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图片教学初探论文
小学语文图片教学初探
张冬梅
巩义市第二小学,河南 巩义 45120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它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科书的改革,插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有了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并开始成为知识的一部分。再者,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教学服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儿童阶段,兴趣与爱好便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教材编排在课文中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激起学生注意及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逐渐进入多媒体式。这种音像结合的课堂更能使插图激活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起来参与学习。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时,因为上课的地点是市一小,我对该班的学生情况不熟悉,他们对我也是一无所知,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让课文插图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声图并茂地展现了出来。上课一开始,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自然引入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时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认真观看,自己看到了什么?当学生们都在谈论着小村庄的美丽之时,我又向学生们展示第二幅插图。还是让他们继续认真观看,记得当时当我展示第二幅插图之时,班里有些学生就先被那“哗哗”的洪水声震惊得发出一些惊讶声。面对眼前学生的不解与惊讶,我于是抛出问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为了探究答案,就会很积极地去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内容
少年儿童处于感性认识的最低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于直观、表面,思维能力弱。图画是形象的,插图给课文语言作最形象的注解。有的插图描绘课文的感情,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但教材的插图,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然后用画笔将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图画可作为直观教学的辅助。
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为此,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连环画)这一直观手段。我首先把图片呈现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然后对图中国共产党有的一只小动物——小壁虎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等。再让学生对每一幅图的内容作简单描述,之后按图画的顺序把它连成一个小故事。(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评优胜方法让学生们分组编排并讲述小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插图,发展个性,激发想象
配合插图模仿,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讲《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他们模仿,让他们自由地想象。“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这三个小动物的,那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我刚提问完,就有学生举手了。“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找得真准确,我们来看插图,图上能看出来吗?”“能。”“谁能看着插图,模仿土地爷爷笑给大家听听呢?”图上土地爷爷捋着胡须正张着嘴哈哈大笑。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模仿。只见他空握右手,放在嘴巴下,做出捋胡须的样子。“哈哈哈”,模仿得活灵活现。我心里暗暗叫好。在讲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态度时,我也让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老人会对小牛说什么呢?“小牛,你真节俭。”“小牛,你真会过日子。”……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可见,借助插图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五、运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林则徐的塑像,在引导学生细致捕捉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中自己看到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说说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在学生看、想、说的基础上,既加深了学生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插图用活、用足、用好,注重诱导学生无意识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语文图片教学初探论文》
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oyaya.net/fanwen/view/133803.html
张冬梅
巩义市第二小学,河南 巩义 451200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它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科书的改革,插图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不再只是单纯地配合知识,而是有了提供资源信息的功能,并开始成为知识的一部分。再者,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培养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我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生动的教材,培养学生理解、观察、想象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教学服务。
一、激发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在儿童阶段,兴趣与爱好便是他们最好的老师。教材编排在课文中的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是激起学生注意及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随着科技的发展,课堂教学也逐渐进入多媒体式。这种音像结合的课堂更能使插图激活学生的兴趣,刺激他们的感官,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起来参与学习。如在教学《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一课时,因为上课的地点是市一小,我对该班的学生情况不熟悉,他们对我也是一无所知,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课堂活跃起来?我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让课文插图在多媒体的作用下声图并茂地展现了出来。上课一开始,我先向学生介绍了一下自己,然后再以讲故事的方式自然引入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这时出示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让学生认真观看,自己看到了什么?当学生们都在谈论着小村庄的美丽之时,我又向学生们展示第二幅插图。还是让他们继续认真观看,记得当时当我展示第二幅插图之时,班里有些学生就先被那“哗哗”的洪水声震惊得发出一些惊讶声。面对眼前学生的不解与惊讶,我于是抛出问题: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同学们为了探究答案,就会很积极地去学习课文。这样一来,就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课文内容
少年儿童处于感性认识的最低阶段,对事物的认识只是停留于直观、表面,思维能力弱。图画是形象的,插图给课文语言作最形象的注解。有的插图描绘课文的感情,是蕴涵在字里行间的,但教材的插图,对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进行二度开发,创造性地理解教材,然后用画笔将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图画可作为直观教学的辅助。
三、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教学手段。例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这一课,本课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课文中没有注音,连生字也没有注音,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画或其他手段自主识字或阅读,为此,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插图(连环画)这一直观手段。我首先把图片呈现在黑板上,让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动物,然后对图中国共产党有的一只小动物——小壁虎作简单介绍之后,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图画,指导学生的观察方法、观察顺序等。再让学生对每一幅图的内容作简单描述,之后按图画的顺序把它连成一个小故事。(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oyaya.net)在这个环节中我以评优胜方法让学生们分组编排并讲述小故事。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运用插图,发展个性,激发想象
配合插图模仿,符合学生活泼好动的个性;让学生为插图配“画外音”,能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在讲《三袋麦子》这一课时,我利用课文中优美的插图指导学生朗读、学习课文,让他们模仿,让他们自由地想象。“麦子是土地爷爷送给这三个小动物的,那土地爷爷对他们的做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我们先来看看小猪。”我刚提问完,就有学生举手了。“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找得真准确,我们来看插图,图上能看出来吗?”“能。”“谁能看着插图,模仿土地爷爷笑给大家听听呢?”图上土地爷爷捋着胡须正张着嘴哈哈大笑。我请一位学生起来模仿。只见他空握右手,放在嘴巴下,做出捋胡须的样子。“哈哈哈”,模仿得活灵活现。我心里暗暗叫好。在讲到土地爷爷对小牛的态度时,我也让学生看插图,想象一下老人会对小牛说什么呢?“小牛,你真节俭。”“小牛,你真会过日子。”……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喜。可见,借助插图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激发了学生的想象,此时呈现在学生头脑里的不只是画面上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的插图感受到的画中之情、画外之音。
五、运用插图,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由于语言能力的有限,口头表达时或过于简单或错乱无序,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这一直观手段。如学习了《虎门销烟》这一课,我让学生观察课本上的插图——林则徐的塑像,在引导学生细致捕捉人物的衣着、神情、动作、姿态之后,锻炼学生用口头语言表达图画中自己看到的内容,之后再引导学生说说面对林则徐的塑像,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林则徐说些什么?在学生看、想、说的基础上,既加深了学生对林则徐的崇敬之情,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总之,我们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把插图用活、用足、用好,注重诱导学生无意识的活动,让学生进入情境,充分调动积极性,使“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小学语文图片教学初探论文》