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存桌面快捷方式 - - 设为首页 - 手机版
凹丫丫旗下网站:四字成语大全 - 故事大全 - 范文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范文大全 >> 教学论文 >> 综合教育论文 >> 正文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


,第七章又降到了最低,这样一升一降,易使学生之间产生分化。如何保持持久的浓厚的兴趣,是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刚开始学化学有兴趣的学生占27%,一年后仍有兴趣的学生占53%,无所谓占18.5%。学生学化学兴趣的持久性不是特别高,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把教师置于兴趣中,把学生融入兴趣中,让兴趣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主旋律,可以把教材上提供的各种栏目和我们当地农村的环境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使学生兴趣持续其强度,从而真正体现新课改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采用以下一些方法。
1.注重情景创设,紧紧抓住学生好奇心理。创设学习情景就是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自然或社会生活的背景下,应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有可能了解这些知识的产生的背景、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和法则在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和意义,体会知识的价值所在。新的化学课程体系中,注重每节内容的情景创设,注重学生的潜意识的发掘,尽量发挥学生的“前概念”对新内容的理解。而情景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每节课的教学,每个专题问题的研究都需要一个鲜活的情景。勾起学生对化学现象化学知识的美好追求,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情景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①从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燃烧与灭火的原理,居室的污染,食品与营养,人体中的必须的元素,生活中的材料等方面进行。如在溶液的教学中,让学生自配不同浓度的蔗糖水,食盐水,探寻生活中的溶液,联想我们要研究的溶液等等,从而使学生在一个问题情景中去思考、理解、找寻化学知识。
②从生产实际中的化学肥料、农药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利弊,生石灰和熟石灰的利用,金属的防护等方面进行。如讲金属的保护时设置“用铁锅的好处是什么?铁锅为什么不能长时间的盛放酸性或咸的食物?清洗铝制品为什么不能除去表面的物质?”来创设情景,设置问题,产生认知冲突。
③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中的能源、材料、环境、粮食,臭氧层的作用和保护,二氧化碳的功和过,新能源的开发问题,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进行。特别是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时,自己去找问题,自已创设情景、进行假设、达到自身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2.加强教师自身水平提高,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面,具有融合新课程资源的综合能力。精心组织上好每一节课,着力提高每节课的效率。讲课注意语言丰富、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会有枯燥乏味的感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化学,从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新鲜感,使学习动力不断强化。
3.发挥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让学生认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清清楚楚知道每一个操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成立实验探究小组,指导好家庭小实验、学生分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到实验过程中,体会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产生弄清实验现象的欲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之在化学学习中动力常存,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多种先进教学手段,比如录像、多媒体、电影等方法使学生感到新奇、直观,容易理解和掌握,不再对抽象的概念和理论产生困惑,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原子一节时,用多媒体摸拟水通电分解过程,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由宏观向微观思考、理解,这就易使学生理解“原子是化学反应中的最小微粒”。又比如:用水果和具体水果的关系来比喻元素与原子种类的关系等, 都能使学生对化学概念易理解。
    5.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化学,让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认识化学,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了解化学的发展。是新课程的又一大特点,而我们的教育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进行新化学课实践中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借助学生的“前概念”去认识社会化的化学,理解化学的社会化,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应用能力。学生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练习和回答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他会得到成功的喜悦,有利于兴趣的保持,而且也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的关注, 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如:可引导学生对不同地区空气质量进行的分析, 生活环境中水质的调查,家中铁制品的除锈及防治, 白色垃圾对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进行思考。这样学生会感到化学并不是一门纯理论学科,并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身边处处有化学。
    (二)学法转变策略——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人们在科学研究中所遵循的途径以及所运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的总称。科学的学习方法包括科学的阅读方法、思考方法、实验方法。习惯是人在完成某件事或生活中的行为动作方式。 有良好的习惯的人不论做什么事都能取得一定的业绩。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自学、读书、作业、复习、考试、实验、思考、表述等各个方面,如果能逐步培养良好的这些习惯,那么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初步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的信息加工,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已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方法”从而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法的形成有学生自身经验的成份,更重要的是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更科学更有效的学法达到整体组合。
从调查情况看:有52%的学生从不预习,有42%的学生上课“开小差”,有10.5%的学生有问题不问任何人,。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为此在实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进一步加强学法的指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学习方法,进而提高学习的质量。
1、按“参、实、探、成”的模式进行训练。在新教材的实施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方式仍是一些机械式接受式的方法,缺乏自主、合作、探究和灵活性,为此我们,提出“主动参与 亲身实践 合作探究 形成观点”的学习模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动起来,思维跳起来,开发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比如:在气体收集方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从空气入手,思考有比空气重,有比空气轻的气体,有的气体能溶于水,有的不能,让学生从初中化学学习的几大气体中按教师给的方法进行学习研究,最终得出如何收集气体;在学习铁的知识后,让学生按此法去学习铁对人类的益处是什么?你是否贫血?人贫血的原因是什么?怎样补血?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收集资料,再通过不同形式的交流,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目的。比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练的学习方法更易掌握化学知识。
    2、加强对学习化学几个环节的指导:“预习——倾听——复习——作业——考试——实验——交流”是学习化学的几个环节。从调查中看出有36.5%的学生不预习,有36.5%的人听课时开小差,还有32.1%的同学先做作业后看书,这些都制约了学习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每个环节给予指导,交给他们科学的方法,训练他们的良好习惯。教学的实践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鼓励学生善于勇于提问,对学生小小进步要及时表扬;要求学生从认真看书、认真审题、认真复习等方面着手,培养自已良好的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3.重视化学实验。从调查中发现做实验时“照方抓药”的占33.5%“老师指导下完成”占39%,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验前做什么? 明确实验中怎样操作、怎样观察?实验完后又怎么办?明确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这样?使学生弄清原理、掌握规律、抓住本质。经常这样可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科学方法。
    比如做氧气实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基础上,思考“盛固体的试管为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用排水法收集,为何要有连续气泡产生时才能收集氧气?”“实验结束,为什么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再移去酒精灯?”教师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引导,然后再让学生按要求进行操作。
    (三)活动实践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化学学习能力是在化学学习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它是使化学学习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方面的能力,主要包括感知能力、注意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操作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和创新能力。化学学习能力需若干因素支持,比如: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有关的技能、相关的特殊能力、学习能力、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以及科学的精神、态度、意识等非智力因素。如何调动和利用这些因素使它们对化学学习能力的形成和水平的提高是我们今后要进一步探导和研究的问题。
新化学理念中提出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体验、探究知识过程,在知识形成、应用、联系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活动探究是化学的一大板块,实验研究是化学教学法中重要一环,在二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紧紧抓住化学实验这个最易引发学生求知欲,最易培养学生的各种品质和习惯,最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个契机,形成了我们进行新化学课教学的“活动实践策略”。
抓住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拓展小实验-课外开放性探究”,这一流水系统,在系统中注入科学探究学习思想,让学生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化学知识的真谛。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训练和提高:
    1.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进自身教学方法。一线教师应该认真学习现代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要将学习与我们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能将学习只停留在表面上和口头上,要深刻理解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且不可生搬硬套。通过学习要使我们的思想统一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同时逐步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学生观,使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新课改思想和新的教学理念保持一致。要树立新时代的学生观和人才观,改进教师课内外教学方法,变注重讲解为指导引导学生自思, 变验证理论为探究理论,鼓励学生敢于对结论质疑。比如:讲空气组成,先不介绍空气组成的结论,而是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能否用简单方法探导一下空气的大致组成。在学习第三章构成物质的奥秘时,教学生要善于对不同的概念进行区分、归类、总结,以期达到训练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又比如在讲硫酸性质时,可与盐酸对比然后推理,既然盐酸是一种酸,因为它含有可电离的氢离子,那么硫酸是否也是酸呢?如果是的话(假设)则应该和盐酸的相似的性质,现做实验看看硫酸的具体性质(可让学生动手做)。结果和盐酸有相似的酸的性质,所以硫酸也是酸,再综合两种酸的异同,找它们的共同点,从而得出酸的通性。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能力。
    2.读思结合,训练学生自学的能力。调查中有12%的学生不会自学,只有30.5%的学生能自觉自学和做题,大部分同学自学能力和方法有待培养。其实教材中有许多拓展视野、联想与启示、交流与讨论的内容, 教师可在进行讲解内容时,指导学生读好教材,要求学生自己对教材的叙述进行理解,也可对教材上设计的一些栏目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把握重点内容。比中在指导学生读“原子、分子论”选学内容时,至少让学生知道通过读书,你知道了谁提出了原子概念?分子的概念?什么是原子、分子论?
3.重视各类实验活动,着力提高学生其它能力。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有“四类”实验活动(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家庭实践实验、课外调查活动),从调查中发现认为最好学的是化学实验占44%,而能单独做实验的仅占64.5%。教师要认识到化学实验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发展培养学生能力,培

农村初中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和对策的研究(第2页)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606.html

★温馨提示:你可以返回到 综合教育论文 也可以利用本站页顶的站内搜索功能查找你想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