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创造活泼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努力创造活泼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阜宁县板湖镇中心小学 孙大芹
教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和不思变革的教学理念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只有根据时代的特点,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动者。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期间,聆听了十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教学。听完后,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由盐都区的黄海军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节课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巧释词语
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这个词语时,就充分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充分说出兄弟俩人的不同意见后,进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不以为然”的意思。而在教“争论不休”时,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幅两兄弟争论的插图,让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继而教师又与一同学各自分演一角色,“我要烤着吃”,“我要煮着吃”,两人在不停地争论着。最后,教师让学生比赛查字典,“休”有哪几种意思,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之后,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从教学中可以看出直观的情境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毫不费劲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角色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中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一段是关于兄弟俩争论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朗读时语气、语调的指导和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让学生走进角色,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三、建立在生活上的语文教学
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听完文中的故事后,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哥哥、弟弟当时看到大雁飞走了,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你想对故事中的兄弟俩说什么?”“写一写:对自己、对同学说的话”。这种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来说自己的感受。这种建立在生活上的语文教学值得学习,让学生借助对生活的理解来学语文,在把所学用于思考生活的点滴,让语文的生活指导价值得以体现,是对语文的本质的追求。
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一学生把“烟熏火燎”这个词语几次三番读成“烟燎火熏”时,教师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责备,而是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的希望之树,让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倘若教师在学生第一遍读错时就当头棒喝:“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那将会给那位学生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褒扬。这样,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份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由此而产生的自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新课程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也给了教师自我发展、创造性教学的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创造灵动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而努力吧。
《努力创造活泼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760.html
阜宁县板湖镇中心小学 孙大芹
教育是发展的,思想是流动的,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和不思变革的教学理念是缺乏生命力的。我们只有根据时代的特点,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才能真正成为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主动者。这样,才能更加有利于学生全面而又和谐的发展。
今年五月份,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农村小学语文“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活动。在此期间,聆听了十位优秀老师的精彩教学。听完后,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由盐都区的黄海军老师执教的《争论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节课上有许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
一、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巧释词语
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明确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理解“不以为然”这个词语时,就充分运用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教师让学生充分说出兄弟俩人的不同意见后,进而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不以为然”的意思。而在教“争论不休”时,教师首先出示了一幅两兄弟争论的插图,让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兄弟俩的对话,继而教师又与一同学各自分演一角色,“我要烤着吃”,“我要煮着吃”,两人在不停地争论着。最后,教师让学生比赛查字典,“休”有哪几种意思,在“争论不休”中应该取哪种解释?在这一系列的流程之后,学生自然会作出正确的判断。从教学中可以看出直观的情境加上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毫不费劲地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二、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角色
教学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对于文本中第三自然段的处理就注意到了这一点。这一段是关于兄弟俩争论的对话,在教学中,教师加强了对学生朗读时语气、语调的指导和练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维,进行有创意的表达。教师让学生走进角色,演一演,说一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他们的感觉、情绪和智慧积极投入,深入地理解了文本,产生了入情入境的效果。
三、建立在生活上的语文教学
刘国正先生一再强调“要使学习语文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语言脱离了生活,就变成了毫无生气的空壳”。在这一节课中,教师在学生听完文中的故事后,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哥哥、弟弟当时看到大雁飞走了,他们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你想对故事中的兄弟俩说什么?”“写一写:对自己、对同学说的话”。这种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自己的理解,来说自己的感受。这种建立在生活上的语文教学值得学习,让学生借助对生活的理解来学语文,在把所学用于思考生活的点滴,让语文的生活指导价值得以体现,是对语文的本质的追求。
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这样说过:“教育,就是给人积极向上的影响力,教学艺术就是激励的艺术。”学生在前进的路上遇到的成功或失败,既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可能成为新的动力,评价在这里起着至观重要的作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在一学生把“烟熏火燎”这个词语几次三番读成“烟燎火熏”时,教师没有流露出丝毫的责备,而是运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不断激励这位学生,点燃了他的希望之火,扶植了他的希望之树,让他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倘若教师在学生第一遍读错时就当头棒喝:“你坐下,别浪费时间了。”那将会给那位学生造成多大的心灵创伤。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给学生适时的鼓励和褒扬。这样,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有一份来自于老师的鼓励和由此而产生的自信。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新课程立足于促进人的发展,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给了学生自主学习、自由学习的空间,也给了教师自我发展、创造性教学的空间。让我们一起为创造灵动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而努力吧。
《努力创造活泼而有生命力的有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