈话间,教室最后边一个高个子男孩站起来,喊了一句:“我最爱上网吧!最不爱学习。”甩了甩头发,又坐了回去。面对这样的举动,我不敢敷衍,因为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不屑一顾和眼中的质疑,大脑飞速旋转,眼睛瞅到了座次表。在课后我及时地跟进了检查。记得小孟的作业中,有这样的话:“今天老师没有骂我,还微笑着让我们解释原因,第一次有这种奇妙的感觉!”我庆幸自己及时地处理了这次可能影响教学进程的小插曲,但这样的突发事件却时时挑战着我的人格魅力和教育机智。
从此,我记住了小孟摇晃着两条腿的挑衅样子,我更是特别关注着这个脸上有伤疤的男孩。我知道要想真正抹去同学们嘴边的嬉笑、眼中的质疑,真正走进小孟的心中,我还得用更多的鼓励和耐心才行。慢慢的,我了解到小孟的父母从事长途贩运,早出晚归的他们,只能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根本顾不上对孩子的教育。在对小孟的教育上,我有时是和风细雨,有时是疾风骤雨,虽然他的每一样不当表现,我都苦口婆心地劝说指出 《支教工作汇报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