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瑞安市安阳镇第一中学

现代社会发展客观要求每个人具有健全的价值观和负责的生活态度;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善于发现和探究;具有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善于和他人共同生活、工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生态伦理意识,能够与周围还将和谐相处,即具有“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四种基本素养。其中,“学会认知”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会生活”要求学生懂得合作和交往;“学会生存”则从生活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可见,面对时代的要求,教育向学生的生活回归,密切学生与生活、学生与社会的联系,通过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早在1992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就把“活动”作为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现我国课程理论的一次全新发展。2000年,国家、省市又相继出台“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推进其课程化进程。
根据“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具体安排、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各部分内容和组织形式”的精神。我校紧抓时代脉搏,尝试以活动教育为突破口,曾对现行的课程体系进行大胆的改革,建立一套由学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活动课、特长活动节等四大类活动构成的横向组合与纵向交错而成的课程体系(四类课程结构及相互关系见右图),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所研究课题《城镇初中活动教育实验研究》曾被省教育厅、省教科规划办授予浙江省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大研究成果三等奖;获浙江省第二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温州市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随着对“活动课”进行的一系列深化研究和实践,我校探索出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策略,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文现就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作全面总结。
  一、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定位
现行的以学科为中心,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的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系统和内在联系,有利于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但在长期的实践中,也显示出许许多多弊端和缺陷:一是课程结构的单一化,使课程的结构难以科学、合理的涵盖育人的全面内容,即便是现有的各学科知识,也是处于相互独立、封闭、割裂的,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或进行知识的整合;二是教学方法的程式化,以固定的教材、教法来适用不同的学生,本身就违反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也不符合学生天真、活泼、好奇的天性特征,于是就有“读书苦,苦读书”之说;三是教学环境的课堂化,导致为学生提供的全面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非常有限,极大地障碍了学生认知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展,成了“高分低能”的温床;四是教学内容的书本化,违反了“适合儿童的知识首先是儿童在现实事物中寻求的知识和真理”的规律,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书本编排知识的滞后性难以适应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有志于教改的人士,开展系列研究和探索,形成许多具有典型意义和个性风格的理论框架和运作模式,取得显著成效。我校在原有“城镇初中活动教育”实验的基础下,借鉴传统的德育活动和课外兴趣特长活动的经验,组织设计和实施了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这种以学生的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体验为中心、学生全员参与,并在活动中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发展的新型课程,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特有的教育功能,从素质的结构化和教育过程的整体化入手,使德、智、体、美、劳各方面优化组合,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二、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性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型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的重要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并列,又具有历史逻辑的统一。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是学科知识的一种实践体验;另一方面,也是各学科知识的一种综合运用。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和学科课程具有相辅相成、互补互促的的关系。   
 (一)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
综合实践活动是通过开展适应学生个体的水平和发展需要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使学生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激发创造潜能,发展兴趣特长,增强心质体魄。它侧重于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和观察、思考、动手、创造能力的培养。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的动态性强、知识面广、灵活性大;与原有的课外活动相较,又有具备课程特征的独立的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并且有比较严格的全员参与性、面向全体性以及活动的科学化、规范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目标
  1、研究目标
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运作体系,探索学生个性、品德、潜能发展的规律,为城镇初中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建构方面提供实践的依据。
探索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设置、管理、评价等合理的科学体系。
探索城镇初中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规律以及框架结构,在优选内容设计的基础上编写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案例》及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实践运作的模式。
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以及对学生创造心理、品质、能力和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2、实践目标
  总目标: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要求以及单一学科课程模式的缺陷,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和实践操作体系的实践与探索,对初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及学习能力以及创造心理、品质的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情操、体能和生活能力的提高,特长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关爱、学会交际、学会创造、学会管理”。
具体目标:
学会做人--通过为人训练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烈的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美好的理想,讲文明、懂礼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了解基本的法律规章,有进取心,有一定的自控力,不怕困难,不怕挫折,能团结身边的人,同学之间友爱,有协作能力,既有谦让精神,又有竞争意识,能分清是非界限,又主见,不盲从等。包括:
初中一年级目标要求:抓好中小学衔接,以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个人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集体生活习惯、礼貌用语习惯等。锻炼学生的自理、自律、自控能力,为顺利地度过中学的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二年级目标要求:抓好道德观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强抵制各种不良影响的能力;引导学生发展个性,尊重学生正当的愿望和需要,激励学生的进取心;在有益的活动中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使他们能以英雄模范为榜样,树立理想目标;进行自尊、自爱、自重、自强教育;进行诚实、守信、合群、有同情心教育;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法制观念教育。
初中三年级目标要求:在进一步抓好道德观教育并逐步过渡到人生观教育,激发学生树立理想,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锐意改革,勇于献身,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着重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帮助学生理解公民的义务和权利,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观念。
学会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技巧,磨练学习意志;提高学生的基本智能素质,培养注意力,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综合和巩固学科教学成果,进一步拓展知识领域,提高知识的整合和运用能力。
学会生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劳动工具,保证劳动质量的劳动态度,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学会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掌握一定的日常生活和劳动的技能,学会生活自理。
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和科学态度以及创造精神,养成科学作风,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发展特长--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特长,使学生在各方面都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学有所长,人人具有自己在文艺、体育等方面的爱好和特长。
  (三)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的原则
1、教育性、趣味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设计的活动内容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全面素质培养的需要,既要把爱国主义、传统教育、为人教育、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生活劳技不断发展的信息作为综合活动的重要内容,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寓教于乐,力求具体、生动、灵活、新特,使学生兴趣盎然的主动学、无负担感的有所得。
2、实践性、创造性原则。杜威的“从做中学”应当成为活动课教学方法论的经典。实践性是综合活动的方法特点。要使学生在实际中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取得对事物的亲身体验,掌握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还要注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是综合活动的本质反映,旨在培养学生创造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勇于独立思考、敢于求异质疑,学会用不同角度观察、思考和解决事物、现象,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作用。
3、综合性、开放性原则。学科课程采取分科教学的长处显而易见,它有利于发掘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但不利于学科间的联系,忽视了各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的必然联系。而综合实践活动不象学科课那样知识单一、系统,它讲究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学生在综合活动课中不局限于某一学科的知识,而是根据活动的需要,调动多门知识积累,开展有特定目标的活动;此外,活动教育的个性化教学特点赋予综合活动课在育人的开发性。综合实践活动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应声虫”、“书呆子”、“书架子。综合实践活动教育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通过有计划的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个性,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4、导向性、自主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中,必须明确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活动中的主要任务是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要按照活动要求指导学生开展活动学习,在学生遇到难以独立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时予以帮助,遇到学生积极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的任务,实现活动目标。所以,整个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教学民主,重视活动过程,给每各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过程体验中有所收获。
 (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结构和实施内容
与学科课程、学科活动课相比,综合实践活动所包括的各项活动都是齐头并进的,不强调知识的严格系统性,在开设程序上没有先后,它是集知、情、意、行于一体的多种知识技能的综合学习。根据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四大类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结构上大致分为为人教育活动课和兴趣活动课基等两大类。
 1、为人教育课
为人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涵盖了礼仪教育、行为养成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现代公民意识教育,通过系列有序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培养良好道德情操的活动课程。具体包括:
  (1)国旗下的讲话 在规范国旗升旗仪式的基础上,坚持开展晨会和国旗下的讲话制度,内容为节日纪念、时事政治、学校教育要求和先进学生事迹与经验介绍等,尽量突出当月教育内容的要求。由学生干部轮流讲话;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周星期一早晨。
  (2)行为规范达标 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每月规定行为规范训练重点条目和要求,依据本校制定的《中学生行为规范考核条例》进行自我评定,并通过五项常规竞赛进行管理和引导;学生有计划地自我约束,班级要建立互相监督机制和百分制考核制度;实行一周一统计,一月一小结。在此基础上,进行达标生、示范生、十佳中学生

城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577.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