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江苏靖江市生祠镇中心小学( 214531) 季燕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但是,有时我们静心思考一下,这样的课堂究竟会有多少实际作用?在热闹过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到底有没有达到教学预设目标呢?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富有实效,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一定要在真实、朴实、扎实这三方面下足工夫。
一、真实——允许缺憾
我们得承认,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也不是一个划上完美句号的手稿。成尚荣先生说:“课堂是出错的地方。”有的人把我们课堂教学称之为教学艺术,然而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正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美丽、更加精彩。
我曾听两位教师分别上《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两种教学观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启迪。一位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有精彩的发言,预习时就提前给学生做了辅导,有的问题甚至还抄写了下来。结果,一开始学生的朗读就比较流利,感情也很丰富,学生发言对答如流,课堂结构环环相扣,似乎无可挑剔。可想而知,他的课堂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是什么印象——假。既然学生都学得这么好了,这课还有必要上吗?另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只是按常规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课文,结果,课堂教学进行了十来分钟,学生还是不在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逐渐进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流畅,学生被主人翁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一曲《爱的奉献》更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迸发,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后大家都说,这课上得好一真实,真实地让学生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让我们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一些缺憾,无需刻意做作,也无需打扮装饰。
二、朴实——追求简约
朴实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而言的。朴实的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学生服务的。当前,不少教师为了营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可以说用尽了心思: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让人眼花缭乱;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热闹闹的游戏层出不穷;学生还没回过神儿来,小组讨论又开始了……真是“我方没唱罢你方巳登场”,学生精心学习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学会倾听,能学会思考吗?
笔者曾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陈萍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感触颇深。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在月光下教“我”唱儿歌、说童谣时,轻柔地问:“你们想不想听听‘妈妈’是怎么教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陈老师就轻声唱起来:“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柔和而甜美的歌声一下子将所有人带到了那月光笼罩下的篱笆小院,母亲那温柔而慈爱的脸庞浮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到母亲哄“我”入睡唱的儿歌时,一名学生总是读不出味道,陈老师轻轻地拍打着那个女生的背,在拍打声中,她越读越有味道,仿佛真是快要睡了;在读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等童谣时,陈老师又让大家拍起了手,边拍边读,童谣又变得轻快起来。在整个过程中,陈老师没用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让学生回到了作者的童年时代,去体会母亲对“我”文学上的熏陶,给“我”的“月光启蒙”,教得简简单单,却让人不由生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叹。
三、扎实——训练到位
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扎实的语文课,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积累方面是多了,但概括能力、字词的理解能力却稍差。高年级了,学生还常常出现状况:造句内容贫乏,有的纯粹就是用词错误或张冠李戴。一篇课文讲完了,不少学生还不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似乎重在感悟,就不要概括主要内容,不要理解句子含义了。阅读教学的亮点,还应体现在朗读、感悟后“写”的扎实训练上。
【案例】《开天辟地》教学片断
师:盘古开天地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自由读相关的语句,师指名读,男女生分句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师:(课件出示)
听着那隆隆的雷声,我知道,那是____;
____,我知道,那是____;
(生练习说话)
师: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你们想到的写下来。
(生练习写片段)
(师生交流、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592.html
江苏靖江市生祠镇中心小学( 214531) 季燕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舞台。但是,有时我们静心思考一下,这样的课堂究竟会有多少实际作用?在热闹过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到底有没有达到教学预设目标呢?要让语文课堂真正富有实效,让学生学有所得,教师一定要在真实、朴实、扎实这三方面下足工夫。
一、真实——允许缺憾
我们得承认,课堂教学并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圆,也不是一个划上完美句号的手稿。成尚荣先生说:“课堂是出错的地方。”有的人把我们课堂教学称之为教学艺术,然而艺术本身就不可能十全十美,而正因为存在或多或少的缺憾,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美丽、更加精彩。
我曾听两位教师分别上《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两种教学观给我带来了许多的启迪。一位教师在正式上课前,为了让学生在课上有精彩的发言,预习时就提前给学生做了辅导,有的问题甚至还抄写了下来。结果,一开始学生的朗读就比较流利,感情也很丰富,学生发言对答如流,课堂结构环环相扣,似乎无可挑剔。可想而知,他的课堂留给学生和听课老师的是什么印象——假。既然学生都学得这么好了,这课还有必要上吗?另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只是按常规让学生预习了一下课文,结果,课堂教学进行了十来分钟,学生还是不在学习状态,课堂气氛十分沉闷。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逐渐进入了课堂的情境当中,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流畅,学生被主人翁的精神感动着、鼓舞着,一曲《爱的奉献》更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迸发,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课后大家都说,这课上得好一真实,真实地让学生经历了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了生命的成长。
真实是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课堂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课堂动态生成的源头活水。让我们允许课堂教学出现一些缺憾,无需刻意做作,也无需打扮装饰。
二、朴实——追求简约
朴实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而言的。朴实的课堂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没有花架子,没有与课堂无关的语言和行为,没有哗众取宠的调侃和媒体展示,所有的教学手段都是为教学服务的、为学生服务的。当前,不少教师为了营造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可以说用尽了心思:丰富多彩的图片、影像让人眼花缭乱;曲风不一的背景音乐此起彼伏;热热闹闹的游戏层出不穷;学生还没回过神儿来,小组讨论又开始了……真是“我方没唱罢你方巳登场”,学生精心学习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学会倾听,能学会思考吗?
笔者曾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陈萍执教的《月光启蒙》一课,感触颇深。陈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在月光下教“我”唱儿歌、说童谣时,轻柔地问:“你们想不想听听‘妈妈’是怎么教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陈老师就轻声唱起来:“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柔和而甜美的歌声一下子将所有人带到了那月光笼罩下的篱笆小院,母亲那温柔而慈爱的脸庞浮现在我们眼前:在读到母亲哄“我”入睡唱的儿歌时,一名学生总是读不出味道,陈老师轻轻地拍打着那个女生的背,在拍打声中,她越读越有味道,仿佛真是快要睡了;在读到“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等童谣时,陈老师又让大家拍起了手,边拍边读,童谣又变得轻快起来。在整个过程中,陈老师没用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却让学生回到了作者的童年时代,去体会母亲对“我”文学上的熏陶,给“我”的“月光启蒙”,教得简简单单,却让人不由生出“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叹。
三、扎实——训练到位
扎实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扎实的语文课,要有强烈的训练意识,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总觉得现在的学生积累方面是多了,但概括能力、字词的理解能力却稍差。高年级了,学生还常常出现状况:造句内容贫乏,有的纯粹就是用词错误或张冠李戴。一篇课文讲完了,不少学生还不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学似乎重在感悟,就不要概括主要内容,不要理解句子含义了。阅读教学的亮点,还应体现在朗读、感悟后“写”的扎实训练上。
【案例】《开天辟地》教学片断
师:盘古开天地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生自由读相关的语句,师指名读,男女生分句读,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师:(课件出示)
听着那隆隆的雷声,我知道,那是____;
____,我知道,那是____;
(生练习说话)
师: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仿照课文的写法,把你们想到的写下来。
(生练习写片段)
(师生交流、 《让语文课堂回归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